• 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对绿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以新疆阜康绿洲为例

    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对绿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以新疆阜康绿洲为例

    韦如意[1]2004年在《绿洲稳定性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一类景观,是干旱区人类生存和生产的核心场所,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绿洲的稳定性就是确保绿洲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人流、信息流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绿洲的稳定在本质上由其内部与外部生...
  • 绿洲荒漠过渡区水热平衡规律及其耦合模拟研究

    绿洲荒漠过渡区水热平衡规律及其耦合模拟研究

    王兵[1]2002年在《绿洲荒漠过渡区水热平衡规律及其耦合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绿洲荒漠过渡区的生态系统属于典型脆弱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近年来该类型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严重受到威胁。地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交汇地带的民勤,经过长期的演变和人为干扰,加之风沙侵袭、植被退化,造成目前绿洲萎缩,生态系统...
  • 沂蒙山区杞柳害虫群落结构特征与防治技术研究

    沂蒙山区杞柳害虫群落结构特征与防治技术研究

    孙运达[1]2002年在《沂蒙山区杞柳害虫群落结构特征与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1997-2002年,通过对沂蒙山区杞柳害虫群落结构特征与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首次研究明确沂蒙山区杞柳害虫的种群组成。调查确知杞柳害虫分属于6目,31科,115种,采用Berger-Parker(1...
  • 土壤生态退化与生物修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以金沙江干热河谷为例

    土壤生态退化与生物修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以金沙江干热河谷为例

    杨万勤[1]2001年在《土壤生态退化与生物修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土壤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系统、土壤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而构成的有机功能整体。土壤生态退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及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作用或二者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土壤生态系统结构破坏...
  • 短花针茅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对不同放牧制度响应的比较研究

    短花针茅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对不同放牧制度响应的比较研究

    刘红梅[1]2011年在《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与草地空间异质性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短花针茅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2006~2010年期间,对轮牧区不同利用时间及不同放牧制度小区的植物种群数量特征进行动态监测,并分种记录植物种群的高度、盖度、密度,计算其重要值。每年牧草生长...
  • 毛乌素沙地臭柏不定根发生及其生态学特性研究

    毛乌素沙地臭柏不定根发生及其生态学特性研究

    刘美珍[1]2001年在《毛乌素沙地臭柏不定根发生及其生态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群落不定根的发主及其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柏2年生枝条上就有根原始体形成,其萌发形成不定根受匍匐枝条的覆沙层厚度的大小、枝条下面大层(0~10cm)土壤含水率多少等因素的影响。对大多...
  • 乌兰布和沙漠固沙植物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乌兰布和沙漠固沙植物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宁瑞些[1]2001年在《乌兰布和沙漠固沙植物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自1998~2000年对乌兰布和沙漠不同生境(荒漠区、干旱草原区、)下5个采集地内固沙植物真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R1)、Menhinick丰富度指数(R2)、Shannon-Wiener多...
  • 人工经济林核桃、枣树木材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的研究

    人工经济林核桃、枣树木材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的研究

    虞华强[1]2001年在《人工经济林核桃、枣树木材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粗放和集约(两种栽培措施下的人工经济林核桃试材采集于山西省汾阳市核桃种子园。人工经济林枣木试材采集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万柏林区。一、核桃1、两种栽培措施下人工经济林核桃各种材性的比较集约栽培措施下核桃的的抗弯强度,抗...
  • 喜树资源生态学的研究

    喜树资源生态学的研究

    张德辉[1]2001年在《喜树资源生态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运用资源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地植物学、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喜树资源进行了综合调查。本文从地植物学的角度,运用植物生长相关因子法,对我国喜树资源的生态适宜区进行了划分,理论上确定了...
  • “入世”对我国IT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兼论IT产业外向发展的策略

    “入世”对我国IT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兼论IT产业外向发展的策略

    齐向前[1]2001年在《“入世”对我国IT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兼论IT产业外向发展的策略》文中指出我国于1986年7月10日,正式提出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GATT)缔约方地位的要求,1987年3月,关贸总协定理事会决定成立专门工作组,审议中国的申请,此后开始了被称为“复关”的谈判,一直持续到...
  •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 (Flous)Cheng)菌根系统研究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 (Flous)Cheng)菌根系统研究

    李西良[1]2016年在《羊草对长期过度放牧的矮小化响应与作用机理》文中研究指明长期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原生产力降低的首要原因,迄今,学术界对草原初级生产力形成的基础——植物个体及性状水平对放牧的响应机制,认知尚且有限。因此,本论文以欧亚温带草原东缘优势植物羊草(Leymuschinensis)为对象,...
  • 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

    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

    李文[1]2001年在《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日益重视人类的生活空间。城市景观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植物景观。植物景观设计,是集于美学、生态学及文化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体。它既是一种科学行为,又是一种文化行为。随着...
  • 植物适应干扰机制和干扰对植被过程影响的若干例证研究

    植物适应干扰机制和干扰对植被过程影响的若干例证研究

    刘志民[1]2001年在《植物适应干扰机制和干扰对植被过程影响的若干例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干扰对植被的作用可概括为两个方面:植物种或植被对干扰的适应和干扰对植被的作用。植物在物种水平适应干扰时表现的可塑性反应、在种群水平适应干扰时表现的均衡反应、在群落或植被水平适应干扰时表现的功能类型的分异以及干扰...
  • 武夷山鼠类体表寄生虫群落的研究

    武夷山鼠类体表寄生虫群落的研究

    颜忠诚[1]1997年在《武夷山鼠类体表寄生虫群落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集是两年博士后研究期间所做工作的一个总结,由于涉及面比较宽,因而各内容均是单独整理成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医学昆虫学的生物学、生态学、形态学,从研究层次来看,涉及到个体、种群和群落学,研究对象则包括鼠类体表寄生虫、硬蜱、蚊、蠓等。1....
  • 土壤线虫对养分循环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

    土壤线虫对养分循环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

    李辉信[1]1997年在《土壤线虫对养分循环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应用悉生培养法研究接种土壤线虫后,线虫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N、P转化和小麦生长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杀灭线虫对土壤N、P转化和小麦生长的影响,以及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线虫对~(15)N吸收和...
  • 秦岭南坡蝗虫群落边缘效应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秦岭南坡蝗虫群落边缘效应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于广志[1]2000年在《秦岭南坡蝗虫群落边缘效应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秦岭南坡蝗虫群落的边缘效应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七种边缘类型进行了分析。它们分别是农田-道路;农田-荒地,荒地-道路,灌草丛-道路,灌草丛-森林,疏林地-农田,河滩-道路。结果如下:在秦岭南坡宁陕县境内共采集到...
  • 天山云杉天然林林分空间格局的研究

    天山云杉天然林林分空间格局的研究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1]2012年在《天山云杉天然林植物多样性与空间结构研究》文中提出天山云杉林是天山最主要的地带性森林植被,构成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该系统的健康影响到新疆生态稳定性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在大样地调查基础上,运用植物群落学、种群生态学及多种数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天山西部天山云杉林...
  • 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结构组建稳定性机制研究

    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结构组建稳定性机制研究

    陈银萍[1]2000年在《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结构组建稳定性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根据所收集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资料和典型样地实测数据,运用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论,通过种群大小级结构、密度、空间分布格局、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及空间关联性等参数测定及其动态分析,对祁连...
  • 明清苏州地区土地利用及其可持续性研究

    明清苏州地区土地利用及其可持续性研究

    王克强[1]2000年在《明清苏州地区土地利用及其可持续性研究》文中认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是当今和未来土地开发利用的战略趋势。本文初步探讨了明清苏州地区土地利用及其可持续性,意在从历史的、区域的角度为这一课题提供借鉴和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明清苏州地区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根据...
  • 多变量分析在海洋环境底栖动物生态监测数据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多变量分析在海洋环境底栖动物生态监测数据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厉红梅[1]2000年在《多变量分析在海洋环境底栖动物生态监测数据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海洋底栖动物活动性小、地区性强,可以较好地反映水质和底质的污染状况,在海洋污染生物学指标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底栖生物学研究者引入一些数学公式和统计分析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