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模糊逻辑推理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及其仿真研究

    基于模糊逻辑推理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及其仿真研究

    操召发[1]2004年在《基于模糊逻辑推理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及其仿真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了基于模糊逻辑推理(FuzzyLogicInference,简称FLI)的故障智能诊断系统(IntelligentFaultDiagnosisSystem,简称IFDS),包括系统的结构原理和组成、性质、建立步骤...
  • 基于事件驱动的大时延网络控制系统探索与研究

    基于事件驱动的大时延网络控制系统探索与研究

    高政南[1]2004年在《基于事件驱动的大时延网络控制系统探索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控制系统是控制科学和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的综合应用。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飞速发展,网络中存在的使网络控制系统性能下降、甚至不稳定的大时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
  • 高阶时滞Hopfield神经网络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高阶时滞Hopfield神经网络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田俊康[1]2013年在《几类变时滞神经网络的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利用矩阵测度理论,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技巧,Lyapunov泛函方法,研究四类变时滞神经网的稳定性问题,得到一些改进的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表示的变时滞神经网络稳定性的新判据。首先,回顾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神经网络的稳...
  • 基于因特网的伺服系统远程控制研究

    基于因特网的伺服系统远程控制研究

    王健[1]2004年在《基于因特网的伺服系统远程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将因特网引入控制系统,打破了控制信息进行传递、交换和比较时在时间和空间距离上的限制,从而构筑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控制系统,逐步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对位于任何地点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本文以数字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组成了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控制系...
  • 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的经济学分析

    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的经济学分析

    刘睿[1]2004年在《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的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形成了全球化的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客户的需求也变得更多样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传统的资源领域和人力资源领域竞争优势越来越弱的情况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作为“第叁利润源泉”便成为人们普...
  • 多级耦合和占用的BPR建模方法研究

    多级耦合和占用的BPR建模方法研究

    赵雪波[1]2004年在《多级耦合和占用的BPR建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要想在压力下生存和盈利,就必须进行业务流程再造(BPR)。业务流程再造建模属于递阶复杂大系统建模,要求构建者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应用科学的方法论,不仅有利于BPR的开展和实施...
  • 学习型企业的组织学习模式和构建模型研究

    学习型企业的组织学习模式和构建模型研究

    刘津[1]2004年在《学习型企业的组织学习模式和构建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践证明学习型企业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理想的管理模式。20世纪末学习型组织理论开始引入我国,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学习型组织理念的重要,纷纷开始向学习型企业迈进。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学习型组织的起源和背景,剖析了学习...
  • CDMA网络中的QoS管理模型与应用研究

    CDMA网络中的QoS管理模型与应用研究

    王佳佳[1]2010年在《全IP融合网络中的服务质量相关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满足所承载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使任何用户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具有QoS保障的服务,是网络的设计目标之一。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宽带化和宽带无线网络的移动化进程,基于全IP的异构网络共存和融合已成为下一代无线网络的重...
  • MPLS VPN及其在贵州电力中的应用研究

    MPLS VPN及其在贵州电力中的应用研究

    张育峰[1]2008年在《基于MPLS的QoS机制研究及其实现》文中提出传统的IP网络是为了进行高效的数据传输而设计的,使用的TCP/IP协议族是一种无连接的、基于数据报的传输模式,提供的是“尽力而为”的服务,本身不具备QoS保障能力。随着实时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在网络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它们对网络服务质...
  • 分布式任务关键实时系统的防危(Safety)技术研究

    分布式任务关键实时系统的防危(Safety)技术研究

    杨仕平[1]2004年在《分布式任务关键实时系统的防危(Safety)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实时计算的功能日益强大,应用成本的逐渐降低,实时计算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核电能源和医疗卫生等诸多任务关键实时系统。这些实时系统之所以称为任务关键,是因为它们的功能一旦失效,将会引起生命财产的重大...
  • 贝叶斯网络及其在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贝叶斯网络及其在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苏海锋[1]2004年在《贝叶斯网络及其在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是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中最重要环节之一,对其进行可靠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在常规可靠性计算中,仅计算系统各项可靠性指标,很少涉及可靠性最薄弱环节的识别,而识别电力系统...
  • 具有模糊控制的直流传动系统的研究设计

    具有模糊控制的直流传动系统的研究设计

    廖艳娥[1]2004年在《具有模糊控制的直流传动系统的研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设计了具有模糊控制的全数字直流传动系统。首先进行了方案论证,对模糊控制算法和数字PID调节算法、触发脉冲的一般算法和双余算法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分析,提出应用模糊控制和双余法解决下述问题,即该论文主要的新见解...
  • 网络考试系统中多媒体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考试系统中多媒体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文永革[1]2004年在《网络考试系统中多媒体应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考试是教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时,试题内容仅凭文字描述不能准确地表达试题旨意,过多的文字叙述反而可能给考生对试题的理解带来更多疑惑和困难,反过来,采用直观的多媒体形式予以表述,却能给信息传输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试试题信...
  • 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插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插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谭胜勇[1]2004年在《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插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智能交通是目前国内飞速发展的领域,智能交通(信息)系统ITS在智能交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智能交通(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大型的分布式数据库应用系统,它面临多种软件/硬件平台、多种操作系统、多种数据库系统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中...
  • E-learning建构和导航系统

    E-learning建构和导航系统

    郁晓华[1]2012年在《个人学习环境设计视角下自主学习的建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的背景下,自主学习被赋予了从未有过的价值与使命,新的发展急需自主学习实现方式及其支持环境变革以应对未来学习的转变以及未来学习者迫切的自主追求,显然遵循“课程”与“课堂”操作隐喻的传统学习环境已无法胜任,...
  • 基于XML技术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XML技术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张宏[1]2004年在《基于XML技术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它们采用的数据管理系统各不相同,构成了企业的异构数据源。因此,异构数据源的共享和集成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制约企业各种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和数...
  • 层次式交换网络服务质量控制机制研究

    层次式交换网络服务质量控制机制研究

    马宏伟[1]2004年在《层次式交换网络服务质量控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Internet规模的爆炸性增长以及向综合业务支持方向的不断演进,Internet遇到了在设计初期根本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了构建下一代网络,Internet的体系结构需要某种根本性的变革。为此,钱华林老师提出了层次式交换...
  • 基于概念网的智能信息服务

    基于概念网的智能信息服务

    罗叁定,曾亮[1]2004年在《基于概念网的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针对如何组织、管理与有效获取信息问题,介绍了一个基于概念网的集信息收集、检索与管理的智能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依靠概念网,采用文本类别特征提取及文本匹配和概念角色提取算法完成待收录文档的自动分类组织,利用概念检黄倩[...
  • 基于CORBA的广告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器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CORBA的广告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器的研究与设计

    刘勇[1]2004年在《基于CORBA的广告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以网络计算为中心的应用系统规模的扩大和软硬件结构的日趋复杂多样,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负担日益繁重,并且传统软件的移植性、互操作性和重用性也都不能满足现在的性能需求。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是一种双层模型。这种双...
  • 入侵响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入侵响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翁艳彬[1]2004年在《入侵响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军队、公司和个人都纷纷连入互联网中,给各大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契机。但与此同时,人们对网络的高度依赖,信息的全球性共享也意味着我们将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需要采取更大力度的防护措施。入侵检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