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实证检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效应论文,高速铁路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态势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
摘要:交通运输发展与社会经济关系密切,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交通经济带的形成进一步推进了区域经济一体...
冯李林[1]2007年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地区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
陈浩[1]2003年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簇群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区域经济作为宏观经济的组成部分,其在这一过程中调整与发展的好坏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但目前,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存在着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而且地区间产业结构雷同现象...
程玉春[1]2003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文中提出论文在对国内外产业组织研究成果及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和梳理基础上,对产业组织的科学内涵和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独立的阐释,揭示了产业组织合理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不同国家产业组织的演进过程、政策演变及合理化的实践,阐明了...
王松[1]2013年在《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在推动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也适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将自主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在区域层次的延伸和体现,推动区域...
马嵩[1]2016年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动力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引起理论界与实践层的高度关注。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药方”是要靠改革激发东北的内生动力,尤其是切实消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形成民营经济发展新动力,是东北经济振兴的...
刘万明[1]2002年在《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主要技术经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决策中的主要技术经济问题,本文在广泛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承担或参与的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课题和铁道部高速铁路研究课题,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科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朱少鹏[1]2008年在《基于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确立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内容。高新技术园区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空间载体,有关其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正成为区域经济研究关注的热点。但是传统的高新技术园区评价...
路正南[1]2007年在《产业结构优化与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具有相互依赖的关系。产业结构历来就是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对叁次产业的结构优化和竞争力评价进行研究,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
柳歆[1]2013年在《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及环境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创新是推动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创新绩效是创新能力的最直接体现,因此,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良好...
徐合雷[1]2010年在《基于边疆稳定的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新疆地处中国西部边陲,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是西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近年来,由于新疆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环境,使得新疆的稳定日益受到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威胁。然而,边疆稳定...
李炜[1]2001年在《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金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金融业的发展也已成为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实践表明,现代成熟的市场经济是一种高度货币化和信用化基础上的金融经济。金融的深化与发展已构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方面之一。...
姬敏[1]2000年在《农村社区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苏南与温州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建了典型的具有区域经济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为消除二元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致富农村,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两地虽...
朱峰[1]2000年在《中国第三经济增长轴发展态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的差异主要是在受到经济规律作用的同时,亦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历史累积、社会制度和人口素质等因素对它的制约。由于任何区域之间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存在着上述差别,故而区域经济增长的实现并不能在所有地方同时发生,而是在一些条件比...
蒋悟真[1]2005年在《转型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运行全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阐明区域经济运行各阶段的发展规律,揭示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的运行轨迹与现实矛盾,探索中国区域经济通过协调机制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全文以“由谁协调”——“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