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史对话:从社会进化论到东方学批评——我们经历过的学术变迁潘蛟1,彭文斌2(1.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临沧677000)摘要:...
人类学视野下的“身体感”研究:观点与脉络*郑艳姬【摘要】随着身体与感官研究的兴起,身体感研究成为近年来人类学研究本体论转向中的重要向度。它从感官的视角出发,强调感知是富有技术意...
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与相关话题彭兆荣(厦门大学人类学系,福建厦门361005)摘要:乡村振兴是历史逻辑的延续,因为我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稷国家”,农业与其说是一种行业,勿宁说是...
简述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路向任皓敏(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人类学同其他近代学科一样是从西方引进的,自20世纪20年代从欧美国家...
浪漫的边境——《北方的纳努克》中的影视人类学分析杜京徽(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摘要:《北方的纳努克》作为电影史上第一部长纪录片,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类未曾...
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周大鸣[摘要]“概念”是对事物共同本质特征做出的抽象概括,它对学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他学科相比,人类学的研究侧重对田野调查...
论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的三条线索赵睿夫摘要: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思想具有“哲学”、“人学”、“政治经济学”三条线索。在哲学线索上,马克思反对精神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对时间与空间内在联系的...
再论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研究性质”*林锋[关键词]人类学笔记;研究性质;人类学;唯物史观[摘要]澄清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与“人类学”的真实关系,正确界定笔记的“研究性质”,...
主持人语:本栏目选用了3位青年学者的论文。马佳的论文对中国人类学物的研究作了阶段性的梳理,指出了长处与不足,并对这一课题在中国的未来做了前瞻。王欣的文章讨论西双版纳城市化进程中...
铜鼓宗教舞蹈仪式的文化人类学解读与传承研究何茂(南宁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南宁530299)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及逻辑分析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鼓舞蹈的...
文化适应是族群关系的重要体现,是少数群体的自身选择和主流社会的多种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文化适应研究已成为人类学、社会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交汇点。文章综合学界观...
【文化与教育】野性、诗性与人类学田野工作许雪莲张帆摘要政治人类学和法律人类学在方法论上都经历了从草创到细化的学术历程。回顾这些研究范式的变迁,不仅有助于认识新的研究框架的理论来...
社会认知与性别研究——以滇川边境的摩梭人为案例许雪莲(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京100007)摘要:文章基于摩梭人的社会认知展开性别研究,对摩梭人的自然物表述、神话...
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学——语境与困境曲枫(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山东聊城252000)摘要:从历史形成过程、概念纠葛和本土化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中国民族学的构建与发展,并分析民...
【文化与教育】从方法论的角度浅析人类学对跨文化交际学发展的贡献勾禹迪摘要研究表明,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具有多学科性质的新兴学科,在诞生初期受人类学的影响最大,而跨文化交际学者和...
人类学视域下岩画研究方法的思考(之二)——读ACompaniontoRockArt张晓霞(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摘要:作者在阅读ACompanion...
在启蒙与浪漫之间——布鲁门贝格的《神话研究》□李贯峰汉斯·布鲁门贝格(HansBlumenberg,1920—1996)是战后德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哲学家之一。他的...
从人类学到人文科学——论福柯对人文科学的定位罗映琪摘要:福柯的《词与物》以“人文科学考古学”为副标题,足见他判识“人文科学”的立意。按照福柯的理解,人的存在直到近代才被确定,但...
西方哲学研究哲学是诊断活动——福柯哲学观探究莫伟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摘要】关于福柯是哲学家还是史学家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笔者以为只有在哲学之非哲学化这一大趋...
三峡研究栏目主持人:滕新才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拓展物联网、互联网等数据采集渠道,但目前我国的数据积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