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解决休谟“是”与“应当”问题的一次尝试——对“实践”的重新审视孙宗亮(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5)[摘要]休谟指出“是...
【文化哲学】气化阴阳:先秦时期儒家道家“气”论异同葛跃辉摘要“气”概念在先秦儒家、道家有两种不同的阐释路径,儒家更多把“气”与人相连,着重谈“养气”,但其“养气”往往与仁义相关...
【哲学研究】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会通看劳动和闲暇的关系陈兵(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摘要: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理论,主张人的劳动有塑造自我和创造历史的意义...
涂层现象的三种哲学分析晏辉摘要:一切有生命的存在物都可能存在涂层现象,但只有人的涂层现象才既存在正确又存在正当问题。如若涂层仅是为了获得他者的承认和认同,从而追求存在感和归属感...
21世纪语境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文本结构再探析张娜(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为千字短文,却具有极高的思想史地位,深入研读...
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的总问题及其开端张娜(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摘要]阿尔都塞通过认识论断裂说与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主义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从而在资...
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总体性的“美好生活”及其可能*毛勒堂,韩涛(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摘要: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叙事具有深刻的当代中国语境。“美好生活”是...
劳动幸福:一个批判性的哲学审视毛勒堂韩涛(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摘要]劳动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之基础,是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之底色。谋求劳动幸福既是人类...
婆罗门教、佛教“有无之辨”的交集——《五百梵志经》初探曹凌[提要]《五百梵志经》最早为道安所记录,并被认为是一部失译经典。后代经录则多将其认为是中国人所撰的伪经。本文根据日本杏...
马克斯·韦伯理论中的“连续”与“突破”问题吾淳摘要:“连续性”与“突破性”这一对应范畴是由张光直明确提出并清晰表述的。马克斯·韦伯并没有使用“连续”...
希腊与中国:哲学起源的不同典范文/吾淳哲学的发生或起源虽有某种共同性,但实则十分复杂。以往有关哲学产生的认识都建立在西方哲学即希腊哲学的基础上,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样一种认识...
儒家思想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动力何以可能*——以崔大华先生《儒学的现代命运》为中心张永超摘要:儒学现代命运问题的症结在于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之张力,张力之产生在于孔子之道所蕴含的...
“以问题为中心研究法”——对张岱年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反思蔡志栋(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摘要:在反思中国哲学史百年历程的今天,作为学院派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
何休的“三世”说探析*王江武,高瑞杰(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4)摘要:何休的“三世”说是其“三科九旨”的重要内容。董仲舒...
“政治首要性”与脱离生产的阶级分析——对伯恩施坦问题的当代批判张晓兰(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摘要:“基础-上层建筑”模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要旨,这一模...
缔造解释确定性的概念解释规范崔平内容提要由于没有细致审查解释活动的主观能力,又越过对解释对象存在特征及其可解释性的分析和把握,没有完成对解释学的奠基便匆忙进入解释学主题论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