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正程序保障论]()
蔡长林[1]2001年在《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程序公正,作为诉讼程序法专业领域之研究对象具有重要价值,程序公正的理论出现及实践,对中国提倡法治社会的目标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对程序公正进行系统、深入、理性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尝试着从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理论、实践两领域为出发点...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和救助问题研究]()
王选京[1]2004年在《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和救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和救助问题是当前被害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目前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现状分析及其与保护被害人有关国际标准对比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在被害人权利保护和救助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
![我国民事公诉的建构探析]()
何强[1]2004年在《我国民事公诉的建构探析》文中研究说明赋予检察机关针对特定民事案件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力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不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政治制度、检察制度、文化传统不同却不影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民事公诉制度。而我国一直以来对是否...
![论医疗过失行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熊进光[1]2006年在《侵权行为法上的安全注意义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迈入21世纪的侵权行为法正悄然发生变革。尤其是在过失侵权责任领域,由于过失判断的客观化,注意义务的存在及其违反不仅成为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过失的客观依据,并且在不断强化保护受害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侵权行为法发展过程中,亦发挥...
![论诉讼中公司章程的功能与运用]()
郭东海[1]2004年在《论诉讼中公司章程的功能与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公司是现代国家的缩影”,公司章程就犹如一个国家的宪法,它是公司存在和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公司行为的根本准则。公司章程对于整个公司正常运作的重要性虽然不言而喻,但是在公司法实践范畴内,公司章程遭到与预设相违背的境遇:它一方...
![论行政不作为]()
刘永廷[1]2008年在《论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文中指出对于行政不作为,目前在学术上还没有一致的概念,如何认定行政不作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国在立法上的规定又比较模糊。本文在分析了行政不作为的概念后,通过分析在行政不作为认定上存在的分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应当包括...
![论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改革和完善]()
庞楚静萱[1]2017年在《论民事简易程序》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日趋突出,民事诉讼案件大幅度增长、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出现了“诉讼爆炸”的现象,在这样的形势下,原有的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需求。为了缓解当下司法资源紧缺的状况,同时也为了促进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发展,满足...
![论英国法上公司董事对债权人的义务]()
程国川[1]2003年在《论英国法上公司董事对债权人的义务》文中提出一、写作目的对有限责任公司而言,按照传统的公司法,债权人最多也只是能通过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追索股东。但是,在公司破产或濒临破产的特定情况下,董事履行职务的行为决定着公司破产财产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债权人利益。按传统公司法,董事只对全体股...
![公立高校被诉的行政法思考]()
汪秋慧[1]2003年在《公立高校被诉的行政法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高等教育领域的法治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但是近年来公立高校频频走向被告席也反映出高教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田永案、刘燕文案以其突破了传统的行政诉讼模式而在行政法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的同时,也在理论上提出了共同的问题,即司法介入高校是否...
![论民事诉讼书证收集制度]()
冯锦彩[1]2007年在《论民事书证收集制度的重构》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在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同时,不仅没有赋予当事人收集证据的应有手段和有力保障,还保留了法院在一定条件下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力,从而导致了证据收集制度与证明责任的脱节,不仅影响到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的实现,而且阻碍了公正和效益...
![论刑事再审程序]()
麦苗[1]2009年在《论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文中提出在现代法治社会,法院依法审判得出生效裁判,是国家对于纠纷的权威性判断。只有基于法律的特殊规定,才能启动对生效裁判的再审。通过此种制度设计,方能有效地限制国家权力和保障人权,而司法裁判才具有其应有的公信力。刑事诉讼的制度设置,应尽可能通过完善的程序...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检察权]()
潘度文[1]2005年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角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逐见成效的今天,系统探讨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解决检察权介入民事诉讼应具有的制度上和法理上的正当性,规范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角色定位和介入程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对民事诉讼中检察权的角色认知和定位...
![群体诉讼制度比较研究]()
齐辉善[1]2008年在《消费者群体诉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大量的消费者群体性纠纷案件不断出现。由于现实的需要,消费者群体诉讼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制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我国的群体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适用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有:在立法层面上,...
![刑事诉讼中程序裁判初探]()
陈一鸣[1]2007年在《刑事程序性裁判对象初探》文中认为刑事程序性裁判是刑事诉讼中针对程序性问题的司法审查制度,这是本文的思考前提。刑事程序性裁判对象是这一制度的基本要素,其实质是:哪些争议应当纳入到程序性裁判的范围。程序性裁判范围的宽窄直接关系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如果范围过窄,对于公民的权利保...
![论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构建]()
黄淑云[1]2007年在《论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之构建》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我国司法逐渐开始重视程序正义,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变成了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审前准备阶段的立法缺陷,提出借鉴英美法系的审前程序,构建符合我国法制环境和司法实践的审前程序,并提高我国民事诉讼的...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在我国的建构]()
赵长江[1]2014年在《刑事电子数据证据规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之前,学界关于“电子数据”的研究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其研究重点是探讨电子数据的独立性及特点,司法实践中对电子数据一般也是通过转化成鉴定意见或书证进行使用。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明确规定为独立...
![论我国提起公诉证明标准的要求]()
尹红[1]2003年在《论我国提起公诉证明标准的要求》文中认为刑事证明标准是证据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不仅涉及相关的诉讼理论和原则,同时,也与诉讼实践紧紧相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明确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实现统一司法和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是法治原则在程序上的体现。虽然,刑事证明标准在当前证据法...
![送达制度的反思和重构——以民事诉讼中的送达为视角]()
许素萍[1]2003年在《送达制度的反思和重构》文中研究说明“程序是法律的心脏”,而送达则是程序的骨骼。没有送达,程序不能立足;没有送达,程序无法运行。送达是程序与程序之间的桥梁;送达是程序法与实体法链接的纽带;送达是完成诉讼程序、实现实体法任务的渠道;送达是裁判发生法律效力的重要条件。送达制度折射...
![论当事人质证]()
顾永强[1]2003年在《论当事人质证》文中研究指明当事人质证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既是人民法院审查认定证据效力的必要前提,也是当事人具有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即当事人为实现胜诉目的而采取的一项必要手段。因此,研究当事人质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八十年代末,我国逐步进行了民事审判方式...
![论刑事诉讼法原则]()
万毅[1]2002年在《论刑事诉讼法原则》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重心和热点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刑事诉讼的基石范畴如刑事诉讼价值、刑事诉讼目的等;二是刑事诉讼的具体制度的建构。而对于介于两者之间诸如刑事诉讼法原则这样的中间范畴,学术界关注不多,着墨更少。从国内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