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的整合研究]()
范诗科[1]2008年在《企业并购整合问题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在市场竞争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发展壮大一般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企业的自我滚动式发展;二是外部扩张式发展,即实施并购。当一家企业用其货币资本来购买比他自己直接投资兴建的成本更...
![当代俄罗斯与印度关系研究——从民族心理特征角度]()
李渤[1]2003年在《当代俄罗斯与印度关系研究——从民族心理特征角度》文中认为自近代以来,尤其是在20世纪,俄罗斯都是国际关系演变的重要角色。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俄罗斯虽然倒退300年,缩踞亚欧大陆中心内部,转为“一个有区域利益和文明利益的主要大国”,但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雄厚的潜在实力,...
![中国近代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研究]()
武艳艳[1]2003年在《中国近代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研究》文中认为教会女子高等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开创了中国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为中国早期知识女性的成长提供了一块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本文针对近代中国的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演变...
![广西家法族规概论]()
黄爱平[1]2003年在《广西家法族规概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西家法族规从维护自然经济条件下封建宗法伦常关系的目的出发,以警戒、剥夺资格与权利、财产罚、身体罚直至生命罚等强制措施为后盾,规定了宗族成员间尊卑地位不平等权利义务:尊长对卑幼享有管教权、主婚权、责罚权,享有参与族政等种种特权。严惩不孝...
![入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张庆滨[1]2004年在《论入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文中指出加入WTO后,对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阐述企业文化的构成、特点,较为全面的剖析了企业文化的内容体系,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文章全面分析了...
![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体系初探]()
孔国保[1]2001年在《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体系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邓小平在创立社会主义价值论过程中,从重申实践标准开始,先后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叁个有利于”标准,这些基本价值标准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体系的初步形成。本文认为,在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体系中,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内...
![跨文化管理: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牟欣欣[1]2008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文中研究指明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是对移民问题、种族冲突等问题的积极反应,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的国际趋势。它既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又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实践活动。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往明显增多。当前,随着经济全球...
![中国转型社会主导价值观研究]()
王利[1]2002年在《中国转型社会主导价值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体制的更新带来了利益关系的分化与重组,引起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处于文化的核心层次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前...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嬗变与建构]()
钱亚梅[1]2002年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嬗变与建构》文中指出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生、发展,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全面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是价值观念的活跃时期,这一时期各种价值观念的嬗变、冲突和碰撞较之常态社会中激烈、复杂得多...
![民国广东基督教会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唐贞全[1]2002年在《民国广东基督教会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是广东基督教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搜集和整理,系统地探讨了该时期广东基督教会的发展状况及其活动的社会影响,并纵深分析了教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地方性特点以及教会与当时社会的互动关系。民初是广东基督...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
娄义鹏[1]2016年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民族法学、法社会学、诉讼法学、人类学、法理学等学科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并出台了《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
![美国伟大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及其悲剧思想]()
宋向东[1]2002年在《美国伟大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及其悲剧思想》文中指出尤金·奥尼尔作为:“美国现代悲剧之父”一生共创作了50余部戏剧。他借鉴古希腊悲剧优秀成果,把他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蕴含在悲剧人物的心灵世界中,通过丰富细腻的心理变化及其人物命运的彼此交融,全面地再现了他当时美...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冲突问题研究]()
张强[1]2006年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文中研究指明当代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面的转型时期。新旧因素并存、传统与现代交织、东方与西方汇流,进步与落后较量,转型期的中国正经历着价值观念的剧烈嬗变,各种价值观念彼此缠绕、相互碰撞,给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困扰,甚至影响到了个人...
![论“一国两制”条件下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关系]()
田恒国[1]2002年在《论“一国两制”条件下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关系》文中认为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建立,打破了我国“一国一制”时期单一的政治体制模式,形成了一种中央统一制与地方行政区域多元民主政治体制相结合的新型政治体制,我们把它称为“一国两制”条件下的政治体制。在“一国两制”条...
![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
王瑛[1]2000年在《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作者认为,建筑发生、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建筑趋同与多元在程度上此消彼长的过程。事实上,建筑趋同与多元既表现为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又是建筑的某种相似性与差异性,同时也是建造经验的普及和提高,它们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体。本文拟从文化角度...
![文化冲突与词的演进——唐宋词与商业文化关系研究]()
王晓骊[1]2001年在《文化冲突与词的演进——唐宋词与商业文化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不断繁荣,唐宋时期商业文化的发展最终打破了社会文化格局的平衡状态,从而引发了文化转型和文学转型,唐宋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考察商业文化力量崛起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文化冲突对...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
王玉兰[1]2001年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的科学应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有机综合,而一切科学的价值都应该是一种美学价值,都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为目的,以人的价值为价值。对于审美文化,在其概念已基本确定、现状已基本详述以后,需要做的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点上对之...
![高师生职业气质之比较研究]()
吴明霞[1]2001年在《高师生职业气质之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编制“高师生职业气质问卷”,并据此作教师、高师生、非高师生职业气质的比较研究,确定教师职业气质的结构,初步探讨高师生职业气质的特征。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把高师生职业气质建构为七个维度,并采用自编量表对1...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运动的形成及巴勒斯坦民族认同的演变]()
王楠[1]2017年在《当代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旷日持久的阿以冲突异常引人注目,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亦是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史的重要篇章。本文以民族主义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当代巴勒斯坦历史为立足点,将巴勒斯坦民族主义作为主要考察对象,以1948年、1964年、...
![庄子思想对儒家思想的融通]()
彭昊[1]2001年在《庄子思想对儒家思想的融通》文中指出庄子思想直接来源于老子,但也与儒家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从文献本身出发,钩稽了庄、儒的相通之处,并重点探讨了庄子思想对儒家内在精神的融通。全文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庄子与儒家的联系考辨首先综述“庄出于儒”的几种观点,然后从庄子对儒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