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复合词本体喻体分布特征研究论文

    比喻复合词本体喻体分布特征研究论文

    比喻复合词本体喻体分布特征研究尉方语(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比喻复合词的本体、喻体从概念层面可分别被归入不同的语义类别,不同语义类别的本体、喻体表现出特有...
  • 普通话叠音式名词与儿语重叠式的关系论文

    普通话叠音式名词与儿语重叠式的关系论文

    普通话叠音式名词与儿语重叠式的关系张树铮(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普通话中叠音式名词数量不多。经过分析可以发现,除了来自方言的和来自古代的之外,其余的基本上...
  • “停称”浅析论文

    “停称”浅析论文

    “停称”浅析胡彦摘要:“停称”一词,见于《碛砂唐诗序》《屈子章句》《乾隆浯溪新志》《乾隆石屏州志》《竹谱详录》等文献,但各大辞典皆未收录。停,有妥贴、均匀、平均、均等之意。称,...
  • 日藏《五音通韵》著作年代补证论文

    日藏《五音通韵》著作年代补证论文

    日藏《五音通韵》著作年代补证秦曰龙笔者自2005年底始读日藏清代佚名文献《五音通韵》,曾在《辞书研究》2009年第6期发表小文由内部证据谈论其著作年代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和对相...
  • 文化创新的四个维度论文

    文化创新的四个维度论文

    文化创新的四个维度周婷婷【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现实、世界、哲学等维度全方位把握传统、当代以及世界文化的多样和统一,对于深入...
  • 论《晏子春秋》的拟托性质-兼谈拟托文与小说的联系与区别论文

    论《晏子春秋》的拟托性质-兼谈拟托文与小说的联系与区别论文

    晏子研究论《晏子春秋》的拟托性质——兼谈拟托文与小说的联系与区别苗江磊(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拟托文是托名真实历史人物而虚构其言辞、编造相关故事的作品。《...
  • 从季札观乐看《秦风》“周之旧”色彩论文

    从季札观乐看《秦风》“周之旧”色彩论文

    从季札观乐看《秦风》“周之旧”色彩宋佳佳(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人们多将《秦风》与好战、尚武等特点联系在一起,仿佛秦地秦人都是剽悍野蛮的代表。然而《左传...
  • 西学与庄学的互动-论钱穆对伊壁鸠鲁和庄子哲学的比较性诠释论文

    西学与庄学的互动-论钱穆对伊壁鸠鲁和庄子哲学的比较性诠释论文

    西学与庄学的互动——论钱穆对伊壁鸠鲁和庄子哲学的比较性诠释□王英娜(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近代以来,西学思想不断被介绍至中国,五四前后学界展开了东西文化...
  • 文化政治批判:伊格尔顿与后现代主义论争论文

    文化政治批判:伊格尔顿与后现代主义论争论文

    文化政治批判:伊格尔顿与后现代主义论争周思钊(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后现代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背道而驰,特里·伊格尔顿是英国著名的马...
  • “怎样做父亲”与伦理觉悟-以鲁迅与胡适为例的考察论文

    “怎样做父亲”与伦理觉悟-以鲁迅与胡适为例的考察论文

    “怎样做父亲”与伦理觉悟*——以鲁迅与胡适为例的考察史建国内容提要: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胡适的《我的儿子》是两个具有互文性的文本,其内在观念虽有差异,但都对促进国人...
  • 王弼本《老子》“道”、“有”、“无”关系探究-以郭店本、帛书本为参照论文

    王弼本《老子》“道”、“有”、“无”关系探究-以郭店本、帛书本为参照论文

    王弼本《老子》“道”、“有”、“无”关系探究——以郭店本、帛书本为参照魏刘美慧山东大学文学院摘要:以王弼本《老子》为底本,以楚简本、帛书本为参照,探究得出“有”和“无”的关系应...
  • 人才引进应守住公平底线论文

    人才引进应守住公平底线论文

    人才引进应守住公平底线韦珊珊【摘要】各地人才引进政策的本质是利用地方财政为外来人才提供利好待遇,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守住公平底线?对此,应通过优化制度设计、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生态...
  • 原始崇拜视野下的殷商金文图像论文

    原始崇拜视野下的殷商金文图像论文

    原始崇拜视野下的殷商金文图像叶庆兵(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殷商金文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像,这些图像还未发展成文字符号。这些图像,普遍与“X祖(父)某”的文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