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法军[1]2001年在《蛹期土壤水分状况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蛹期土壤水分状况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并对其入土化蛹的生物学习性做了详细的观察。此外,本试验还引入了波动性不对称(FA)指标,通过研究不同的土壤水分状况下棉铃虫的FA,探索适于反映环境压...
彭正萍[1]2001年在《油菜施用腐植酸复合肥的综合效应与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菜地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养分失衡、蔬菜品质变劣等问题,采用室内模拟、砂培、土培和微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颗粒HA复合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对油菜产量、品质、土壤养分转化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室温30~3...
赵慧敏[1]2002年在《氯代有机物在辽河沉积物中缺氧脱氯特性及QSPR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氯代有机物一般都是典型的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其中部分氯代有机物还是环境激素类物质,例如,滴滴涕(p,p'-DDT)、林丹(γ-HCH)和六氯苯(HCB)等,这些氯代有机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一直是国际环境化...
刘建武[1]2000年在《郑州市郊区不同灌区土壤—作物系统有害元素富集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郑州市郊区四类灌区(污灌区、黄灌区、井灌区及天然降水区)土壤——作物系统(水稻、小麦)的重金属污染和作物富集的特点及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郑州郊区的农田部分已受到有害元素的污染。水稻和小麦各组织富集能力...
李志辉[1]2001年在《巨桉引种栽培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根据湖南省气候条件和巨桉引种情况,摸索了有效判断巨桉抗寒性的测定方法;研究了巨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分布规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林地营养元素含量的关系;研究了巨桉不同密度的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经济效益的...
崔宗均[1]1996年在《北方水稻田固氮菌资源的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进一步探明从我国北方6个地区水稻田根据乙炔还原活性分离的根际细菌的固氮能力,寻找有效应用途径做了以下研究。1、用~(15)N示踪法测定结果,18种供试菌的~(15)N原子百分超在0.39-0.67%之间。可见全部具有固氮能力。其中Az...
于海瀛[1]2007年在《部分有机化合物空气/颗粒物分配系数与正辛醇/空气分配系数的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机化合物的空气/颗粒物分配系数(K_p)能表征有机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分配和环境归趋,K_p的大小受到其正辛醇/空气分配系数(K_(OA))的显著影响。K_(OA)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理化性...
黄旭明[1]1998年在《葡萄浆果转熟生理变化的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是作者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果实膨大生长的生物动力学研究”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作为作者呈交审阅的博士学位论文。葡萄“转熟”(veraison)是受遗传因子控制的果实膨大生长中的典型事例之一。这是一项数十年来热门的研究课题,它...
孙向阳[1]1999年在《北京西山地区森林土壤中CO_2、N_2O和CH_4气体的排放通量及动态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北京西山地区森林土壤中CO_2、N_2O和CH_4等几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动态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用碱吸收法对西山三种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已郁闭幼林地和成林地)的森林...
殷士学[1]2000年在《淹水土壤中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淹水土壤中硝酸还原过程主要由两类微生物参与。一类是反硝化细菌,其特点是电子(NADH)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氮氧化物,将氮氧化物逐步还原,主导产物为N_2/N_2O,还原过程伴有呼吸磷酸化产能。另一类是硝酸异化还原成铵(DNRA...
孙锋[1]2006年在《Bt蛋白试剂盒的制备及抗虫棉Bt蛋白时空表达的研究》文中认为转Bt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应用最广,它对鳞翅目害虫具有较强的抗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转入棉花中的Bt基因可以在棉花各组织器官中高效表达,合成对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效毒杀作用的Bt蛋白。但若在生产上仍用常规栽培管理法,品种的产量...
郭庆广[1]2000年在《一类具有增长抑制和代谢过量的微生物连续培养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了用微生物法将甘油转化成1,3—丙二醇变化过程的数学模型,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微生物连续培养模型的意义。第二章是预备知识,主要介绍本文用到的基本定义和定理。第三章研究了微生物法生...
李娟[1]2000年在《生命微量元素硒环境营养背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硒(Selenium)是维持生命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化学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硒会患多种疾病,摄入硒过量又会引起硒中毒。硒为稀缺资源,地球表面缺硒地区的面积远大于硒毒地区。我国的硒缺乏地区也比较多。因而,对硒环境的研究长期以来多集...
张龙[1]2000年在《大豆残茬及其腐解物对大豆的生理影响》文中提出为了研究大豆残茬及其腐解产物中各种有机成分对大豆的生理影响并为大豆连作障碍因子的识别提供理论支持,我们设计了本论文中的各项实验。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大豆、玉米、小麦的残茬分别以1%的重量比与土壤混合,充分腐解后栽培大豆...
严学兵[1]2000年在《牦牛对高寒牧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牧草消化性的研究》文中提出利用不同季节定点定期采样对高寒牧区寒温潮湿类的莎草型草地、垂穗披碱草草地、线叶嵩草草地、珠芽蓼草地、杜鹃+珠芽蓼灌丛草地五种类型天然草地和燕麦、豌豆、无芒雀麦+老芒麦三种人工草地的地上植物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进行...
陈兵[1]2000年在《磁场处理对紫花苜蓿抗旱性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首先综述了生物磁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及磁场作用于植物的机理,并且对适宜于紫花苜蓿抗旱性鉴定的主要常见指标及适宜于紫花苜蓿抗旱性综合评价的数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类。本试验采用不同强度的磁场(0.1T,0.2T,0.3T,0.3T)&...
李飞[1]2007年在《内生真菌对醉马草抗旱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醉马草(Achnatheruminebrians)是我国北方天然草原主要的烈性毒草之一,在干旱与半干旱的高寒草原区恶劣环境条件下的草地群落中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研究发现醉马草与甘肃内生真菌(Neotyphodiumgansuens...
孟淑英[1]2000年在《资源卫星遥感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结合国土资源部《南京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课题,在完成江苏省南京市完整辖区6000平方公里面积1998-1999年度建设用地及耕地变化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任务的基...
刘健[1]2000年在《微生物肥料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肥料对几种作物的应用效果、促生机理和在土壤中定殖动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将11种细菌和2种AM真菌共20株不同菌株制成固体或液体的微生物肥料,通过盆栽试验施用或接种在甜瓜、西瓜、小麦和花生上,结果表明:①...
张菊花[1]2013年在《赣南稀土矿区农田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稀土元素对生物具有显著的“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并表现出生物富集性、动物脏器组织的选择性吸收与蓄积性等生物效应,因此存在环境风险。在稀土资源开发活动影响下,稀土元素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矿区土壤环境系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