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扩张皮肤生物学转归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2. 三维表面取模后转换成二维平面测量扩张皮肤面积]()
张正文[1]1998年在《1.扩张皮肤生物学转归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2.三维表面取模后转换成二维平面测量扩张皮肤面积》文中提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整形外科的重要治疗手段,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也日益完善。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扩张后的变化上,对于有关手术效果的远期变化则研究...
![骨巨细胞瘤基因改变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刘斌[1]1998年在《骨巨细胞瘤基因改变的分子病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癌基因激活和扩增导致的功能增强及突变或丢失导致的功能降低,任一事件均可能使癌基因的调控网络失衡,引起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国人中该瘤发病率较高,约占骨肿瘤的15%,其病...
![头颅瞬间侧向旋转致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实验研究]()
贺晓生[1]1998年在《头颅瞬间侧向旋转致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致残、致死率高,临床治疗十分棘手。本研究以SD大鼠为对象,建立了动物头颅瞬间侧向旋转脑DAI模型,深入探讨了DAI的发病机理,提出了可能的治疗措施。(一)设计、制作了头颅旋转致伤装置,当...
![全身麻醉中枢作用部位及电生理学研究]()
徐礼鲜[1]1999年在《全身麻醉中枢作用部位及电生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身麻醉作用机理研究已有百年的历史,特别是中枢作用部位,至今仍然是国内外麻醉学界十分关注而又悬而未决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发现了一种c-fos基因,为神经元的第三信使参与重要脑活动的表达,是一种脑功能活动形态学定位法,利用...
![控制性低血压与血液稀释联合应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张亚军[1]1999年在《控制性低血压与血液稀释联合应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严重的输血并发症促使血液保护的研究。围手术期输血是临床输血的主要部分。经麻醉医生的输血量高达临床输血量的50%。因此麻醉医生应用血液保护措施减少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关系到血液保护工程实施成败的关键。临床麻醉中控制...
![体外循环消化道损伤及药物预防的实验研究]()
徐鹏[1]1999年在《体外循环消化道损伤及药物预防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消化道损伤及出血是致命性并发症,其死亡率高达67%~72%。CPB引起胃肠道损伤乃至大出血的致病因素以及CPB状态下消化道的血流、氧耗、各种细胞因子及胃肠激素在CPB中的变化机制目前尚未清楚...
![1. XJ-1器官保存液的研制及TLSF_(JM)对大鼠肝、心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2. 我国首例血缘关系活体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观察]()
管文贤[1]1999年在《1.XJ-1器官保存液的研制及TLSF_(JM)对大鼠肝、心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2.我国首例血缘关系活体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无论是肝脏移植还是心脏移植,目前都已成为治疗中末期肝病和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唯一有效手段,至今临床肝脏或心脏移植全球累计总例数...
![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研究]()
马钢,任明姬[1]2012年在《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软骨下骨改变和软骨退化为特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研究证实软骨细胞凋亡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研究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机制及研发或筛选抗软骨细胞凋亡的药物必将给骨关节炎的防治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金属硫蛋白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
沈慧[1]2007年在《锌转运体ZnT3,ZIP4和LIV1表达和功能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对锌转运体ZnT3,ZIP4和LIV1的表达及功能进行研究,本研究首先检测了锌和ZnT3在小鼠各组织及脑中分布;其次观察了锌对Caco-2细胞生长和MT及锌离子转运体mRNA表达的影响;另外检测了LIV1过表达和...
![非综合征型轴后多指(趾)畸形全基因组扫描分析]()
赵红珊,黄尚志,邹颖,叶珏,柴精华[1]1999年在《非综合征型轴后多指(趾)畸形家系全基因组扫描分析──一个新基因座的定位》文中研究说明多指(趾)畸形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四肢畸形,以轴后多指(趾)畸形发生率最高。它们既可以独立发生,又可以是综合征的一个体征。在不同的人群中,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异,白种人中...
![手术前开始应用生长激素对肠外营养病人蛋白质代谢、肌肉功能、肠粘膜屏障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卫[1]1999年在《手术前开始应用生长激素对肠外营养病人蛋白质代谢、肌肉功能、肠粘膜屏障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生长激素(GH)在术后应用已有报告,其代谢效应在术后3-4天出现,为探索创伤后分解代谢的进一步改善,术前开始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目前国内外均无术前应用rHGH的报告。...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mRNA在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许斌[1]2000年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mRNA在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睫状神经营并因于mRNA在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脊髓损伤是一类后果严重的常见损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脊髓损伤后如何恢复其神经功能一直是...
![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治疗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郑勇强[1]2009年在《双侧骶神经交叉缝合在SCI后痉挛性膀胱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积-压力测定在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功能康复及治疗中的实际作用,为评价SCI所致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骶神经交叉缝合重建膀胱功能效果提供依据;探讨双侧骶神经交叉缝合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
![颈脊髓前动脉灌注障碍后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沈康平[1]2000年在《颈脊髓前动脉灌注障碍后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颈脊髓前动脉灌注障碍后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建立一种可靠性和重复性较高的脊髓前动脉灌注障碍后脊髓缺血性损伤模型.研究脊髓前动脉灌注障碍后脊髓组织大体、细胞和超微结构变化,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演变过程,确定脊...
![血管束移位预构带软骨的复合组织瓣的实验研究]()
马显杰[1]2000年在《血管束移位预构带软骨的复合组织瓣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轴型皮瓣转移修复组织、器官的缺损有诸多优点,但因其供区不足、遗留功能障碍等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且由于轴型皮瓣包含皮下脂肪、深筋膜等组织故较厚而不便用于面、颈和手部。为克服上述不足,而应用血管束移位预构轴型皮瓣可满足临床需要...
![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肺保护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王强[1]2000年在《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肺保护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体外循环后犬肺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一.三种保护液低温肺灌注对体外循环后犬肺形态及功能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设计乳酸林格液、前列腺素E1(PGE1)和抑肽酶保护液在体外循环(CPB)期间对...
![不同剂量抑肽酶对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作用]()
赵琦峰,胡型锑,杜杰,吴国伟[1]2007年在《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小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小儿体外循环(CPB)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9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并随机分成六组:对照组(A组),小剂量乌司他丁组(B组),大剂量乌司他丁组(C...
![反流轴型皮瓣成活机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霍然[1]2001年在《跨越人体中线肩胛皮瓣的微血管构筑和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自1978年Saijo提出后,肩胛皮瓣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创面的修复。但是,传统的肩胛皮瓣面积较小,限制了其使用范围。随着整形外科的发展,临床对较大面积皮瓣的需求日益增多,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本课题对跨越人体中线区肩胛皮...
![同种异体大鼠肝细胞移植治疗90%肝叶切除术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
高良辉[1]2000年在《同种异体大鼠肝细胞移植治疗90%肝叶切除术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同种异体大鼠肝细胞脾内移植,探讨肝细胞移植(HT)治疗90%肝叶切除术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作用及肝细胞移植时间的不同对治疗ALF的影响。方法:参照Seglen的两步灌注法略有改...
![豚鼠不同部位肝外胆道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对比观察]()
黄长文[1]2000年在《豚鼠不同部位肝外胆道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对比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研究表明,在肝动脉缺血时,肝外胆道组织和肝组织一样出现损伤性改变。肝外胆道缺血可导致胆道狭窄、胆漏等合并症,是影响肝胆外科手术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肝外胆道组织缺血再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