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文作用研究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文作用研究

    陈云明[1]2002年在《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文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沙棘是黄土高原地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典型草原带同时分布的少数树种之一。在黄土高原,特别是在黄土丘陵半干旱区被作为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树种。然而,这一地区水分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是否会制约现有沙棘林的...
  • 成垄压实条件下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成垄压实条件下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赵允格[1]2002年在《成垄压实条件下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氮素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施肥方法或农业管理措施不当,导致氮素以NH_3挥发、NO_3~--N淋溶及反硝化等途径损失,严重影响了氮肥利用率。在黄土高原地区,夏玉米生长正逢雨季,是氮素淋溶的主要季节。为此,根据阻...
  • 黄土中水盐运动实验研究

    黄土中水盐运动实验研究

    乔云峰[1]2001年在《黄土中水盐运动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查阅了有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于土壤水盐运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根据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黄土地区溶质运移机制及耦合模型”的具体内容,采用室内实验为主的方法对于含盐黄土在淋洗条件下的盐分运...
  •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高明[1]2001年在《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在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达到这一目标,稻田垄作免耕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以1990年建立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常规平作和水旱轮作几种耕...
  • 遥感技术在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

    张宏伟[1]2001年在《遥感技术在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岷江上游流域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所列的重点治理区域,是长江的重要源头区域之一。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干扰,尤其是对天然林资源的过度采伐,森林资源衰退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遥感技术具有的宏观、综合、动态、快速的特...
  • 黄土沟壑区不同下垫面条件对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影响的研究

    黄土沟壑区不同下垫面条件对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影响的研究

    宋孝玉[1]2001年在《黄土沟壑区不同下垫面条件对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土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这使人们认识到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必须加强农田水土资源的管理和生态系统重建的研究,处理好水资源利用和生...
  • 核桃—小麦间作复合系统氮、磷循环规律的研究

    核桃—小麦间作复合系统氮、磷循环规律的研究

    李会科[1]2001年在《核桃—小麦间作复合系统氮、磷循环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桃是陕西渭北重点发展的经济林木之一,其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但是核桃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如何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快速增值愈受人们的重视,实践证明核桃与作物间作复合经营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的有效途径...
  • 控释氮肥养分释放及在潮土麦田的肥效研究

    控释氮肥养分释放及在潮土麦田的肥效研究

    王新民[1]2001年在《控释氮肥养分释放及在潮土麦田的肥效研究》文中认为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网室筒栽试验以及大田小区试验的方法,本文针对新研制的两种麦田控释氮肥的养分释放、肥效及其与灌水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控释氮肥CRNF-1、CRNF-2的氮素的释放周期明显比尿素长,其氮素释放...
  •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农林复合模式耗水特征的研究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农林复合模式耗水特征的研究

    高峻[1]2009年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两种农林复合模式中水肥光分布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杏-丹参、杏-苜蓿复合模式为例,在对杏-丹参、杏-苜蓿这两种复合系统中光照强度分布及其对丹参和苜蓿光合和蒸腾速率影响、杏树蒸腾耗水、土壤水分时空分布以及土壤养分、植物养分分布和循环特征研...
  • 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土地荒漠化成因与荒漠化状况评价

    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土地荒漠化成因与荒漠化状况评价

    杨晓晖[1]2000年在《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土地荒漠化成因与荒漠化状况评价》文中提出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据最新统计,中国的荒漠化面积约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尽管有关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分布范围一直是近几十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