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系统的非线性变结构控制

    电力系统的非线性变结构控制

    钱碧甫[1]2011年在《含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单机系统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长距离输电系统中,传输的功率主要受限于线路的阻抗,为了提高电力的传输质量和避免由LC所引起的系统不稳定状况,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SynchronousSeriesCompensator,SSS...
  • 基于模型的控制

    基于模型的控制

    唐林军[1]2008年在《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的控制校正环节的研究》文中提出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在汽车操纵稳定性闭环研究及智能车辆的研究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考虑到汽车侧向动力学的强非线性特性,在以前开展的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的控制校正环节的设计中,一般先通过系统辨识技术获得车辆的等效线性模型,再根据等效...
  • 一类非线性方程非局部定解问题的整体解的存在唯一性研究(Ⅰ)

    一类非线性方程非局部定解问题的整体解的存在唯一性研究(Ⅰ)

    乔瑞霞[1]2007年在《非线性退化反应扩散方程组解的性质》文中研究说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是刻画非线性现象最精确的数学模型之一,而且是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以物理、化学、生态学和生物学及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为背景的反应扩散模型的研究,主要是解决解的整体存在性和非整体存在性(即爆破现象)这两...
  • 基于模糊滑动面的滑动模态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模糊滑动面的滑动模态控制方法研究

    刘品杰[1]2007年在《基于混合仿真平台的智能变结构控制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变结构控制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控制,其非线性表现为控制的不连续性,这种控制策略与其它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的“结构”并不固定,而是可以在动态过程中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如偏差及其各阶导数等)有目的地不断变化,迫使系统按...
  • 两类反应扩散系统解的性质的研究

    两类反应扩散系统解的性质的研究

    刘玉[1]2011年在《两类带有双源项的耦合反应扩散系统和两类带有动力边界条件的抛物方程的整体适定性》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两类带有非线性双源的耦合反应扩散系统和两类带有动力边界条件的抛物问题的适定性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两类带有非线性双源的耦合反应扩散系统.该系统多应用于人口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电子流,...
  • 迭代函数方程的研究

    迭代函数方程的研究

    司建国[1]2003年在《迭代方程解析理论的研究》文中指出非线性科学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迭代动力系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迭代动力系统的研究涉及线段上的自映射、迭代根与迭代函数方程、迭代泛函微分方程、迭代根与嵌入流等问题。动力系统就是要研究一个决定性系统的状态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根...
  • 硅基纳米材料的光学非线性研究

    硅基纳米材料的光学非线性研究

    何江流[1]2000年在《硅基纳米材料的光学非线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寻找响应速度快,非线性效应强的半导体材料对于研制未来光计算机中的光开关、光逻辑运算器件,对于研制高速光交换系统,实现全光通信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发展以硅为基质的光电子材料,对于实现光子集成和光电子集成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纳米硅基...
  • 平稳随机振动载荷谱识别方法的实验研究

    平稳随机振动载荷谱识别方法的实验研究

    张培文[1]2000年在《平稳随机振动载荷谱识别方法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机载荷识别问题是振动的反问题之一,工程上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但是到目前,该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用逆虚拟激励法(IPEM)识别平稳随机载荷已经在理论上得到了论证,并在DDJ-W有限元分析程序中实现了,可以对复杂结构上的随机...
  • 超磁致伸缩执行器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超磁致伸缩执行器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邓睿[1]2006年在《超磁致伸缩执行器微位移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微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精密驱动及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断地采用新型功能材料和新型工作原理来提高精密驱动及其控制技术的水平。超磁致伸缩执行器是以新型功能材料——超磁致伸缩材料作为致动元件的一类微位移执行器,具有输出...
  • 基于视觉的复杂曲面重构理论研究

    基于视觉的复杂曲面重构理论研究

    乌秀春[1]2002年在《反求工程中基于图像灰度信息的三维曲面重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直接由物体的二维灰度图像恢复其三维几何形状(由明暗恢复形状)的曲面测量方法和技术,能以自然方式提取物体表面的形状信息,且易于实现系统间的信息集成,尤其是该方法属于非接触测量方法,特别适合于测量由弹性模量低的易变形材料...
  • 非线性迭代学习控制理论及其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

    非线性迭代学习控制理论及其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

    谢振东[1]2000年在《非线性迭代学习控制理论及其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以建立非线性系统迭代学习控制的基本理论为目的,研究了非线性连续系统、离散系统、分布参数系统、广义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以及系统在不满足一般收敛条件下的学习控制方法。最后,我们还讨论了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在机器人系统中...
  • 基于网络环境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模型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模型研究

    孙翱[1]2000年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理论与技术,信息融合为解决信息时代的信息处理与决策问题提供了先进而可靠的理论与方法。目前,国际上对信息融合的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对其研究刚刚兴起,尚无基于网络环境的成功解决方案。本选题创立了基于...
  • 电弧炉电极调节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及仿真系统的研究

    电弧炉电极调节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及仿真系统的研究

    刘小河[1]2000年在《电弧炉电气系统的模型、谐波分析及电极调节系统自适应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电弧炉电气系统的数学模型、谐波分析及电弧炉电极调节系统的自适应控制问题。本文从交流电弧的物理机理出发,提出了交流电弧的电路模型,并给出了确定电弧参数的工程估算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
  • 神经网络与自动舵设计研究

    神经网络与自动舵设计研究

    徐建辉[1]2006年在《混合智能在船舶航迹控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自动舵是重要的船舶操纵设备,航迹控制对于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船舶运动的复杂性,传统的控制方法很难取得好的控制效果。本文对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智能控制方法及其在船舶航迹控制的运用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自动舵的由...
  • 基于补偿算子的模糊神经网络系统及其在系统建模和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补偿算子的模糊神经网络系统及其在系统建模和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冯大勇[1]2000年在《基于补偿算子的模糊神经网络系统及其在系统建模和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本文中,采用了一种新的基于补偿算子的自适应模糊推理方法,它使基于此方法的模糊神经网络系统的适应性更强,更加有效。在提出此算法的同时,证明它的通用逼近性。由模糊神经元构成的模糊神经网络系统通过使用基于补...
  • 微机械加工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微机械加工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周伟[1]2006年在《基于倒装技术的MEMS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研究》文中认为MEMS压力传感器在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环境监测以及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是MEMS压力传感器的一种主要类型,其根本原理是将压力变化值转换为电容的变化。在专用集成电路迅速发展的今天,MEMS电容式...
  • 船舶航向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及其仿真

    船舶航向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及其仿真

    何俊杰[1]2000年在《船舶航向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及其仿真》文中研究指明船舶航向控制作为船舶控制中最基本的控制,是船舶操纵性能好坏的标志。传统PID自动舵对高频干扰过于敏感,容易引起频繁操舵,缺乏对船舶动态特性及海况的适应能力。另外,由于船舶航向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和工作环境的随机性,很难建立其精确的数...
  • 第三类CARTAN—EGG 域的BERGMAN 核函数

    第三类CARTAN—EGG 域的BERGMAN 核函数

    黄啸[1]2008年在《支持向量机核函数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支持向量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统计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而核函数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核函数中,高斯核函数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以及广泛的应用,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要讨论了支持向量机核函数的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介绍了VC维理...
  • 超短脉冲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电子行为的研究

    超短脉冲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电子行为的研究

    张文静[1]2016年在《相干介质对极端驱动场响应的研究》文中认为不同条件下光与相干介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外场与物质互作用过程的微观机制。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极端条件下的光场获取已成为可能,如超强的少周期超短脉冲。当此少周期超短脉冲...
  • 伺服补偿的高精度同步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伺服补偿的高精度同步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孟德远[1]2013年在《高精度气动同步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因为具有功率-质量比大、清洁、结构简单、易维护等优点,气动同步技术在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和医疗机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气动系统具有很多不利于精确控制的弱点,如强非线性、参数时变性和模型不确定性等,如何提高气动位置伺服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