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问题研究

    黄格非[1]2006年在《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与决策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对国内外融资决策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从融资行为和决策机制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的市场格局和融资行为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各种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的特...
  •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若干特征与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若干特征与问题研究

    张立勇[1]2004年在《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历史分析、逻辑归纳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关于MBO在我国是否适用的理论分析框架,比较了中外MBO差异,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实...
  • 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韩晓倩[1]2017年在《A高科技中小企业在新叁板挂牌融资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科技中小企业是我国目前以知识经济为主导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当下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企业有着不容小视的位置。由于高科技中小企业存在与生俱来的叁个特点即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性,这些特点严重制约了他们进行融资的脚步,从...
  • 蓝星科技买壳上市方案分析

    蓝星科技买壳上市方案分析

    梁克俭[1]2003年在《蓝星科技买壳上市方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上市公司与一般企业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获得了一条持续的融资渠道,为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由于我国目前二板市场仍未开放,而主板市场因受容量的限制对上市公司审批严格,所需时间长,且对公司规模、经营业绩、进入辅导期时间等有严格...
  •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监控机制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监控机制研究

    肖柯[1]2014年在《治理与管理融合视角下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上市公司内部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监控机制因其在限制公司内部权力泛化,促进公司战略达成、保障公司所有者权益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受到理论和实践界的关注,近年来上市公司成功或失败的众多案例均证明了构建合理有效的...
  • 风险投资企业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研究

    风险投资企业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研究

    苏艳霞[1]2003年在《风险投资企业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风险投资是现代企业投资的重要内容。作为风险投资的主导力量—风险投资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有若干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叁高”——高风险、高成长、高回报和主要依靠人力资本,这些特殊性必将对其财务报告有重大影响,然而,无论学术界还是实务界...
  • 中国特许加盟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中国特许加盟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贾海敏[1]2003年在《中国特许加盟企业融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美国未来学家《大趋势》作者奈斯比特曾说:特许经营是继百货商店、仓储超市之后商业零售领域的第叁次革命,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营销概念,将是21世纪的主导商业模式。特许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
  •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

    胡滨[1]2007年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与银行业协调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其发展虽仍明显处于落后,但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对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决策都已经达成共识。企业债...
  • 我国上市企业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失衡问题研究——基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

    我国上市企业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失衡问题研究——基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

    高艳妮[1]2003年在《我国上市企业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失衡问题研究——基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在资本结构方面愈来愈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向,特别是间接融资这一部分,其使用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比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这两种形式。根据西方现代资本...
  •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研究

    刘晓洁[1]2017年在《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混合型金融衍生品,债券持有人可以依据条款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将其转换为发行公司的指定数量的普通股股票。可转换债券因其融资成本低、现金流压力小、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等特点一直备受企业和投资者青睐。国际可转换债券市场已经发展成...
  •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问题探讨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问题探讨

    韦媛辉[1]2007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比较与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金融工程学的蓬勃发展,可供企业使用的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涌现,进而导致企业融资渠道和方式日新月异。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符合市场规律的规范化企业融资行为将会对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微观经济体的效益、促进...
  • 员工分红配股与认股选择权之会计处理研究

    员工分红配股与认股选择权之会计处理研究

    车平道[1]2003年在《员工分红配股与认股选择权之会计处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台湾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在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的情况下,高科技业莫不求才若渴,为了延揽留住优秀人才,并激励员工士气,业界盛行以发放股票来激励员工,即所谓“员工分红配股”。员工分红配股制度在台湾已行之有年...
  • 国有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与风险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与风险管理

    许友清[1]2008年在《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创新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商业银行重要业务支柱之一的零售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价值创造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零售业务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利润来源。但是,如何才能保持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零售业务创新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根...
  • 可转债在中国的发展、定价及投资实证研究

    可转债在中国的发展、定价及投资实证研究

    呼振翼[1]2003年在《可转债在中国的发展、定价及投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可转债的概念入手,对可转债在中国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现在市场的缺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市场规模过小,市场规模的不大,机构投资者匮乏,交投不够活跃,缺乏做空机制,可转换债券的套利策略难以实现等。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
  • 中国证券分析师信息供给效率的实证研究

    中国证券分析师信息供给效率的实证研究

    叶庆祥[1]2003年在《中国证券分析师信息供给效率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证券市场上,证券分析师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沟通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信息沟通中发挥着桥梁作用。证券分析师有效的信息供给对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信息供给效率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证券分析师的存在是否有利于增...
  •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分析

    刘晓洁[1]2017年在《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混合型金融衍生品,债券持有人可以依据条款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将其转换为发行公司的指定数量的普通股股票。可转换债券因其融资成本低、现金流压力小、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等特点一直备受企业和投资者青睐。国际可转换债券市场已经发展成...
  • 分销渠道的节税设计

    分销渠道的节税设计

    王瑛[1]2003年在《分销渠道的节税设计》文中指出本论文所研究的是分销渠道中的节税设计,目的在于对分销渠道的不同组织形式、不同销售行为进行涉税分析,找出筹划点,作出节税设计。基本思路:先进行分销渠道节税空间分析,再进行分销渠道的节税设计,最后分析节税设计的风险与防范。主要内容与观点:分销渠道是使产...
  • 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研究

    李素丽[1]2008年在《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债务融资治理是公司外部治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首先对本文中涉及的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公司债务融资与其治理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联系。债务融资治理作用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债务融资会降低代理成本;二是对管理层产...
  •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运用研究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运用研究

    王媛[1]2008年在《我国中小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的大背景下,管理层收购作为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途径被引入我国,但由于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着大量问题,目前只允许中小国有企业展开探索。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
  •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理论与案例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理论与案例分析

    张旭[1]2012年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并购活动越来越活跃,一来是为了适应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影响,二来是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国有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扩张良机。我国国有企业的并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