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我国刑法自首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论我国刑法自首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周世虹[1]2003年在《论我国刑法自首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文中指出自首制度,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刑罚制度。历史地、比较地考察现行刑法对古代刑法自首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必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自首制度发展、变化的规律,理解我国现行刑法中的自首制度,促进自首理论的发展,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本文分以下五个...
  • 抢劫罪若干问题研究

    抢劫罪若干问题研究

    陈江舜[1]2010年在《抢劫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抢劫罪作为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历来都是高发性的刑事犯罪类型之一,也是刑法打击的重点,更是理论界和司法界关注的热点。正确对抢劫罪加以认定,给予犯罪分子适当的刑罚,对有效打击抢劫犯罪有着重大的意义。笔者对抢劫罪存在争议较大的...
  • 目的犯研究

    目的犯研究

    邓克珠[1]2005年在《目的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第一章“目的犯的理论沿革及存在价值”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了在大陆法系国家,作为犯罪类型化因素而存在的目的犯概念产生的理论土壤与及客观违法论者、主观违法论者是如何探讨研究目的犯的。接着,对中国大陆以往对目的犯的研究的重大成果作了介绍。本章...
  • 试论刑法的谦抑性

    试论刑法的谦抑性

    刘淑珺[1]2008年在《日本刑法学中的谦抑主义之考察》文中研究说明一、引言思想、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变革与激荡息息相关。刑法学当然也不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开始深刻反思这段肆意践踏人权、破坏法制的血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全世界人权运动蓬勃兴起,人权意识空前高涨。在刑法领域,各国也开始...
  • 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及其发展趋势

    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及其发展趋势

    满蕊[1]2003年在《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及其发展趋势》文中提出全文主要包括叁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问题简介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历史性和本罪在我国的设立价值。自从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就有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现象。象其他犯罪现象一样,只要私有制没有从人类社会中消灭,公职人员拥有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
  • 论专利权的刑法保护

    论专利权的刑法保护

    岳晓立[1]2016年在《我国专利权刑法保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专利权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而创新特别是科技的创新是引领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然而当今侵害专利权行为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在逐步的攀升,之前主要依靠民事和行政手段对专利权人进行救济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
  • 不真正不作为犯研究

    不真正不作为犯研究

    伊繁伟[1]2007年在《不作为犯罪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不作为犯罪一直是刑法理论研究的重点,围绕着不作为的行为性、不作为犯的概念、不作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作为的义务来源以及不作为犯罪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刑法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两百年来,学说林立,观点聚讼。但是,不作为犯罪也是刑法研究...
  • 侵占罪的客观要件研究

    侵占罪的客观要件研究

    曹跃良[1]2006年在《职务侵占罪客观要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司法实践中,对职务侵占罪的认定常常存在争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职务侵占罪客观要件的认识存在差异。职务侵占罪的客观要件包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和“数额较大”这几个要素。职务侵占罪中的“职务”既包括“公务”...
  • 犯罪中止研究

    犯罪中止研究

    张利兆[1]2007年在《保险诈骗罪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保险诈骗罪是发生在保险领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诈骗犯罪。在我国,这种犯罪原来是作为普通诈骗犯罪予以惩处的,但是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保险诈骗犯罪也快速滋生,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的发展趋势,为了应对日益滋长的保险诈骗...
  • 我国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缪树权[1]1995年在《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缓刑制度代表了当今世界刑罚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本文从缓刑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基础、缓刑的适用论起,提出了对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一些构想。作者认为:(1)对适用缓刑的条件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或者司法解释;(2)健...
  • 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

    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

    李鹏[1]2017年在《社会危害性理论之辨正》文中认为社会危害性是我国刑法学的基本范畴与核心概念。然而罪刑法定原则在九七年刑法典中得到确立之后,并随着外国刑法思想的影响,社会危害性理论饱受争议,学者们各执己见,褒贬参半。本文站在通说的立场上,通过对社会危害性理论发展历程进行概况回顾,并简单阐述了社会...
  • 论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论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高恩娟[1]2007年在《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加的一个罪名,该罪名是从一般的贿赂犯罪中分离出来的。当时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期,立法机关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下反贿赂犯罪斗争的客观需要而设立本罪的。一个国家的经济要...
  • 经济犯罪的刑罚配置

    经济犯罪的刑罚配置

    杜小丽[1]2008年在《知识产权犯罪刑罚配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知识产权犯罪被形象地称为“经济毒品”,原因在于知识产权犯罪成本低,获利丰厚,知识产权犯罪具有后继性和扩散性,严重的知识产权犯罪将对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声誉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知识产权犯罪的高发阶段,有效保护知识...
  • 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石磊[1]2004年在《单位犯罪关系论》文中认为长期以来,刑法学界关于单位犯罪争论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单位犯罪刑事责任问题上。这一问题又可以分为两个子问题:(1)单位是否是独立的刑事责任主体?(2)在单位犯罪双罚制中,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何在?这两个问题的合...
  • 绑架罪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绑架罪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魏颖华[1]2003年在《绑架罪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与绑架罪有关的理论和实务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文章分上下两篇,共由六部分组成,其中前叁部分构成本文的上篇,即绑架罪的基本理论问题,后叁部分形成本文的下篇,即绑架罪的司法认定。第一部分,绑架罪罪名的设定。本部分阐述了绑架犯罪罪名的立法演变...
  • 我国刑法中的典型包庇犯罪研究

    我国刑法中的典型包庇犯罪研究

    刘杰[1]2003年在《我国刑法中的典型包庇犯罪研究》文中提出包庇犯罪,是一类妨害司法机关正常活动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对包庇犯罪作了比较广泛的规定,有在罪名中被冠以“包庇”的“典型包庇犯罪”和具有包庇内容但罪名中没有“包庇”的“非典型包庇犯罪”。典型包庇犯罪包括“包庇罪、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包庇毒...
  •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研究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研究

    张四萍[1]2013年在《传染病犯罪的防治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因为传染病具有其特有的传染性,很容易在多数人之间暴发流行,因此,传染病相对于一般的疾病而言,容易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人口流动速度增加,传染病对社会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的。而由于现代便利的交通...
  • 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侯兰[1]2017年在《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口号的带领下,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相应的经济政策和监管制度却没有与时俱进;在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之下滋生出许多的腐败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腐败行为越演越烈,逐渐浮出水面被察觉。按照传统的贪污...
  • 论我国重婚罪的认定及相关问题研究

    论我国重婚罪的认定及相关问题研究

    石美燕[1]2016年在《重婚罪的认定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给人们的价值观、婚姻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之下,社会的一些不和谐因素便逐渐的显现出来,而重婚问题越来越严重就是这种不和谐的因素之一。重婚通过破坏作为社会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