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申请再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论申请再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王晓东[1]2004年在《论申请再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文中提出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而如果司法本身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则司法权有可能成为决堤之水。因此,对司法权本身,也要设置多层的监控制约机制,保证司法权威,再审制度就是一项重要的救济、监督与纠错制度,而且也是最后屏障的最后一道闸口。民事再...
  •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之构建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之构建

    徐德臣[1]2015年在《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法理学认为,责任既是制度存在的结论性证据,也是维持制度存在的现实力量。但在权利话语时代,民事诉讼法律责任似乎从来没有在民事诉讼制度的成长中找到与这种地位相称的存在感,并始终徘徊在民事诉讼法学的主流研究视野之外。而程序性制裁作为一种特殊...
  • 论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论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汪亨挺[1]2016年在《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合法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而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欲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需要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提供证据予以证明。而在当下,我国的民事立法体系仍未健全,当事人的取证权利不足,社会法律意识普遍较弱,时常引发...
  • 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林波[1]2007年在《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据制度是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立法现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规定的理论基础并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之后,以此为切入点,对举证责任的性质、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关系、举证责任的分配...
  •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之检讨与重塑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之检讨与重塑

    朱秀玲[1]2009年在《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之检讨与重塑》文中提出调解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社会基础,长期以来在民事纠纷的解决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传统法院调解制度在实践中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与公正和效率的不适应性日渐凸现,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因而成为近年来法学...
  • 虚假陈述侵权:英美法制度规则及其我国立法构想

    虚假陈述侵权:英美法制度规则及其我国立法构想

    沙文韬[1]2004年在《虚假陈述侵权:英美法制度规则及其我国立法构想》文中指出摘要:虚假陈述侵权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是英美侵权法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侵权法上的欺诈诉权调整和救济经济交易中的责任关系的必然结果。虚假陈述侵权调整对象的特征性使其成为经济侵权行为的一个重要类型。虚假陈述侵权与契约法上的...
  • 刑事责任能力问题研究

    刑事责任能力问题研究

    梅俊[1]2007年在《单位犯罪主体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单位犯罪主体问题是单位犯罪研究中的关键与核心。新《公司法》对一人公司的承认及乌鲁木齐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涉嫌单位受贿案的公开审理,引发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又一次深入探讨。这说明,单位犯罪主体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困惑。传统刑法理论以法人实在说作为单...
  • 沉默权移植与中国刑事证明标准的重构

    沉默权移植与中国刑事证明标准的重构

    周斌[1]2004年在《沉默权移植与中国刑事证明标准的重构》文中认为沉默权是人们作为人而理应享有的权利,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利,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所保障的是刑事程序的人道性和公正价值,是对被指控者的法律保护,更是对公权力的制约。任何人不强迫自治其罪原则以及由此衍生的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司法制的一...
  • 论民事诉讼的审前准备程序

    论民事诉讼的审前准备程序

    李群[1]2007年在《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就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而言,世界各国的规定差异较大,但从西方各国民事诉讼的现状看,民事诉讼活动已从原来偏重开庭审理而转为审前准备与开庭审理并重。审前程序已成为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长期以来被民事立法和司法,甚至...
  • 刑事诉讼程序性裁判制度研究

    刑事诉讼程序性裁判制度研究

    赵永红[1]2004年在《刑事程序性裁判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裁判的含义和分类入手,在界定刑事程序性裁判的概念的基础上,对刑事程序性裁判制度进行了一番深入而系统的研究。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本文首先分析了刑事程序性裁判的定义,认为刑事程序性裁判是指作为裁判权主体的法院或者法官依据刑事程序规则,对...
  • 司法公正程序保障论

    司法公正程序保障论

    蔡长林[1]2001年在《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程序公正,作为诉讼程序法专业领域之研究对象具有重要价值,程序公正的理论出现及实践,对中国提倡法治社会的目标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对程序公正进行系统、深入、理性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尝试着从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理论、实践两领域为出发点...
  • 论刑讯逼供成因、危害及其程序遏制

    论刑讯逼供成因、危害及其程序遏制

    潘长文[1]2004年在《论刑讯逼供成因、危害及其程序遏制》文中指出刑讯逼供是刑事诉讼中最为常见、危害最为严重的酷刑。它不仅有碍实体公正,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而且损害程序公正,侵犯人权,动摇国家法制建设的根基和公民的法律信仰。这一司法“痼疾”的根本症结主要在于司法人员法制观念的淡薄及法律制度的缺失和...
  •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

    顾华[1]2007年在《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文中研究表明法院调解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一种诉讼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最具有特色的制度创设,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中国社会法治化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法院调解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和审判实践中的弊端逐步显现,需要进行完善。本文...
  • 论监督司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论监督司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史建辉[1]2004年在《论监督司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文中研究说明监督司法在本文特指有关机关、单位和个人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力或权利作为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法官裁判性行为和个人行为(非裁判性行为)是否合法、合理作出评价,并通过一定程序处理的活动,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国监督司法的监督主体众...
  • 试论我国少年司法体制的重构

    试论我国少年司法体制的重构

    邹云翔[1]2004年在《试论我国少年司法体制的重构》文中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我国已经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仍然存在着相关法规操作性不强,所倚重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行政措施与法治精神不相符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少年司法体制实际上仅仅针对犯罪少年,是窄幅的少年司法体制,而将触法...
  • 论中国死刑的限制适用

    论中国死刑的限制适用

    赵秉志[1]2015年在《中国死刑立法改革新思考——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为主要视角》文中提出《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取消走私武器、弹药罪和走私核材料罪等9种犯罪的死刑,并将死缓犯执行死刑的门槛由"故意犯罪"提高至"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这将是中国死刑立法改革的又一重大进步。中国当前...
  • 试论我国的检察监督

    试论我国的检察监督

    孙兴国[1]2006年在《试论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完善》文中指出民事检察制度是检察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民事公益案件涌现,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基于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地位,应当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
  • 论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改革和完善

    论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改革和完善

    庞楚静萱[1]2017年在《论民事简易程序》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日趋突出,民事诉讼案件大幅度增长、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出现了“诉讼爆炸”的现象,在这样的形势下,原有的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需求。为了缓解当下司法资源紧缺的状况,同时也为了促进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发展,满足...
  • 论刑事再审程序

    论刑事再审程序

    麦苗[1]2009年在《论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文中提出在现代法治社会,法院依法审判得出生效裁判,是国家对于纠纷的权威性判断。只有基于法律的特殊规定,才能启动对生效裁判的再审。通过此种制度设计,方能有效地限制国家权力和保障人权,而司法裁判才具有其应有的公信力。刑事诉讼的制度设置,应尽可能通过完善的程序...
  • 论推定规则

    论推定规则

    刘英明[1]2009年在《也论推定规则适用中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兼与何家弘教授商榷》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现行法不仅存在转移"完整证明责任"的推定规则,也存在类似于美国法上仅转移"举证责任"的推定规则。在中国,对推定事实进行有效反驳的证明标准不应该是统一的&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