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认知与英语学习成就关系初探

    元认知与英语学习成就关系初探

    吴勇毅[1]2007年在《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大样本、小样本和个案的研究,对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行了四项定量和/或定性的分析,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这些发现为改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依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非常重要...
  • 跨文化交际失误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之探讨

    跨文化交际失误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之探讨

    王晓音[1]2013年在《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针对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现存的基本素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专业素质有待完善等问题,以及当前研究中对教师素质界定的视角微观、内涵模糊等缺憾,提出“大素质”概念,从基本素质、专业素养两个大的方面着眼,对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人格素养以及...
  • 衔接与翻译

    衔接与翻译

    石秀文[1]2017年在《汉英法律语篇文本翻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法律语篇文本是承载法律意义、信息,贯彻法律意志的语篇文本,具有有别于其他文本类型的特点。汉英法律语篇文本翻译是法律意义、信息在汉英语符上的转换。法律语篇文本翻译是国际间交往、完善自身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国际间的交往的法律规范准...
  • 对高程度英语学习者同义词学习情况的初探

    对高程度英语学习者同义词学习情况的初探

    岳颖[1]2002年在《对高程度英语学习者同义词学习情况的初探》文中认为作为对高程度英语学习者(advancedlearners)同义词学习情况的初探,本文会引起那些关注词汇语义学发展的教师们的兴趣。本文以词汇语义学和学习策略为理论基础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探讨。第二外语词汇习得研究表明学习者可以以语义形...
  • 试论朗读作为一种词汇记忆方法

    试论朗读作为一种词汇记忆方法

    杨淑玲[1]2002年在《试论朗读作为一种词汇记忆方法》文中研究表明这篇论文的目的在于提供给英语学习者,特别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一种词汇记忆方法,即朗读法。本文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对朗读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英语词汇记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朗读与默读的主要区别在于...
  • 论英语口语体的特征

    论英语口语体的特征

    陈和莹[1]2014年在《论英语口语体的翻译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此次翻译实践项目所选文本是英国作家亚历山大·马斯特斯(AlexanderMasters)为流浪汉朋友写的传记《斯图尔特:追溯人生》(Stuart:ALifeBackwards),节选了其中的楔子、第一章、第二章、第叁章、第四章和...
  • 以语料为基础的写作错误分析

    以语料为基础的写作错误分析

    周祥云[1]2012年在《高中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英语写作技能是最难的一项技能,在英语教学中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与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 英汉翻译中的语境

    英汉翻译中的语境

    赵常玲[1]2017年在《功能语境视角下的《中庸》英译本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为视角,对《中庸》的陈荣捷译本和休中成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究两个译本意义体现形式的特色,并从语境视角对产生译本差异的原因进行阐释,以期为以《中庸》为代表的典籍翻译理论与实践带来新的启示。语境理论...
  • 文化差异与文化教学研究

    文化差异与文化教学研究

    唐智芳[1]2012年在《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和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大力推广本国语言,传播本国文化己成为世界各国语言教育的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对外汉语教学是促进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它强调以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为前提,整合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
  • 中国古诗英译多视角研究

    中国古诗英译多视角研究

    陈奇敏[1]2012年在《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古典诗歌既有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文学载体,又融入了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并在唐代取得了巅峰成就。在中西交流日盛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于2007年推出了许渊冲英译的《唐诗叁百首》,旨在帮助西方读者认识和了解...
  • 广西在职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构想

    广西在职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构想

    杨荣昌[1]2006年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文中提出1999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颁布,确立了我国教师继续教育5年一个周期的培训制度。据此制度,一名教师在其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中至少需要接受若干轮的继续教育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这个宏大系统中,课程是核心要素,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
  • 段落作为翻译单位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

    段落作为翻译单位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

    朱友志[1]2012年在《主位推进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语文教学中的费时多、效率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语文课堂上,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等不合理形式比比皆是。阅读教学没有出路、作文教学没有思路的情况随处可见。特别是对于语言学知识的教学,语文界存在着不少的矛盾,赞...
  • 英语写作教学“结果法”与“过程法”的比较性研究

    英语写作教学“结果法”与“过程法”的比较性研究

    罗瑜[1]2002年在《英语写作教学“结果法”与“过程法”的比较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报道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的比较实验。“结果法”和“过程法”是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两种英语写作教学法。该试验旨在通过实验比较“结果法”与“过程法”对于提高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性。本实验包含两个假设...
  • 广告标示语的语境理解与最佳关联研究

    广告标示语的语境理解与最佳关联研究

    唐咏雪,郭梅[1]2007年在《从关联理论看广告标示语的推理》文中提出基于关联理论分析广告受众如何通过广告宣传者所设置的明示刺激来获得最佳关联。结果表明:广告宣传者正是通过明示刺激的设置而达到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宣传广告产品、劝说广告受众购买被宣传产品这一目的。董世江[2]2002年在《广告标示语...
  • 大学英语四、六级阅读的语用分析

    大学英语四、六级阅读的语用分析

    范金萍[1]2002年在《大学英语四、六级阅读的语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阅读进行系统的语用分析。旨在从分析中得出四、六级阅读中的语用现象十分普遍,语用学理论对其有极强的解释力,从而能对教师在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中起到帮助和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大学英...
  • 名词化现象与英语书面语体正式程度关系之功能解析

    名词化现象与英语书面语体正式程度关系之功能解析

    王志芳[1]2002年在《名词化现象与英语书面语体正式程度关系之功能解析》文中提出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不仅为隐喻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语言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许多西方语言学家都对该理论给予了极大重视,并把它运用到诸多领域。然而,在中国,对语法隐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对语法隐喻...
  • 中国成人学习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中国成人学习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方丽君[1]2002年在《中国成人学习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文中认为外语/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学家们一直在此领域做着大量研究工作。作为外语/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也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如Nation(1990),Stoffer(1995)及Sc...
  • 文学作品中文化信息翻译研究

    文学作品中文化信息翻译研究

    卢巧丹[1]2016年在《跨越文化边界:论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把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接受作为研究对象,指出中国现当代小说的翻译与接受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文化翻译的问题。现当代小说从中国到英语世界,在原文转换成译文的过程中,语言从一个文化空间进入另一个文化空间...
  • 动态对等在谚语翻译中的体现——Focusing on the Chinese-English and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动态对等在谚语翻译中的体现——Focusing on the Chinese-English and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顾蓓蓓[1]2008年在《中文菜谱翻译的异化与归化》文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国饮食感兴趣。这样,有关饮食文化的翻译肩负重责,无疑会在饮食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促进和繁荣中外的交流和友谊。所以,中文菜谱的翻译非常重要。然而,对于这...
  • 中英互借词及其翻译

    中英互借词及其翻译

    杨秋霞[1]2002年在《中英互借词及其翻译》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历史角度来分析英语与汉语的词汇互借现象,通过大量的举例论证借词常用的互译方法,总结了词语借用对语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的概括性介绍:陈述中英词汇互借的必然性,研究互借词的目的和意义;列举了近年来有关中英互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