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官的权威与国王的境遇——革命前英国司法权一瞥

    法官的权威与国王的境遇——革命前英国司法权一瞥

    王本存[1]2003年在《法官的权威与国王的境遇》文中提出在英国,法官的权威与国王的境遇存在关联。文章以政治社会学概念——权威为工具和切入点,梳理了在革命以前法官与国王的微妙关系,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了英国法官权威的转变与国王境遇变迁的条件,揭示了英国的司法权的形成、独立以及它为后世英国法治所塑造的传...
  • 论民事诉讼书证收集制度

    论民事诉讼书证收集制度

    冯锦彩[1]2007年在《论民事书证收集制度的重构》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在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同时,不仅没有赋予当事人收集证据的应有手段和有力保障,还保留了法院在一定条件下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力,从而导致了证据收集制度与证明责任的脱节,不仅影响到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的实现,而且阻碍了公正和效益...
  • 论刑事再审程序

    论刑事再审程序

    麦苗[1]2009年在《论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文中提出在现代法治社会,法院依法审判得出生效裁判,是国家对于纠纷的权威性判断。只有基于法律的特殊规定,才能启动对生效裁判的再审。通过此种制度设计,方能有效地限制国家权力和保障人权,而司法裁判才具有其应有的公信力。刑事诉讼的制度设置,应尽可能通过完善的程序...
  •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检察权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检察权

    潘度文[1]2005年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角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逐见成效的今天,系统探讨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解决检察权介入民事诉讼应具有的制度上和法理上的正当性,规范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角色定位和介入程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对民事诉讼中检察权的角色认知和定位...
  • 论民事公益诉讼

    论民事公益诉讼

    陈加玲[1]2017年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合理分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明责任分配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据规则体系中的核心内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能否得以顺利展开以及司法裁判是否公正都与证明责任分配相关。我国目前立法上的缺失状态以及司法适用的现状,不仅制约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推进,而且...
  • 最高法院功能之比较研究——以中国为视角

    最高法院功能之比较研究——以中国为视角

    胡晏诚[1]2012年在《我国最高法院功能研究》文中提出最高法院作为我国最高司法机关,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已经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今天。在法治观念正日渐深入人心、国家各权力机关开始自发或自觉地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下,更凸显出最高法院作...
  • 中国刑事搜查制度法制化问题研究

    中国刑事搜查制度法制化问题研究

    刘朔[1]2003年在《中国刑事搜查制度法制化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刑事搜查是侦查机关为查获犯罪嫌疑人、收集犯罪证据所实施的一项重要侦查行为。它的强制处分性质,决定了滥用搜查权力会侵犯财产权、隐私权等公民基本权利,因此法治国家对搜查的发动、进行、违法搜查的法律后果等问题进行严格的法律规定,从而形成了各具...
  • 民事公诉制度探析

    民事公诉制度探析

    张慧敏,李丹丹[1]2004年在《我国民事公诉制度探析》文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公诉权,仅有公法领域的诉权,而没有私法领域的诉权,不仅在法理上是不健全的诉权,也不利于法制的完善。当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若检察院能作为公共利益代表成为控诉机关,其专业的司法性质、控诉经验,都将使其成为民事公诉的最佳...
  • 论推定规则

    论推定规则

    刘英明[1]2009年在《也论推定规则适用中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兼与何家弘教授商榷》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现行法不仅存在转移"完整证明责任"的推定规则,也存在类似于美国法上仅转移"举证责任"的推定规则。在中国,对推定事实进行有效反驳的证明标准不应该是统一的&qu...
  • 民事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民事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吕中伟[1]2015年在《民事传闻证据规则研究》文中指出传闻证据规则,又称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它是指除非法律有特殊规定,传闻证据不具有可采性。传闻证据规则是英美证据法规则中最为古老的证据规则之一,曾被称为“英美证据法的基石”。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传闻证据规则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在英美法系的历史...
  • 群体诉讼制度比较研究

    群体诉讼制度比较研究

    齐辉善[1]2008年在《消费者群体诉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大量的消费者群体性纠纷案件不断出现。由于现实的需要,消费者群体诉讼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制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我国的群体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适用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有:在立法层面上,...
  •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王松山[1]2018年在《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问题,无论在我国的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践领域,一直以来都是热点、难点问题。我国的《行政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新《行政诉讼法》)于2015年5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根据新《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认为判定原告诉讼资格...
  • 论离婚诉讼调解

    论离婚诉讼调解

    王骞[1]2003年在《论离婚诉讼调解》文中指出本文将民事调解程序与离婚制度结合起来,通过两大法系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离婚程序之间的对比分析,对我国离婚调解制度的历史回顾,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离婚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与不足,指出当前对离婚调解程序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借鉴西方各国有关离婚调解...
  • 论民事司法公信力

    论民事司法公信力

    戴传利[1]2003年在《论民事司法公信力》文中提出民事司法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手段。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来,许多国家的民事司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挑战,面对不断增长的民事纠纷,如何迅速、经济以及公正地排解纠纷是各国民事司法面临的新的考验。人们对民事司法的需求的变化必然带来民事司...
  • 释明权制度研究

    释明权制度研究

    贾永丽[1]2007年在《释明权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法院和当事人的关系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法院和当事人的关系为中心,以协同主义民事诉讼模式为视角,对法官的释明权进行研究。笔者在对释明权的基本问题进行概述的前提下,在考察和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释明权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释明权的现状进行评...
  • 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之现状分析及重构设想

    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之现状分析及重构设想

    高咏[1]2003年在《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之现状分析及重构设想》文中认为民事简易程序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于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减轻当事人诉累,保证法院及时审理民事案件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简易程序的制度和理论很不发达,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所规范的简易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
  • 论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救济制度之完善

    论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救济制度之完善

    李卫[1]2007年在《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强制执行制度是实现和保护私权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其他公权力一样,民事执行权也存在滥用的可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在于,保护执行当事人、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和制约民事执行权。笔者以《民事执行救...
  • 我国民事、行政公诉研究

    我国民事、行政公诉研究

    唐海娟[1]2003年在《我国民事、行政公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事、行政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民事、经济违法行为或者行政违法行为严重损害或者可能受到其严重侵害时,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诉讼活动。民、行公诉属于狭义公益诉讼的...
  • 代位诉讼之既判力研究

    代位诉讼之既判力研究

    金韬[1]2012年在《代位权诉讼既判力研究》文中指出代位权是大陆法系民法中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我国的《合同法》也引入了“代位权”这一概念,在实体法上确立了代位权制度。对代位权和代位权制度,我国实体法领域的学者对其研究已经比较透彻。但是,在传统的“重实体、轻程序”观念影响下,对代位权制度实施...
  • 人证调查方式研究

    人证调查方式研究

    龙宗智[1]2008年在《我国刑事庭审中人证调查的几个问题——以“交叉询问”问题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刑事庭审的人证调查技术须置于我国刑事审判的特定的"法空间"中进行观察与研究,由于相关制度因素缺失与支持条件不足,目前的庭审人证调查的有效展开受到诸多限制并因此而形成自身特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