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加锦[1]2014年在《金融诈骗罪的若干疑难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将单位贷款诈骗行为认定为合同诈骗罪有违罪刑法定原则。以贷款诈骗罪追究单位贷款诈骗行为中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符合贷款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对于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之含义,应采取“排除意思”说和“永久性地剥夺他人财产的故意”说。非法占有目...
刘友宇[1]2003年在《受贿罪共同犯罪问题初探》文中认为受贿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受贿的行为。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受贿罪共同犯罪的表现形式,对于更好地理解受贿罪共同犯罪起到帮助作用,对受贿罪共同犯罪的司法现状进行了认真剖析,总结出了影响当前打击和惩治受贿罪共同犯罪的七个主要原因;对受贿罪共同...
廖学勤[1]2003年在《以法经济学原理评析单位犯罪的定罪和量刑中的若干问题》文中研究说明法经济学是一门刚过不惑之年的新兴学科。它从社会效用最大化的角度,从利益均衡的基本原则出发去提出法学范畴的一些新见解。它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经济学中的一些理论去解析法学范畴的行为定性和违法处罚中的价值合理性,因此...
胡印富[1]2015年在《论刑法中的犯罪人格》文中认为任何刑法理论的研究都摆脱不了主观与客观、规范与事实两对范畴的藩篱,刑法中犯罪人格的研究也落此窠臼。但是刑法中犯罪人格理论建立于刑法客观化观念基础之上,是对刑法精确主义的体现于深化。所谓刑法客观化,是指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刑事制裁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与...
任勇飞[1]2007年在《论寻衅滋事罪的特征及其与其他罪的界限》文中研究说明寻衅滋事罪是1979年刑法规定的流氓罪中分解出来的五个罪名之一。寻衅滋事的每一种行为表现后面都加上了程度性的限定,比如情节恶劣和情节严重以及严重混乱等。但是何为情节恶劣?何为情节严重?罪与非罪的界限很难一目了然。再者,作为四...
李娜[1]2016年在《伪造文书犯罪研究》文中认为文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负有重大任务,常常用来证明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是司法实践中却经常出现伪造文书的行为,侵害了人们的财产等权利,对文书的公共信用也造成了威胁。但是我国关于伪造文书犯罪研究不多。因此,本文将针对伪造文书犯罪的难点问题进行探讨。本文主...
蔡道通[1]2002年在《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的刑事法律思想、列宁的刑事法律思想、中国传统刑法文化中的辩证法思想构成了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的基本理论渊源。毛泽东的刑法哲学思想有其发展与成熟的标志和轨迹。刑事法律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是毛泽东刑事法律本体现的核心命题。正义与秩序是毛...
谭志君[1]2004年在《证据犯罪研究》文中认为社会冲突的存在,使诉讼为现代法制社会所必需。诉讼的意义在于解决社会纠纷、兑现法律规定、实现司法公正、创制实体法律、弥补实体法律、传播法的精神。诉讼意义的实现离不开证据。证据是进行诉讼活动的依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惟一手段;是司法公正的基础;是防止冤假错案...
艾再明[1]2007年在《论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文中研究表明现行刑法典第385条第1款对受贿罪的规定,在学界看来几乎每一句话都是不确定的。因此,理论界对其进行了种种不同甚至是相对立的解读,其中,尤以“为他人谋取利益”所引发的争论为盛。就其内涵而言,何为他人?何为利益?正当利益与不正当利益如...
徐雯涛[1]2014年在《挪用公款罪疑难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挪用公款罪自1988年独立成罪以来,理论界争议颇多,可称得上是我国刑法分则中争议最多的罪名之一,笔者从事反贪工作多年,在实践中深感本罪存在很多疑难问题导致定性难以把握。为此,笔者在现行法律规定及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本罪在理论和...
马腾[1]2016年在《侵占罪若干问题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将侵占行为作为犯罪的一种类型加以惩处可谓历史悠久,然而在《97刑法》出台之前,刑法体系中并未规定具体的侵占罪名,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多是通过类推解释的原理,将侵占行为解释到盗窃行为中,并加以处罚。《97刑法》的出台明确规定了侵占罪,使得...
王洪成[1]2002年在《论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从分析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的立法沿革入手,并对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的概念及增设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的意义进行分析和概括,然后在综合和归纳有关学者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重点就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的构成特征即犯罪主体特征、犯罪主...
刘曦[1]2007年在《集资诈骗罪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金融市场逐步放开,各种非法集资以及集资诈骗活动逐渐增多,并显示出了极大的社会危害性。由于1979年的刑法典没有规定集资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以非法集资方式进行诈骗的行为只能按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诈骗罪处罚,因此不利于打击...
刘农[1]2002年在《完善我国贿赂犯罪立法的法理思考》文中指出贿赂犯罪立法完善法理思考本文在对我国贿赂犯罪相关立法的缺陷与局限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汲取国内外刑法学界的理论精髓,立足有力打击贿赂犯罪的现实需要,提出了完善我国贿赂犯罪刑事立法的初步设想:——主张从“需要说”出发,对贿赂犯罪构成中的贿...
刘璐[1]2016年在《共同犯罪中止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止在共犯中与在单独犯中有很大区别。中止问题在单独犯罪中要符合的要件分别有时间、自动、彻底和有效,与此同时,在我国目前的刑事实务现状中关于共犯的中止,适用的依然是刑法条文中的第24条,关于犯罪中止的条文,依照“部分既遂,全部责任”的惯...
王斌[1]2002年在《论“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及其立法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是1997年刑法确立的一个新罪,本文主要对其犯罪构成、司法适用、刑事责任和立法完善等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在犯罪构成论中,明确了其双重客体;界定、阐释了“建设工程、国家规定、工程质量标准、重大安全事故”等...
崔海梅[1]2002年在《特殊防卫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新刑法增设了第20条第3款。该款一出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刑法学界普遍认为这一款是对“防卫过当”的否定,是关于“无限防卫权”的立法。因此对这一款的利弊和存废之争就成为了学者们争论的热点。笔者认为这一款其实是对第一款正当防卫的补充性规定,是对某些特...
王思洁[1]2016年在《毒品犯罪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务见解,毒品犯罪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社会迅速发展,毒品犯罪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和多变性,引发了毒品犯罪的更多问题。对于毒品犯罪的争议点,学术界和司法实践在某些层面上仍无法达到共识,这对司法实践中相关罪名的定罪量刑造成了...
仵宗礼[1]2011年在《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研究》文中指出迄今,法律界和会计界对注册会计师触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刑事责任,缺乏深入研究。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领域和服务范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宽广,更可能触及法律责任,特别是刑事责任。本文以注册会计师行业为研究视角,运用传统的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
李立丰[1]2018年在《从“误想防卫过剩”到“假想防卫过当”:一种比较法概念的本土化解读》文中认为日本刑事司法中用来解决所谓"误想防卫过剩者"犯意认定及刑罚适用问题的"两分法",彰显在刑事立法不完备的前提下,叁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内在局限性。反观中国,因为刑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