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根管处理方法对感染根管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临床研究

    不同根管处理方法对感染根管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临床研究

    胡永青[1]2003年在《不同根管处理方法对感染根管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测定治疗前后根管内内毒素含量的变化,评价传统手动器械根管预备法,手动器械根管预备+超声冲洗法及手动器械根管预备+Nd:YAG激光照射法在清除根管内内毒素方面的作用,为临床上改进根管治疗方案,提高根管治...
  • 辣椒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防病促生作用的研究

    辣椒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防病促生作用的研究

    何红[1]2003年在《辣椒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防病促生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对辣椒内生细菌及其拮抗菌进行了分离筛选,着重对其中2株分别来自辣椒叶片和茎杆的BS-2和BS-1菌株的鉴定、内生定殖、防病促生作用及其机制,B-2菌株的抗菌物质和发酵条件等进行了研究...
  • 太平洋暖池区深海沉积物中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太平洋暖池区深海沉积物中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王鹏[1]2005年在《深海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西太平洋暖池区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引擎作用,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首次采用多种分子标志结合的方法,对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该区微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为研究深海生物圈...
  • 细菌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研究

    细菌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研究

    于雷[1]2003年在《细菌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透明质酸是由Myer和Palmer于1934年从牛眼的玻璃体中最先分离出此物质并加以命名的。它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酸性粘多糖类物质,化学本质为(1-β-4)D-葡糖醛酸和(1-β-3)N-乙酰基-D-氨基葡糖组成的双糖单位重复连接构成...
  • 大肠杆菌VT噬菌体的特征及其受体研究

    大肠杆菌VT噬菌体的特征及其受体研究

    严亚贤[1]2003年在《大肠杆菌VT噬菌体的特征及其受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致病力很强的肠道致病菌,主要引起人和动物的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而致较高的死亡率,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尽管O157的高致病力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已确定该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是志贺毒素(...
  • 环境因子对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致病力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抗病力的影响初探

    环境因子对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致病力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抗病力的影响初探

    郑大海[1]2003年在《环境因子对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致病力和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抗病力的影响初探》文中研究指明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是目前在水产养殖中有极大危害的病原菌,它是由Hoshina(1962)首次报道。...
  • 海带外生菌的初步研究

    海带外生菌的初步研究

    徐涤[1]2003年在《海带外生菌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采用生理生化和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的方法对从两个海区采集的海带孢子体以及实验室中保存的海带配子体样品的外生菌分别进行组成分析,16SrRNA基因序列揭示了在海带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外生菌中都存在一些与现有数据库中序列的遗传关系较远的菌株。对两个...
  • 志贺菌属细菌耐药性及其耐喹诺酮类药物机制的研究

    志贺菌属细菌耐药性及其耐喹诺酮类药物机制的研究

    符幸涛[1]2007年在《实验室诱导志贺菌属耐喹诺酮类抗生素靶基因突变时序检测》文中研究表明志贺菌属细菌又称痢疾杆菌,是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它所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全球流行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全世界年病例数超过2亿,年死亡人数约60万人,其中2/3是儿童。尽管世界各国在菌痢防治上付出了巨大...
  • FMMU白化豚鼠线粒体DNA RFLP分析研究

    FMMU白化豚鼠线粒体DNA RFLP分析研究

    刘新锐[1]2008年在《Pleurotus属食用菌种的分子鉴别技术研究》文中指出Pleurotus属是一类分布广泛的且具有食、药用价值的木腐生真菌,近年来侧耳的生产发展很快,种类较多但分类较为混乱。因此建立一套侧耳属种的鉴定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ITS序列及ITS-RFLP分析,对福建省食用...
  • 银杏疫病的发生及银杏对疫霉菌抗性的研究

    银杏疫病的发生及银杏对疫霉菌抗性的研究

    林敏敏[1]2002年在《银杏疫病的发生及银杏对疫霉菌抗性的研究》文中认为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离体接种银杏叶片,发现相对湿度90%~100%,温度28~30℃最有利于银杏疫病的发生。银杏对疫霉菌的抗性随龄期和品种变化而变化。不同龄期银杏叶片相比较,龄期长的叶片对疫病抗性较强。银杏叶片离体接种后,龄期长...
  • 枯草芽孢杆菌A3-2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枯草芽孢杆菌A3-2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候美玲[1]2012年在《玉米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抗真菌活性物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玉米大斑病是重要的玉米叶部病害之一,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turcica),严重发生时会极大地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目前防治大斑病主要是利用抗病品种,并辅以适当的药剂防治。但由于抗病...
  • 血液中细菌灭活方法的筛选及评价

    血液中细菌灭活方法的筛选及评价

    胡小兵[1]2002年在《血液中细菌灭活方法的筛选及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短波紫外线(UVC)法、活性炭碘消毒法、亚甲蓝(methyleneblueMB)光敏法和8-甲氧补骨脂素(8-MOP)光敏法四种常见的消毒方法进行筛选。在确定最佳...
  • 细菌分解磷矿基础研究

    细菌分解磷矿基础研究

    陈茂春[1]2001年在《细菌分解磷矿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磷肥生产有污染大、投资大、不能利用低品位磷矿等短处。本文采用氧化硫硫杆菌氧化硫磺产生稀硫酸来分解磷矿。该法不大量使用工业硫酸,对环境污染小,能利用低品位磷矿,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效益。本文证实了该思路是可行的,并对稀硫酸分解磷矿和细菌特...
  • 微生物驱油机理研究

    微生物驱油机理研究

    包木太[1]2001年在《微生物驱油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东部的主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目前普遍面临着开采难度大、成本高、采收率低等难题和巨大压力。微生物采油技术较传统的叁次采油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工艺简单、经济效益好,成为目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采油技术。它的应用和推广对我国老油田的“挖潜增效”和“...
  • 25株嗜温气单胞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外膜蛋白型的研究

    25株嗜温气单胞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外膜蛋白型的研究

    吕爱军[1]2001年在《25株嗜温气单胞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外膜蛋白型的研究》文中提出对分离的25株嗜温气单胞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等系统鉴定,确定其中18株为温和气单胞菌,其余7株为嗜水气单胞菌。免疫电泳试验的结果显示,不同菌种(菌株)的抗原不仅与相应的特异性兔源抗血清,而且与...
  • 嗜盐微生物的分离、分类及应用研究

    嗜盐微生物的分离、分类及应用研究

    李丽[1]2001年在《嗜盐微生物的分离、分类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对采自渤海沿岸盐场和青海盐湖的80份样品进行了不同类群的嗜盐、耐盐微生物的分离,得到了73个菌株,其中包括20株细菌,51株放线菌及2株真菌。本实验对这些分离菌株进行了耐盐、耐碱测定;进行了形态、细胞化学分析;采用16SrDNA全序列...
  • 细菌纤维素生产菌的筛选及其产物性质研究

    细菌纤维素生产菌的筛选及其产物性质研究

    周伶俐[1]2007年在《细菌纤维素生产菌的筛选、发酵及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细菌纤维素是由微生物合成的一种生物纳米材料,与植物纤维相比,具有独特的叁维网络结构和超细、纯度高、结晶度高、与水结合能力强和生物合成时的可调控等特点,成功应用于很多领域,是当今国内外生物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大多数...
  • 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基因分型方法比较

    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基因分型方法比较

    毕水莲[1]2011年在《奇异变形杆菌可移动耐药基因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is)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其耐药机制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沙门氏基因组岛(SalmonellaGenomicIsland1,SGI1)作为细菌编码抗性的可移动元件,于2007年在P....
  • 北方水稻田固氮菌资源的研究

    北方水稻田固氮菌资源的研究

    崔宗均[1]1996年在《北方水稻田固氮菌资源的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进一步探明从我国北方6个地区水稻田根据乙炔还原活性分离的根际细菌的固氮能力,寻找有效应用途径做了以下研究。1、用~(15)N示踪法测定结果,18种供试菌的~(15)N原子百分超在0.39-0.67%之间。可见全部具有固氮能力。其中Az...
  • 土壤线虫对养分循环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

    土壤线虫对养分循环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

    李辉信[1]1997年在《土壤线虫对养分循环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应用悉生培养法研究接种土壤线虫后,线虫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N、P转化和小麦生长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杀灭线虫对土壤N、P转化和小麦生长的影响,以及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线虫对~(15)N吸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