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诗意

    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诗意

    严前海[1]2003年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诗意》文中研究说明田纳西·威廉斯,是一位以散文体写作的伟大的戏剧诗人。田纳西·威廉斯自己曾说:“我尝试着用‘戏剧的诗’来替代‘诗的戏剧’。”在威廉斯那里,戏剧的生命力在于赋予它以诗意的、令人浮想联翩的魅力,在于它对生活简洁...
  • 寻找诗意的栖居——从《赫索格》等看索尔·贝娄的人文关怀意识

    寻找诗意的栖居——从《赫索格》等看索尔·贝娄的人文关怀意识

    汪汉利[1]2003年在《寻找诗意的栖居》文中提出索尔·贝娄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的又一位美国文学大师,其作品在反映二战后的美国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方面有着无可争议的代表性。作家以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感,深邃的存在主义意识,在其作品中深刻揭示了当代人诸多的生存问题。无论是早期的作品《晃来...
  • 二十世纪:中西小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

    二十世纪:中西小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

    王成军[1]2003年在《二十世纪:中西小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中国文艺学构建的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是:小说学的兴起。由于西方文学现念的引进,在中国一向被视为“小道”的小说,获得了“文学正宗”的文化地位。但是,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在取得正宗地位的同时,却是以西方小说观念为参照系的。结果,...
  • 作为叙述手法的意识流

    作为叙述手法的意识流

    田欢[1]2004年在《评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与作为叙述手法的意识流》文中提出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流派的意识流已经过去,但意识流这种小说叙述手法依然存在。文章认为,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是存在的,这是在我国文学久已形成的对心志的探索前提下,吸收了现代因素之后的一种应和。徐晗[2]2006年在...
  • 镜子举行小说 - 巴塞尔姆的元小说

    镜子举行小说 - 巴塞尔姆的元小说

    邱华栋[1]2010年在《唐·巴塞尔姆:垃圾美学与元小说碎片(1931—198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后现代派"的标签我曾经尝试翻译唐.巴塞尔姆的小说,原因是他的短篇小说乍一看去短小精悍,大部分小说也就是中文叁、四千字的篇幅,容易入手。赵毅衡[2]1993年在《后现...
  • 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透视出的他者世界

    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透视出的他者世界

    孟雷[1]2003年在《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透视出的他者世界》文中研究指明本篇论文分析的文本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着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虽然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已出版,然而它的内涵与先锋意识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 斯特林堡:现代戏剧的开拓者

    斯特林堡:现代戏剧的开拓者

    章罘平[1]2003年在《斯特林堡:现代戏剧的开拓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是欧洲现代戏剧的叁大先驱之一,其杰出的戏剧作品在世界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对世界各国的戏剧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这篇论文将从他对现代戏剧理论的建构、对现代戏剧创作的创新和对现代戏剧流派...
  • 威廉·加迪斯小说中的熵

    威廉·加迪斯小说中的熵

    蔡春露[1]2011年在《威廉·加迪斯小说中熵的文学隐喻》文中研究表明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迪斯在小说创作中以熵为隐喻,描述了美国后现代的熵化世界,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熵、美国资本主义文化的熵和个体自我的熵,对整个人类世界的热寂死亡表现出极度的担忧。他是一位深刻的社会和文化...
  •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与“女性写作”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与“女性写作”

    李云峰[1]2003年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与“女性写作”》文中指出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是法国当代一位着名的女作家,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戏剧和电影作品,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才情。她拒绝一切规则,凭借着非凡的激情生活与写作。本文通过对杜拉斯小说的整体风貌的宏观...
  • 对《赫索格》主人公心理模式的分析

    对《赫索格》主人公心理模式的分析

    麻书琴[1]2003年在《对《赫索格》主人公心理模式的分析》文中提出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最主要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深刻地展示了当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自我与现实之间难与调和的矛盾,阐明了人的价值与尊严在异化的生存环境中所面临的重重困境,表明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 《傲慢与偏见》的对话艺术

    《傲慢与偏见》的对话艺术

    徐本川[1]2018年在《浅谈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艺术》文中研究表明《傲慢与偏见》是英国着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其语言的运用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在这一背景下,对语用学的概念与日常应用进行阐述,分析《傲慢与偏见》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写作风格,然后从质量准则、方...
  • 葱绿的大树——托马斯·哈代的精神家园

    葱绿的大树——托马斯·哈代的精神家园

    祖云鹏[1]2001年在《葱绿的大树——托马斯·哈代的精神家园》文中指出作为跨越十九、二十世纪的伟大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以其名着《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为广大读者所熟知。他的这些作品也受到了评论界的极大关注。但是他的早期佳作《绿荫下》(还...
  • 网络文学的怪诞特征初探

    网络文学的怪诞特征初探

    雷艳林[1]2001年在《网络文学的怪诞特征初探》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意在通过对网络文学怪诞特征的研究,找出其在文学史上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文化根源和思想基础,从而说明其在文学和文化史上出现的必然性,发掘它在思想内涵、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独特价值和地位,为人们看待网络社会、研究网络文学提供一种新视野和新...
  • Sue Bridehead:挑战社会习俗的女人

    Sue Bridehead:挑战社会习俗的女人

    孙立清[1]2007年在《女性争取自由的抗争》文中指出《无名的裘得》是哈代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争议最大的一部。哈代因为抨击当时的婚姻制度而招致众多非议,从此放弃了小说写作。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反传统的新女性形象,苏·布莱得赫。她饱读群书,接受了诸如斯图亚特·米勒等思想家和哲学家的...
  • 论艾特玛托夫创作中的人道主义

    论艾特玛托夫创作中的人道主义

    刘玉莹[1]2014年在《艾特玛托夫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钦吉斯·托列库洛维奇·艾特玛托夫(1928—2008)是俄罗斯文坛着名的吉尔吉斯族双语作家,也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作为人道主义作家,艾特玛托夫非常注重对“人”的思考,关注人的个性和命运,从全人类的高度...
  • 在From the Margins中 - 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重新评价

    在From the Margins中 - 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重新评价

    毛燕靓[1]2017年在《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Mansfield,1888-1923)出生于新西兰,却先在英国文坛享有盛誉。她将其一生的精力都投注到了短篇小说的创作和革新上,为长期被人忽视的短篇小说的崛...
  • 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心理美学研究

    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心理美学研究

    朱振武[1]2002年在《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心理美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社会心理学、文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入手,结合心理美学、文学人类学和文艺发生学,对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发生、其隐含形式和内在机制进行心理上的跟踪,对其创作模式进行美学上的探讨,对其作品取得巨大成功的堂奥进行文化上的揭示,从而为更好地理解...
  • 论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的多维双重性

    论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的多维双重性

    赵峻[1]2002年在《论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的多维双重性》文中研究表明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本文以哈代的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中的多维双重性及其意义。托马斯·哈代创作的多样性已为中外学界所公认。在他的长篇小说中,两种截然不同...
  • 矛盾性在艾米莉 狄金森诗中的反映

    矛盾性在艾米莉 狄金森诗中的反映

    赵英俊[1]2002年在《矛盾性在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反映》文中研究说明艾米莉.狄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60)是美国十九世纪着名女诗人,与艾伦.坡和惠特曼一样,是可以代表美国那个时代的杰出女诗人。在文学地位上,国内知名学者江枫先生曾说狄金森“上承浪漫主义余续……下开现代主义...
  • 亨利·詹姆斯在中国的名声学研究

    亨利·詹姆斯在中国的名声学研究

    周琳[1]2002年在《亨利·詹姆斯在中国的名声学研究》文中提出亨利·詹姆斯是美国着名的小说家、文体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作为一名杰出的小说家,詹姆斯有自己明确的小说理论。他创作的《一位女士的画像》、《专使》等大量长短篇小说和《小说的艺术》、《小说的未来》等文论及他为自己的小说集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