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的一个解读视角——以魏晋新声与五言诗的关系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声论文,魏晋论文,为例论文,视角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
从送别诗看魏晋风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魏晋论文,风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世说新语》的生存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学论文,世说新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无论学界曾经有过多少研究,在中国文学史上《世说...
从北魏龙门石窟艺术透视南北审美文化的交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魏论文,透视论文,龙门石窟论文,艺术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帝都文化与中古文学专题研究——从德治典范到繁华梦忆——中古文学地理思想考察之洛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古论文,帝都论文,德治论文,洛阳论文,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
六朝“隐逸”的审美特质及其文化根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隐逸论文,特质论文,根源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I2...
论魏晋诗歌中的“比目鱼”意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比目鱼论文,魏晋论文,意象论文,诗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I222....
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竹林论文,玄学论文,魏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识:A文章编号:...
作为东亚共同美感之“风流”的来源与转变——以韩国新罗的文献为中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罗论文,东亚论文,韩国论文,美感论文,风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
谁在挥弦?——魏晋士人对音乐实践传统的体察和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士人论文,魏晋论文,谁在论文,传统论文,音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
刘明辉[1]2010年在《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东汉末年开始儒学、经学逐渐衰落,到魏晋之际兴起了一股新的学术思潮,学界通常称之为“玄学”或“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基本特征是融合儒道,反映在士人身上则是徘徊于儒道之间。近二十年来,魏晋玄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既有对玄学命题的深入分析,...
刁文慧[1]2004年在《《世说新语》与心物自然境界》文中认为本文以玄学自然观为切入点,对《世说新语》体现出的心物合一境界分别从自然之德、自然之美和言语方式叁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魏晋之前,“自然”观大致经过了老子、庄子和王充几个阐释阶段,其基本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都有“自成”、“自己如此”之意,但是...
赵静[1]2016年在《魏晋玄言诗中的“空白”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魏晋“玄言诗”是魏晋时期产生并流行,以玄学思维方式表现玄学主旨及审美风格的一种诗,玄言诗的诗歌类型有多种,总体的特征呈现为虚淡简约。诗歌清虚恬淡、虚淡简约的总体风貌使得魏晋玄言诗作品具有审美余韵,存在艺术“空白”这一独特特性。论文就魏晋...
刘德杰[1]2003年在《潘岳的思想与文风之形成》文中研究表明一、潘岳的思想及其成因。儒家思想是潘岳的主导思想,玄学则是他失意苦闷时的精神安慰。其思想发展可分为叁个阶段:早期:“学优则仕”与田园之思,大致时间在出任河阳令前。国家统一稳定的政治背景,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自身的才颖早誉与士族出身,促使潘...
马晓超[1]2014年在《曹操公文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茫茫的历史长河当中,有一位功绩卓绝的政治家,军事家,那就是曹操。曹操也是汉末叁国鼎立时期杰出的文人墨客,在他的身上有着很多的闪光之处,历经时代的冲刷与洗礼也没有让曹操的风采在历史的洪流中堙没。封建社会政治地位的高低就代表着手中权柄的大小,...
李斯斌[1]2011年在《玄言诗批评史研究》文中提出玄言诗盛行于两晋时期,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诗歌现象。这一诗歌风格在当下的研究中成为热点。自90年代以后,对于玄言诗的评价逐渐摆脱了早期简单否定的看法,而以一种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其特点,挖掘其形成与对后来诗歌的影响。目前,玄言诗研究取得的成果相当丰富...
杜美茹[1]2017年在《玄言诗的抒情方式研究》文中指出玄言诗是我国诗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多玄多哲理枯燥的原因使得其长期以来不被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玄言诗本身是存在抒情传统的特征的,并且在玄言诗的发展中抒情的表达发生也是产生了变化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正始时期、西晋时期、东晋时期、晋宋时期这四个...
王能胜[1]2000年在《回归自然——论陶渊明对自由的追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魏晋是人的生命意识觉醒的时期。本文试图从政治理想(“惠和千里”)和人格理想(“质性自然”)两方面揭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自由”既有人格的意义,也含有为实现目标而确证自我力量的意志的自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自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