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澄[1]2004年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解决因犯罪行为引起的民事责任问题,我国采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模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已成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引发了学术界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争论,有的学者提出废除刑...
罗晖[1]2015年在《刑事预审制度研究》文中提出与所有的法律制度一样,刑事预审制度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现今,刑事预审制度已经成为了西方两大法系各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面上看,两大法系各国建立刑事预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在案件进入审判程序之前对刑事案件进行起诉审查,以确...
刘炳良[1]2001年在《试论完善民事证据立法中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除引言及结论外,正文共分五部分,从立法模式、证明标准、举证责任制度、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证据规则等几个方面,围绕如何完善民事证据立法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民事证据立法模式的选择本部分首先介绍了国外现行民事证据立法模式和我国民事...
谈俊[1]2006年在《无独立请求权第叁人制度的重构》文中指出无独立请求权第叁人制度有利于维护当事人和第叁人的权益,有利于法院对案件的公正裁判,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是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第叁人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实现该制度设立的预期目的。因此,本文从社会实践出发,以诉的理论为基点,合理借...
张爽[1]2005年在《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创设出的,在公司及其中小股东权益受到侵害时,由股东代替公司提起诉讼的一种特殊的救济制度。这种诉讼制度不同于普通的公司直接提起诉讼的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和功效。然而,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未能...
徐赫喃[1]2004年在《刑事诉讼中的国家、社会与个人》文中指出本文从社会法学研究的学术立场出发,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法哲学理论为指导,尝试建立并运用了国家、社会与个人三方关系的刑事诉讼法学分析框架。对刑事诉讼的本质、刑事诉讼中的主要诉讼权力和权利的社会属性和功能以及权利发展空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徐德臣[1]2015年在《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法理学认为,责任既是制度存在的结论性证据,也是维持制度存在的现实力量。但在权利话语时代,民事诉讼法律责任似乎从来没有在民事诉讼制度的成长中找到与这种地位相称的存在感,并始终徘徊在民事诉讼法学的主流研究视野之外。而程序性制裁作为一种特殊的民...
胡伟[1]2011年在《控股公司控制权法律规制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以控股公司为背景,对公司控制权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公司控制权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权利,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它是公司参与各方之间权益连接的纽带。控制权具有两面性,它既能给权利主体带来整体利益的提升,又极易被权利主体滥用,严重侵害公司...
锁正杰[1]2000年在《刑事程序的法哲学要义》文中认为本文主要从法哲学的角度研究了刑事程序的逻辑结构和价值问题。因为如何认识诉讼过程中的案件事实直接决定着对刑事程序价值的认识,所以,对刑事程序中事实问题的研究也是本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是,刑事程序的逻辑构成与其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刘涛[1]2004年在《刑事诉讼主体论》文中提出在当代中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深入发展相呼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从理论论证和制度建构入手回应这一时代主题是近年来法学界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选取和深入研究刑事诉讼主体无疑...
周赋[1]2014年在《论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刑事诉讼法已有时日,随着司法实践中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强制措施、侦查措施、审查起诉、审判程序等制度的落实,逐步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这是中国人权事业的重大进步,对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以及保障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