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刑事诉讼程序正义问题的探讨

    关于刑事诉讼程序正义问题的探讨

    吴月红[1]2016年在《刑事诉讼契约论》文中提出刑事诉讼契约旨在恢复被破坏的社会秩序至原有状态、重点补偿被害人、社会所受损失和使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是一种应对犯罪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系统性反应。其对解决现阶段犯罪及衍生的一系列问题均大有裨益,并与当今司法界所倡导的能动司法理念、恢复性司法理念以及国...
  • 我国刑事质证制度研究

    我国刑事质证制度研究

    周旭圆[1]2018年在《庭审实质化视角下的质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刑事庭审质证是审判方式改革以后法庭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人权、维护刑事诉讼公正及建设我国法治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刑事诉讼法条文对质证有相应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尚未形成完善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质证制度。基于此,要对该制度所...
  • 举证责任倒置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适用及其完善

    举证责任倒置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适用及其完善

    罗潜龙[1]2002年在《举证责任倒置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适用及其完善》文中提出举证责任倒置是我国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在保障我国民法的正义、效率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是,我国在举证责任及其倒置问题上的理论研究与两大法系国家相比,仍然是相当薄弱的,在司法实践中具体适用举证责任倒...
  • 船舶碰撞中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

    船舶碰撞中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

    曲涛[1]2009年在《船舶碰撞损害赔偿责任研究》文中提出船舶碰撞损害赔偿责任是船舶碰撞法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船舶碰撞损害赔偿责任研究》为题,以侵权法基础理论为支撑,以我国船舶碰撞法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为基础,以国外有关船舶碰撞法先进的立法理念为借鉴,以国内外有关船舶碰撞法研究的学术成果为参照,围绕着船...
  • 股东对董事诉讼法律制度的研究

    股东对董事诉讼法律制度的研究

    郭建军[1]2016年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法律规制》文中提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是公司向其经营管理者以现金、非现金的方式支付的作为对方提供管理服务的对价(报酬或酬劳)。现代公司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治理结构下,存在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作为公司代理人的管理者和作为公司所有者的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以...
  • 论仲裁员的职责

    论仲裁员的职责

    范铭超[1]2012年在《仲裁员责任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虽然仲裁被认为是仲裁当事人合意的产物,作为主要参与者,仲裁员在仲裁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尤其是作为具体行使裁决权的主体,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的权利义务,据此承担的责任以及针对这些责任而享有的豁免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其中,基于仲裁员与仲裁...
  • 民事审判监督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民事审判监督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李强[1]2016年在《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二元司法体制下,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单纯案卷审查模式局限性较大,享有和行使调查核实权是顺应司法规律的必然选择。本文综合考察了民事检察调查核实权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如何从规则和操作层面有效完善和妥善行使的具体问题。全文由六章构...
  • 试论民事举证责任及保障机制

    试论民事举证责任及保障机制

    沈强[1]2010年在《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们身处的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商业秘密作为一种与专利权、商标权、着作权等传统知识产权相区别的知识产权,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它对于市场竞争主体体现的是潜在或现实的经济价值和竞争优势,也是国家提高...
  • 略论我国刑事证人权利义务的完善

    略论我国刑事证人权利义务的完善

    周东瑞[1]2001年在《略论我国刑事证人权利义务的完善》文中研究表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是了解案件情况而参与刑事诉讼的第叁人。证人因为对案情的知悉而不能被他人所代替,其证言在证明案件事实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证人作证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诉讼活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作证的现状却十分严峻。表现在...
  • 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周成泓[1]2006年在《论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证人证言是一种重要的诉讼证据。但在我国,由于证人出庭率很低,致使证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庭审制度功能的发挥,成为我国审判方法改革的一个瓶颈。因此,对证人证言调查制度进行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的立场和主要论点是:...
  • 完善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制度

    完善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制度

    丁宇翔[1]2017年在《返还原物请求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司法实践中,返还原物请求权诉讼存在案由与裁判依据脱节、案由与裁判内容脱节、证明被告现时占有标的物困难、财产保全措施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这就倒逼我们认真思考返还原物请求权的理论问题,并通过理论反哺实践。从法理上看,返还原物请求权是物权人...
  • 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研究

    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研究

    江涛[1]2011年在《民事诉讼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传统型与新型社会纠纷迭加涌向法院,造成我国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数量不断攀升。据统计,全国各级法院2010年受理的一审民事案件达609万余件,已逾1978年30万件的约20倍,并且尚保持不断增长势头。...
  • 论举证责任倒置

    论举证责任倒置

    钱亚芳,陈威,方亚新[1]2008年在《医疗侵权诉讼举证倒置规则之完善》文中研究说明医疗侵权诉讼实行部分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已有数年,此间支持与质疑之声相随,笔者在分析目前学界对此规则的质疑观点的基础上,从举证倒置设立条件、民事诉讼价值体现、医疗损害预防控制等方面论证此规则存在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学界有关...
  • 司法学若干问题研究

    司法学若干问题研究

    崔永东[1]2018年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司法改革实践与司法理论探索》文中认为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司法理论的探索与司法改革的实践,可以说司法改革催生和促进了司法理论的研究,而司法理论引领和支撑了司法改革的实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再到新世纪,司法改革实践经历了一个从司法重建-"...
  • 我国法官制度改革:动因、目标与实现方式

    我国法官制度改革:动因、目标与实现方式

    刘云[1]2001年在《我国法官制度改革:动因、目标与实现方式》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司法运作主体的法官是司法公正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司法公正的意义就在于不仅有公正的法律,而且有适用法律过程的公正,即司法公正。司法公正要求法官中立,法官中立要求法官独立,司法公正在与效率等法官价值理念的平衡过程中产生了对...
  • 论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论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曾于生[1]2001年在《论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文中提出在当前正在进行的民事审判改革中,法官的职权逐渐被弱化,相应地律师在诉讼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律师代理民事诉讼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考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接着探索了我国律师参与诉讼的特定文化背景,并对西方两大...
  • 民事证据适用研究及其价值取向

    民事证据适用研究及其价值取向

    陈健[1]2001年在《民事证据适用研究及其价值取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内容,是借以查明案件事实,进而准确适用法律的主要手段,它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程序正义和司法公正,这正是民事证据适用的价值取向之所在。本文旨在把长期以来的司法实践在证据适用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予以总结归纳,用现代...
  • 论审判权独立行使

    论审判权独立行使

    陈挺[1]2016年在《论法治中国视野下的审判权独立》文中研究表明审判权独立从司法独立发展而来,在内涵上经历了从法院独立到法官独立的发展。我国的司法制度建立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础上,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虽然对叁权分立下的司法制度有所吸收,但在性质上不同...
  • 审查批捕权归属探究

    审查批捕权归属探究

    张敏[1]2001年在《审查批捕权归属探究》文中指出审查批捕权的设置是为了解决刑事诉讼顺利进行与人权保护二者的平衡问题。西方大多数国家,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其诉讼结构都呈现“叁角形”的态势。在法庭审理前的侦查过程中,就有控、辩、审叁方参加。法官居于裁判的地位,司法警察或检察官行使逮捕...
  • 西方司法的理念与运作——兼谈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启示

    西方司法的理念与运作——兼谈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启示

    王栋[1]2001年在《西方司法的理念与运作——兼谈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可见司法改革对于我们现今社会控制方式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法律法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