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检察权的定位与行使

    论检察权的定位与行使

    刘国媛[1]2016年在《结构之维检察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相对于审判权的稳定性与普适性,检察权在诉讼制度中中途插入式诞生模式,使其自诞生之日起,争议与质疑就未曾停歇。在我国尤其如此,盖因我国在清末引进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之前,并无“检察权”的概念与制度设计。新中国成立之初,基于意识形态的同源性以及国...
  • 对我国公证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对我国公证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周惠珍[1]2002年在《对我国公证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文中认为公证作为国家的证明制度,自1979年在我国恢复建立以来,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公证事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党的十四届叁中全会将公证机构定位为“中介组织”,使原在...
  • 中国法官制度研究

    中国法官制度研究

    陈海光[1]2002年在《中国法官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化,应对加入WTO对我国司法制度提出的挑战,近年来国家从立法到司法实践都对现行司法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期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司法审判制度。在制度改革的同时,人们不能不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个制度的承载者...
  • 论中国法律权威的树立

    论中国法律权威的树立

    杨清望[1]2008年在《论法律权威》文中认为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指出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显然,对法律权威进行全面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法律权威既是一个表征普遍性的范畴,又是一个表征个殊性的范畴。普遍性...
  • 论法院的政治功能

    论法院的政治功能

    庞凌[1]2002年在《论法院的政治功能》文中指出现代法院制度与古代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司法与政治关系发生实质性的嬗变。法院在权力分立的政治架构中,通过个案的审理与相关政治行为的判定,发挥着监护国家体制、制约国家权力、维护宪政制度、形成公共政策和执行对外政策等政治功能。法院的这种政治功能的实现需要独...
  • 执行制度改革中强制执行权双重属性的价值、冲突与协调

    执行制度改革中强制执行权双重属性的价值、冲突与协调

    刘淑丽[1]2002年在《执行制度改革中强制执行权双重属性的价值、冲突与协调》文中指出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强制执行与强制执行权属性。在这一部分中又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强制执行的含义及历史发展。在这个问题中作者阐述了强制执行、强制执行权、强制执行制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多个角度对强制执...
  • 对西方证据法的历史解析——以司法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为例

    对西方证据法的历史解析——以司法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为例

    陈小东[1]2002年在《对西方证据法的历史解析》文中认为古代西方国家的司法证明方式经历了从告知事实到发现事实的进化,或者说从感性司法证明方式向理性司法证明方式的转型。时兴于西方远古时代的宣誓裁判、神明裁决和决斗判决叁种原始审判方式都属于感性司法证明方式,其核心特点就是从神灵处获得启示,即由神灵告知...
  • 司法学若干问题研究

    司法学若干问题研究

    崔永东[1]2018年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司法改革实践与司法理论探索》文中认为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司法理论的探索与司法改革的实践,可以说司法改革催生和促进了司法理论的研究,而司法理论引领和支撑了司法改革的实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再到新世纪,司法改革实践经历了一个从司法重建-"...
  • 我国法官制度改革:动因、目标与实现方式

    我国法官制度改革:动因、目标与实现方式

    刘云[1]2001年在《我国法官制度改革:动因、目标与实现方式》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司法运作主体的法官是司法公正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司法公正的意义就在于不仅有公正的法律,而且有适用法律过程的公正,即司法公正。司法公正要求法官中立,法官中立要求法官独立,司法公正在与效率等法官价值理念的平衡过程中产生了对...
  • 民事证据适用研究及其价值取向

    民事证据适用研究及其价值取向

    陈健[1]2001年在《民事证据适用研究及其价值取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内容,是借以查明案件事实,进而准确适用法律的主要手段,它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程序正义和司法公正,这正是民事证据适用的价值取向之所在。本文旨在把长期以来的司法实践在证据适用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予以总结归纳,用现代...
  • 论审判权独立行使

    论审判权独立行使

    陈挺[1]2016年在《论法治中国视野下的审判权独立》文中研究表明审判权独立从司法独立发展而来,在内涵上经历了从法院独立到法官独立的发展。我国的司法制度建立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础上,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虽然对叁权分立下的司法制度有所吸收,但在性质上不同...
  • 论人权与刑事法律

    论人权与刑事法律

    吴建萍[1]2001年在《论人权与刑事法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由序言和四部分正文组成。序言: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的不同,各国对人权的理解和实施有着相当大的分歧。为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对各国刑事法律对人权保护的现状作一初步探讨,通过比较中西方刑事法律对人...
  • 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

    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

    张银银[1]2017年在《行政诉讼第叁人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行政诉讼第叁人制度是行政诉讼中值得理论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制度之一,我国行政诉讼第叁人制度是在以民事诉讼第叁人制度为蓝本的基础上设立的,其理论深度和高度远不及民事诉讼第叁人制度。在我国现阶段的立法中,对行政诉讼第叁人制度只做出简单粗略的规定,...
  • 我国刑事鉴定启动制度改革与完善之研究

    我国刑事鉴定启动制度改革与完善之研究

    黄小明[1]2001年在《我国刑事鉴定启动制度改革与完善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刑事司法体制的发展,我国刑事鉴定启动制度逐渐显露出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与现实司法实践需要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本文欲针对我国刑事鉴定启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绪论部分提出:随着我国诉讼结构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逐渐转变...
  • 论民事证据证明力

    论民事证据证明力

    吕中伟[1]2015年在《民事传闻证据规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闻证据规则,又称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它是指除非法律有特殊规定,传闻证据不具有可采性。传闻证据规则是英美证据法规则中最为古老的证据规则之一,曾被称为“英美证据法的基石”。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传闻证据规则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在英美法系的...
  • 民事检察制度研究

    民事检察制度研究

    张常会[1]2017年在《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在司法界,围绕司法公正和独立的价值取向而展开的权力监督体系和模式在不断地构建和完善中。2013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及相应的实务运用,实践中不断面临新的问...
  • 司法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司法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虞浔[1]2013年在《1997年以来中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进程中上海的实践与探索》文中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改革法院民事审判庭审方式为先导,以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为标志,中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并延续至今。上海作为海派文化的发源地,自开埠以来就处...
  • 刑事诉讼证据规则论纲

    刑事诉讼证据规则论纲

    雷经升[1]2001年在《刑事诉讼证据规则论纲》文中指出证据规则是证据法的核心问题。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进行审判方式改革的背景下,证据规则问题日益彰显其重要性。本文以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为研究对象,从证据规则的内涵入手,并以此为理论起点,分析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基本价值及受制因素,进而在评价国外有关刑...
  • 论司法独立与外部监督

    论司法独立与外部监督

    卢中旺[1]2001年在《论司法独立与外部监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取向。司法失去了公正,也就失去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果真如此,法治国的理想只能是空中楼阁了。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讨司法独立与外部监督对于实现司法公正而言,究竟是同等重要,还是有主次之分...
  • 对侦查机关实施强制性处分的司法审查

    对侦查机关实施强制性处分的司法审查

    刘根菊,杨立新[1]2002年在《对侦查机关实施强制性处分的司法审查》文中研究指明侦查机关实施的强制性处分,是指侦查机关采用的强制措施和为了顺利获取证据所使用的带有强制性的方法、手段等。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实施强制性处分主要包括叁类:强制性侦查行为,包括强制检查人身、搜查、扣押等等;刑事诉讼中的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