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娅[1]2002年在《中国城市化前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全面回顾中外关于城市化及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发展、现状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及预测;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差异、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亦做了分析和探索。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城市化理论综述。...
钟太洋[1]2002年在《农村集体土地登记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产权理论和物权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为研究对象,运用物权法理论和产权理论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在对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农村集体土地...
晋伟[1]2017年在《中国特色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中国土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重点研究1980年代末以来土地流转并进行实例分析,以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和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为指导,借鉴吸收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推进...
孟军[1]2002年在《农业生产宏观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及实证分析》文中提出农业生产宏观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是为了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变革和经营观念转变的需要,实现农业生产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保证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正式立项的科研课题。本文在引言部分对宏观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微观...
王宁[1]2002年在《期望与现实:农户迁移城镇后的生活状况研究——基于全国463份调查问卷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本世纪上半叶,如何通过相关制度和体制的改革,让农民获得自由的迁移权利,并让那些已进入城...
邓楚雄[1]2009年在《上海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论是从保障城市食品供给安全、维持经济社会稳定、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还是从满足城市居民多元精神文化需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宜居性、提升城市形象的角度考虑,都市农业都是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产业。自20世纪90年...
刘潇[1]2001年在《论我国乡村土地立法与制度变革》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近,中国农业纳入全球经济系统的步伐也随之加快,乡村土地立法及其制度建设已成为现时改革的重要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台的农村土地法令和政策数目不少,解决了大量现实问题。但现在的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瓶颈时期...
许玉粉[1]2001年在《浅析日本农业产业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进程,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自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了向现代化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
朱玉龙[1]2017年在《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三农”经济的稳定与高效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和利用问题,从2004年至今已经连续14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和富农的新政策,充分体现...
胡建[1]2015年在《农村土地抵押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实质是土地权利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农村土地抵押法律问题。全文以私法的视角诠释农村土地抵押基本法律问题,并综合运用历史、比较、价值和实证的研究方法,依循明晰制度语境、考察实践现状、夯实制度根基和构造具...
王旭东[1]2010年在《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研究》文中指出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最基本要素。土地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是农村居民最基本的保障之一,是农村居民居住权利保障的基本制度。居住权是一个涉及最基本人权的永恒命题,农民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处像...
俞红[1]2000年在《土地持续利用的经济利益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资基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农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大量农地资源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致使农地面积急剧缩减,农地质量总体水平下降,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制约了土地持续利用和社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