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论文

  • 先秦文论失物考论_先秦文化论文

    先秦文论失物考论_先秦文化论文

    先秦文论佚文考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论论文,先秦论文,佚文考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
  • “家庭语言”中“层累”形成的考证--“阜阳双古堆1号木雕”与“阜阳家族语”章名之比较_孔子论文

    “家庭语言”中“层累”形成的考证--“阜阳双古堆1号木雕”与“阜阳家族语”章名之比较_孔子论文

    《家语》的“层累”形成考论——阜阳双古堆一号木牍所见章题与今本《家语》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阜阳论文,所见论文,家语论文,双古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
  • “叙事部”研究_文学论文

    “叙事部”研究_文学论文

    “说部”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
  • 汉代民间赋与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研究_文学论文

    汉代民间赋与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研究_文学论文

    汉代俗赋与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代论文,中国古代论文,发生论文,赋与论文,小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
  • 孔子家族语言小说与“孔子聪子”考证_孔子家语论文

    孔子家族语言小说与“孔子聪子”考证_孔子家语论文

    《孔子家语》、《孔丛子》之小说考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孔子论文,小说论文,孔丛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孔子家语》(以下或简称《...
  • 史料价值及其思想史在中国孝子画中的意义_孝子图论文

    史料价值及其思想史在中国孝子画中的意义_孝子图论文

    汉画孝子图的史料价值与思想史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孝子论文,史料论文,思想史论文,意义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有关汉代...
  • 论曾公的编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战国策论文

    论曾公的编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战国策论文

    论曾巩的编辑理念及其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实意义论文,理念论文,编辑论文,曾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G232...
  • 清代三士“诗”研究的教师方法与家庭规律研究_汉书论文

    清代三士“诗”研究的教师方法与家庭规律研究_汉书论文

    清代学者三家《诗》研究之师法、家法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师法论文,家法论文,清代论文,三家论文,学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
  • 说到风格和小说_小说论文

    说到风格和小说_小说论文

    说、说体文与小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说论文,说体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学界追溯小说①之本源,大多注意“小说”一词中之“小”字...
  • 张顺辉先生西北文学与敦煌研究_中国文献学论文

    张顺辉先生西北文学与敦煌研究_中国文献学论文

    张舜徽先生的西北文献与敦煌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献论文,敦煌学论文,张舜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G256.1;...
  • 刘向及其文学成就

    刘向及其文学成就

    李莉[1]2004年在《刘向及其文学成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刘向,生活于西汉末期,因曾领校五经秘书,撰成《别录》而在文献学史上创下了不朽的功勋。但除文献学成就以外,刘向精通经学,弘扬儒术,也创作了一些文学作品,在经学和文学发展史上,也作出了成绩,这就使得后世对他的研究,较为宽泛。但总体而言,历代研究主...
  • 《说苑》复音词研究

    《说苑》复音词研究

    陶家骏[1]2003年在《《说苑》复音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上古汉语复音词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如马真、程湘清、张双棣等,但大多集中在先秦,而汉代复音词研究的规模和布点很不平衡,在深度和广度上亟待挖掘和拓展。本文以《说苑》作为汉代复音词研究的对象,通过穷尽式的研究,来揭示汉语复音词发...
  • 《庄子》反义词研究

    《庄子》反义词研究

    李占平[1]2004年在《《庄子》单音节实词反义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语史的研究是以汉语断代研究为基础的,而汉语专书、专题研究又是汉语断代研究的基础和必经之路。只有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汉语文献进行专书、专题的研究,才能把握认识汉语在各个时代的语言面貌,从而对汉语的整个发展脉络和历史面貌有个明晰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