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苜蓿经济性状与水分生态环境关系研究

    苜蓿经济性状与水分生态环境关系研究

    杨建军[1]2004年在《苜蓿经济性状与水分生态环境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苜蓿是优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目前全球广泛种植的优良牧草。黄土高原是我国苜蓿的传统种植区,也是我国苜蓿种植最集中的地区。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已成为黄土高原许多地区农民新的...
  • 典型草地生态系统CO2、CH4和N2O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典型草地生态系统CO2、CH4和N2O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耿会立[1]2004年在《典型草地生态系统CO_2、CH_4和N_2O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文中提出本论文以我国内蒙古温带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锡林河流域四个不同水热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条件的草地生态类型:草甸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四...
  • 基于双谱散射模型的裸土壤湿度微波遥感反演研究

    基于双谱散射模型的裸土壤湿度微波遥感反演研究

    唐路[1]2004年在《基于双谱散射模型的裸土壤湿度微波遥感反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土壤湿度微波遥感机理研究”,旨在推进微波遥感在土壤湿度监测中的应用。论文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叁类先验知识对主被动微波遥感反演裸土壤湿度的影响,土壤湿度剖面非均匀情况下随机粗糙面双...
  •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生态条件研究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生态条件研究

    王华金[1]2013年在《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效果的生物指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土壤的石油污染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其修复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在考察高效石油降解混合菌体系的修复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生态毒理学试验对...
  • 樟树生理生态特性及其林分生物产量的研究

    樟树生理生态特性及其林分生物产量的研究

    闫文德[1]2003年在《樟树生理生态特性及其林分生物产量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Presl)是我国特产珍贵用材和经济树种,也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之一,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结构功能维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亚热带人工林...
  • 北京城市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北京城市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安俊琳[1]2003年在《北京城市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利用北京325米气象铁塔作为观测平台,分别在2000年和2002年夏季对北京主要大气污染物臭氧及其前体物氮氧化物和气象要素的同步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详尽的分析研究,研究了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垂直分布的相互关系,估计污染物的湍流...
  •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文性质的空间变异性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文性质的空间变异性

    何福红[1]2003年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文性质的空间变异性》文中认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地貌复杂,小流域水文性质空间变异性大,正确认识和了解流域水文性质的空间变异性对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和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王东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野外测...
  • 水稻优质高产氮肥精量确定技术的研究

    水稻优质高产氮肥精量确定技术的研究

    阙金华[1]2003年在《水稻优质高产氮肥精量确定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0-2001年,在江苏太湖稻区昆山市(玉山镇)和锡山区(羊尖镇)、沿江高砂土稻区泰兴市(根思乡)、里下河稻区高邮市(高邮镇)与建湖县(上冈镇)以及淮北稻区东海县(平明镇)试验基地上各定位试验5-6块田,每块田设置高产施氮...
  • 马尾松根际线虫及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马尾松根际线虫及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郑伟[1]2003年在《马尾松根际线虫及生态学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种群和群落生态学角度出发,着重探讨福建省马尾松根际线虫的群落结构,群落组成,群落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优势种群的发生规律,比较不同种源马尾松根际线虫的生态差异。对福建省闽北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根际土壤的优势类群------线...
  • 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柠条林地水量平衡及土壤水分生态特征

    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柠条林地水量平衡及土壤水分生态特征

    胡梦珺[1]2003年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柠条林地水量平衡及土壤水分生态特征》文中指出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依靠土壤来提供。土壤中的水分受降水、林冠截留、植物蒸腾、土壤蒸发、地表径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黄土五陵沟壑区,降水通常是该地区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植物蒸腾以及土壤蒸发是主要的支出项。...
  • 农田谷物产量空间分布信息采集、处理与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农田谷物产量空间分布信息采集、处理与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张振乾,刘仁杰,张漫,杨玮,李寒[1]2017年在《基于移动终端的谷物产量实时监测平台设计》文中认为作物产量的空间变异性反映了农田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获取准确的产量空间分布信息是实施资源按需最优化投入的前提。为了获取谷物产量空间信息,设计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农田谷物产量空间分布信息实时监测平台...
  • 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和BASF复合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和BASF复合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杜安刚[1]2003年在《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和BASF复合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和BASF复合肥对不同作物的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海南省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下,DMPP能有效抑制氮肥在土壤中的硝化作用过程,使土壤中的NH_4~+-N较长...
  • 我国流域尺度上的灌溉水平衡与粮食安全保障

    我国流域尺度上的灌溉水平衡与粮食安全保障

    廖永松[1]2003年在《我国流域尺度上的灌溉水平衡与粮食安全保障》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粮食生产赖于保障的水土资源持续向非农部门转移,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中国能否保障粮食安全的大讨论。原有的对...
  •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区域模拟研究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区域模拟研究

    李虎[1]2006年在《黄淮海平原农田土壤CO_2和N_2O释放及区域模拟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生态系统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已成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CO_2和N_2O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一直以来都被各国政府与广大研究者所关注。本文重点研究了我国粮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
  • 羊草草地分解者亚系统能量流动研究

    羊草草地分解者亚系统能量流动研究

    王娓[1]2002年在《羊草草地分解者亚系统能量流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东北羊草草地典型羊草群落和碱茅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2000-2001两年的野外测定和室内分析,完成了羊草草地分解者亚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工作。应用收获法和重量损失法对枯枝落叶输入与分解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
  • 基础农田信息获取、表达方法与应用研究

    基础农田信息获取、表达方法与应用研究

    孙景荣[1]2002年在《基础农田信息获取、表达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对基础农田信息的获取、表达方法和应用方面进行研究,其目的是在田间实现快速实时地定位获取基础农田信息,并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来表达基础农田信息,为指导配备了DGPS接收机的农业机具变量作业提供决策依据。在本论文中,通过对国内...
  • 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与绿洲稳定性研究

    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与绿洲稳定性研究

    张远东[1]2002年在《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与绿洲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植被数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优势种生态位、群落排序与分类、种群空间格局,以及它们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分景观样带,分析了阜康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格局的特征、动态及其影响因子;通过阜康叁工河...
  • 紫色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地统计学方法

    紫色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地统计学方法

    朱益玲,刘洪斌,谢德体,蔡国学[1]2002年在《江津紫色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地统计学方法》文中认为利用地统计学,结合GIS研究紫色土土壤表层(0~20cm)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4种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为正态分布,速效磷为对数正态分布;半方差分析...
  • 福建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水分生态的初步研究

    福建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水分生态的初步研究

    吴锡麟[1]2002年在《福建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水分生态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二十世纪50年代东南沿海地区从国外引进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以来,由于其具有耐旱、抗贫瘠、耐盐碱和抗风沙等特性,成为海岸带主要防护林树种,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和提供用材等方面发挥着难...
  • 面向对象监测系统软件自动生成的研究

    面向对象监测系统软件自动生成的研究

    罗霄[1]2002年在《面向对象监测系统软件自动生成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监测系统的应用领域内对软件自动生成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特定领域内软件自动生成技术和方法,它分两步实现:1)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首先对众多的应用系统进行归纳、抽象,建立本系统的应用模型;然后通过对该模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