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机纳米粒子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机纳米粒子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

    贾宏涛[1]2004年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机纳米粒子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基体,以凹凸棒土、纳米CaCO_3和微米CaCO_3作为无机填料,采用原位复合法缩聚合成了PET/无机材料复合材料。根据PET聚酯缩聚反应特点,设计制作了1L的缩聚反应釜。采...
  • 镍基摩擦复合镀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镍基摩擦复合镀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尹玫[1]2004年在《镍基摩擦复合镀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各种机电产品的过早失效破坏中,约有70%是由于摩擦和磨损造成的,因此提高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尤为重要。复合电镀技术所需的投资少,操作简便,并可依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来控制镀层的性能,因而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
  • 电磁场辐照下量子线的电子输运和力学性质

    电磁场辐照下量子线的电子输运和力学性质

    杨谋[1]2003年在《电磁场辐照下量子线的电子输运和力学性质》文中指出量子线(纳米线)系统中的电子输运和内聚力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物理问题,而且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它将是今后纳米电路、纳米器件的重要物理基础.本文以采用自由电子模型,用Landauer-Bǖttike...
  • 炭纤维坯体结构及增密方式对炭/炭复合材料界面及性能的影响研究

    炭纤维坯体结构及增密方式对炭/炭复合材料界面及性能的影响研究

    陈腾飞[1]2003年在《炭纤维坯体结构及增密方式对炭/炭复合材料界面及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仔细剖析国外现役航空刹车用炭/炭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备了针刺毡坯体,研究了坯体结构对炭/炭复合材料增密、基体炭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探索了一条快速制备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的全新途径...
  • 燃料电池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其对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

    燃料电池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其对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

    黄金花[1]2009年在《铂修饰电极的新法制备及其电催化和生物传感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甲醇、甲醛、甲酸等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对直接燃料电池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纳米电催化材料的制备不仅有利于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也有利于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有鉴于此,在文献调研工作基础上,开展了以...
  • 毛细管气相色谱新型固定相的研究及应用

    毛细管气相色谱新型固定相的研究及应用

    高尧华[1]2011年在《几种聚硅氧烷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合成及色谱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了利用Diels-Alder反应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的两类新型气相色谱固定相,并系统地研究了这两类固定相的色谱性能。二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固定相: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乙烯基含量分别为10%、20%、30%的...
  • 基于电化学技术的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和乳酸传感器的研究

    基于电化学技术的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和乳酸传感器的研究

    童基均[1]2003年在《基于电化学技术的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和乳酸传感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化学分析技术已越来越引起分析者的重视,而其中的电化学传感器由于在生物医学、环境分析领域中的应用拓展已成为当前电化学研究的焦点。开发便携式的、适用于现场检测和便于操作的检测仪器是我们的主要目标。而平面印刷电极技...
  • 氯参与下富勒烯的形成研究

    氯参与下富勒烯的形成研究

    高飞[1]2003年在《氯参与下富勒烯的形成研究》文中提出合成富勒烯的方法已有不少,但是富勒烯的产率一直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继C_(60)大量合成之后,又有不少富勒烯相继问世,如C_(70)、C_(76)、C_(80)、C_(82)、C_(84)、C_(90)、C_(92)、C_(94)等,尽管...
  • 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李凯[1]2014年在《新型叁维纳米孔纤维素凝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结构与性能》文中认为随着近年来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人们对新材料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思路也有了新的认识,希望能够在保持材料原有性质的同时,尽量利用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质资源,并通过“绿色”的加工方式获得高性能新材料。纤维素...
  • 离子束溅射法制备C-N薄膜的研究

    离子束溅射法制备C-N薄膜的研究

    柳翠[1]2001年在《离子束溅射法制备C-N薄膜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离子源的溅射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离子束溅射法制备了TiN_y单层薄膜和CN_x/TiN_y多层薄膜,探索该法制备CN_x薄膜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利用TiN_y薄膜为衬底以促进CN_x薄膜的生长。溅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屏极电压和溅射...
  • 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王蒙[1]2016年在《石墨烯—氧化钒复合敏感材料的制备与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外探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引起各国的关注。但是,我国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研究进展缓慢,关键部件主要依赖进口,阻碍了红外探测器在各领域的应用普及。高质量的红外敏感材料是红外探测器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研...
  • 连续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组织及性能研究

    连续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组织及性能研究

    赵晓宏[1]2002年在《连续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组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用高强度、高模量的连续碳纤维作为增强相,与纯铜基体进行复合,试图获得高强度高导电的连续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C_f/Cu)。针对如何获得性能优异的C_f/Cu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复合材料的组织...
  • 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技术与特性研究

    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技术与特性研究

    徐昌发[1]2002年在《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技术与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SiC材料由于具有宽禁带、高临界击穿电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度、较大的热导率等优良特性,因此成为制作高温、高频、大功率器件的理想半导体材料。本文主要研究SiC场效应晶体管的特性和制作工艺。论文分析建立了4H-SiCMOSFET和M...
  •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制备技术及其耐蚀性研究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制备技术及其耐蚀性研究

    范松岩[1]2008年在《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配方及膜层着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微弧氧化技术是一种在金属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的先进成型技术,是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通过试验,对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配方及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微弧氧化着色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电解液配方优化...
  • 部分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结构—活性关系

    部分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结构—活性关系

    王晓栋[1]2002年在《部分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结构—活性关系》文中指出作为预测毒理学的核心,有机污染物的结构-活性关系技术(QSAR)是对环境中日益增多的合成有机化学品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有机污染化学和生态毒理学中结构活性关系技术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对未知化学品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性进行预...
  • 苯酚在TiO2/ACF上的吸附及光催化降解的研究

    苯酚在TiO2/ACF上的吸附及光催化降解的研究

    闵廷琴[1]2002年在《苯酚在TiO_2/ACF上的吸附及光催化降解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别以15W(254nm)紫外杀菌灯和300W(365nm)高压汞灯作光源,以涂覆法制得的活性炭纤维(ACF)负载二氧化钛(TiO_2)为光催化剂处理含酚废水。研究了间歇反应器中苯酚在TiO_2/A...
  • 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分子设计与量子化学理论研究

    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分子设计与量子化学理论研究

    李娜[1]2008年在《吡啶羰基金属配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DFT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十年来,随着激光器的诞生以及激光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非线性光学逐渐成为现代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与强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非线性光学材料在激光的倍频、混频、参量放大与振荡、集成光学、光学通讯、...
  • CVD法生长碳纳米薄膜的研究

    CVD法生长碳纳米薄膜的研究

    张豫鹏[1]2014年在《石墨烯与高质量石墨烯:可控制备、表征、性能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2010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Andre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Novoselov)...
  • 壳聚糖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镉(Ⅱ)性能研究

    壳聚糖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镉(Ⅱ)性能研究

    缪茜[1]2002年在《壳聚糖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镉(Ⅱ)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金属的污染,特别是含Cd(Ⅱ)废水污染非常严重,用壳聚糖处理含Cd(Ⅱ)废水是一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测定了壳聚糖的离解平衡常数,研究了多孔性壳聚糖凝胶小球及交联壳聚糖吸附剂的制备,吸附Cd(Ⅱ)性能及吸附机理。可以得到以下...
  • 预应力陶瓷与层状陶瓷复合材料应力分析与设计

    预应力陶瓷与层状陶瓷复合材料应力分析与设计

    苏盛彪[1]2002年在《预应力陶瓷与层状陶瓷复合材料应力分析与设计》文中提出残余应力对材料失效或增强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层状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日趋深入,然而准确、有效地确定其残余应力的理论计算和测试方法还比较匮乏。残余应力的理论计算和测试是材料学、力学和应用物理学等学科交叉领域的前沿课题。本论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