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中国在“地球合一之天下”中的地位与作用]()
侯昂妤[1]2001年在《王韬:中国在“地球合一之天下”中的地位与作用》文中认为在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回顾十九世纪中国知识界对世界秩序的看法及对中国在世界新秩序中的地位的思考是很有意义的。十九世纪初,中国已经开始从传统思想内部经历了西方的冲击,着手重构“天下”观。一批有远见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从今...
![新华纪游文学的现代意义]()
刘景松[1]2001年在《新华纪游文学的现代意义》文中研究指明新华文学和她的前身马华文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中纪游文学起步早,在新华文学发韧期即己出现,时至今日已呈大潮局面。它的醒目存在直接诱导今人重新认识和评价新华文学。本研究专就(新华)游记这一文学体裁展开,研究对象细小而清晰。学术界迄今尚无人...
![五彩的砂砾,凡人的传奇]()
农文莺[1]2000年在《五彩的砂砾,凡人的传奇》文中研究说明在灿若群星的美国南方作家中,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1909-)是一颗别具光辉的恒星。直至二十世纪最后十年间,她依然受到美国国内及国际上一些重大文学奖项的垂青,声望不减。韦尔蒂以短篇小说成功地步入文坛,继而在中篇、长篇小说及评论和...
![人类命运的探索者]()
聂庆娟[1]2009年在《麦尔维尔:敢于说“不”的探索者》文中认为《玛迪》、《白鲸》、《皮埃尔》构成了麦尔维尔精神探索的三部曲,它们分别从人类思维形式、精神存在方面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形式真理、命运、善作出了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考。正如西方文明的探索一开始就蒙上了悲剧的影子,麦尔维尔的探索注定是要失败的...
![《彩虹》——真纯生活的追求 不灭的精神向往]()
刘慧[1]2000年在《《彩虹》——真纯生活的追求不灭的精神向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D.H.Lawrence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坎坷的一生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理论体系。然而他作品的用意及主题常为世人所曲解,他本人也因此遭受许多不平和磨难。其实...
![歌德《浮士德》与郭沫若的历史悲剧]()
黎荔[1]2000年在《《浮士德》与郭沫若的历史悲剧》文中研究说明《浮士德》是歌德惨淡经营60年的毕生代表作,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等齐名,被文学史家认为是史诗性的巨著。这是歌德熔铸自己全部思想和情感的总结性作品,以诗剧形式写成,共分两部,通过描写主人公浮士德探求真理的一生,概括了一部资产阶级...
![重构非洲裔美国人奴隶史]()
马粉英[1]2014年在《托妮·莫里森小说的身体叙事研究》文中认为托妮·莫里森(1931—),杰出的美国当代作家,也是最有影响的非裔美国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关注非裔美国黑人以及他们的生活,表达了她对黑人种族生存的冷静而又深刻的思考,她将自己的思考融入精心刻画的人物和精湛的叙事技巧,...
![论布朗的《维兰德》]()
刘莉莉[1]2000年在《论布朗的《维兰德》》文中提出查尔斯·布鲁克登·布朗是美国早期作家,在美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一席,遗憾的是,一般的中国学者对布朗乃至欧文之前的美国文学很少注意,这篇论文通过对布朗及其作品《维兰德》的介绍,以点带面,希望能引起国内读者对早期美国文学文化的重视,...
![奥斯丁和勃朗特创作中的“灰姑娘情结”]()
姜燕晓[1]2000年在《奥斯丁和勃朗特创作中的“灰姑娘情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灰姑娘》这个古老美丽的童话家喻户晓,它已成为文学中一种基本爱情模式和创作原型。其在民间的孕育、诞生和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传诵和演绎昭示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的灰姑娘情结。19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丁和夏洛蒂...
![解释与解构]()
王彦雨[1]2009年在《科学世界的话语建构》文中认为如何看待科学话语的性质?科学话语与科学世界的关系如何?前者能否作为真正反映后者本质的可靠信息?社会学家的话语能否被视为是对科学世界本质的真实描述?马尔凯的话语分析研究纲领便尝试着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马尔凯的话语分析研究纲领对传统科学分析模式(如默...
![英汉诗律比较研究]()
史成业[1]2000年在《英汉诗律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众多的文学形式中。诗歌是与语言特点关系最为密切。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具有鲜明的特征。诗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格律,主要包括节奏和音韵。这也是诗歌所以能激发情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西方二十世纪学术界中出现了“语言论转向(LinguisticTurn)”。...
![十字架下的西方悲剧艺术]()
王蓓[1]2000年在《十字架下的西方悲剧艺术》文中认为基督教精神之所以能够与西方悲剧艺术发生密切联系是以它自身所具有的悲剧性为基础的。悲剧性是从悲剧艺术的内容、功能和表现方式中提炼出来的,表现为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展示和对这种困境的超越。具有悲剧性的事物必然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的中心并努力追求超越。...
![个体价值的构建与实现]()
贺善侃[1]2006年在《构建和谐社会应重视个体价值取向》文中指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是道德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种价值取向,即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体价值取向。社会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取向,个体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次取向。构建和谐社会的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两...
![论二战后美国文学中的“边缘人”]()
李红梅[1]2000年在《论二战后美国文学中的“边缘人”》文中指出二战后初期(四、五十年代),对主流社会逃避性的流浪、漂泊成了美国文学中一种十分风行的文学主题,这一主题形象地展现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免子,跑吧》、《在路上》等作品的主人公“幼稚”而决绝的叛逆行动中,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多是一些青年人,...
![存在主义自由与面具——评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
刘丽丽[1]2013年在《《魔法师》:新型成长小说》文中研究说明约翰?福尔斯(1926-2005)是在世界文坛上有着显赫地位的英国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法国中尉的女人》、《收藏家》、《魔法师》等,福尔斯第二部出版实则最先创作的长篇小说《魔法师》在国外受到不少追捧,但在国内却较少有人阅读和研究。《魔法...
![希腊神话的完美运用——《马人》的主题剖析]()
陈鹏程[1]2006年在《先秦与古希腊神话价值观比较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类历史行程的推进,各民族文明的交流日趋加强,并呈现出一种汇融的态势。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各文明之间的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长期存在,如果各文明主体不能以一种“多元共荣”的文明观来看待和处理彼此的关系,那么相互之间就会形成对立...
![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
刘莎莎[1]2014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文化视野下的狂欢化叙事》文中研究表明陀思妥耶夫斯基是非常著名且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创作和理念给当代世界文学引起了极大震动,但是梳理各研究学者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后,我们能够发现其中缺乏对宗教文化的深入研究探讨,大多数研究者忽略了宗教背景对陀氏在文本中的实...
![纪德:寻找自己的道路]()
顾梅珑[1]2006年在《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文中研究指明“审美化”的现象是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它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实际上已经遍及了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的整个思维都带上了“审美化”的特征,他们开始用一种感性的眼光来认识和对待自我以及周围的世界,这就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现代...
![论自然主义文学]()
朱新福[1]2005年在《美国生态文学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以生态批评为理论支撑,以美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为线索,采取跨文化、跨学科、文本阅读和史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阅读美国经典作家的作品,探讨了从殖民地时期至后现代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思想,指出了生态文学研究的意义与影响。论文由七部分组成:“...
![一个好人的堕落——论《问题的核心》主人公斯戈比怜悯]()
赵林[1]2000年在《一个好人的堕落——论《问题的核心》主人公斯戈比怜悯》文中提出本文旨在分析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问题的核心》中主人公斯戈比的怜悯产生和发展的心理过程。斯戈比这个人物的吸引力在于他强烈的做好事的愿望和他罪孽的严重性,他的致命弱点是过分的怜悯心和他在试图安排别人幸福中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