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研究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研究

    翟中东[1]2000年在《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探讨》文中指出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中的最重要罪之一。本文就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犯罪对象、行为若干争议比较大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本罪与非罪、此罪与...
  • 违法发放贷款犯罪研究

    违法发放贷款犯罪研究

    任继鸿[1]2005年在《贷款犯罪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文共分五篇:基础论、构成论、形态论、个罪论和完善论。对贷款犯罪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递进式的研究与探讨。基础论部分对贷款的概念及其法律性质,贷款的类型,贷款的发放程序以及贷款的监督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对贷款犯罪的现状和特点,贷款犯罪的中外立...
  • 论环境犯罪

    论环境犯罪

    明莉[1]2007年在《论环境犯罪的客观方面》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我国存在的各种严重环境问题引出使用刑事手段惩戒环境犯罪的必要性,表明环境犯罪客观方面在整个环境犯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肯定其研究价值。首先对环境犯罪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在对环境犯罪概念清晰明确认识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准确把握环境犯罪的客...
  • 税收犯罪研究

    税收犯罪研究

    潘荣凯[1]2002年在《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研究》文中指出税收是调节经济发展,调节社会财富再分配,提高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与税收相伴而生的,发生在特定领域、专业性极强、社会危害性极大的危害税收征管犯罪,也日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鉴于此类犯罪在理论上、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笔者深感加强危害税...
  • 亲告罪若干问题的研究

    亲告罪若干问题的研究

    朱卿[1]2017年在《近代中国刑事审前程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近代中国刑事审前程序为研究主题。刑事审前程序是刑事审判之前,即刑事案件起诉到法院之前的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程序,它既是为刑事审判活动所做的准备,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阶段性,是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国的刑事审前程序是中国...
  • 职务犯罪主体若干问题

    职务犯罪主体若干问题

    李雪媛[1]2017年在《渎职罪认定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古以来,渎职行为就是我国刑法重点规制的对象,这与渎职行为致损性较强以及从严治吏的刑事政策有关。但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生活的风险性日益突出,生产和作业过程一旦失去公权力的监管,往往容易出现违规操作,进而导致重大责任事故,渎职犯罪...
  • 论行刑社会化

    论行刑社会化

    刘司墨[1]2018年在《论行刑社会化的本土理论构造》文中指出行刑封闭化可以报复和矫治罪犯、修复和维护正义观,但无法充分满足罪犯顺利回归社会的需求,阻碍了罪犯社会化的正当进程。行刑社会化应在行刑封闭化的基础之上完善罪犯的行刑方式,逐步推动罪犯的社会教化,实现罪犯心理和生理的社会化或再社会化。在中国语...
  • 受贿犯罪刑法适用疑难问题探究

    受贿犯罪刑法适用疑难问题探究

    赵志萍[1]2001年在《受贿犯罪刑法适用疑难问题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受贿罪已成为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犯罪之一。修改后刑法对受贿罪作了重新规定。但是也看到97刑法对受贿罪的规定仍较笼统,对受贿罪好多法律问题并未解决,使得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受贿罪产生困难,影响了对受贿罪的打击。本文拟就受贿罪在司法实践中及刑...
  • 抢劫罪适用中若干问题研究

    抢劫罪适用中若干问题研究

    刘涵[1]2008年在《抢劫罪加重情节的认定问题》文中研究表明抢劫罪是一种侵犯公民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复杂刑事犯罪,我国一直把抢劫罪作为刑法理论研究的重点。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典对抢劫罪作了修改,主要是将1979年刑法有关抢劫罪中规定的“情节严重”细化为八种具体加重情节,增强了可操作性,使司法实践...
  • 论我国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

    论我国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

    刘伟[1]2016年在《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毒品犯罪不仅危害人们身体健康,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世界各国(地区)都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不少国家(地区)甚至不惜“痛下杀手”动用死刑来惩处“罪大恶极”的毒品犯罪分子。但随着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以及我国近年来“慎刑、少杀、慎杀”刑...
  • 论人权与刑事法律

    论人权与刑事法律

    吴建萍[1]2001年在《论人权与刑事法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由序言和四部分正文组成。序言: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的不同,各国对人权的理解和实施有着相当大的分歧。为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对各国刑事法律对人权保护的现状作一初步探讨,通过比较中西方刑事法律对人...
  • 正当防卫新观念

    正当防卫新观念

    陈妮[1]2001年在《正当防卫新观念》文中认为一、通过阐释中外正当防卫发展史,可以看出,正当防卫在西方国家立法上已日臻成熟,人们已形成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而实行正当防卫的观念。而正当防卫观念和内容虽然在我国古代渊源流长,但建国后人们一度对正当防卫的观念较淡漠。1979年刑法唤起了人们对正当防卫的认识...
  • 论保险诈骗罪

    论保险诈骗罪

    龙洋[1]2009年在《论保险诈骗罪的着手》文中提出保险诈骗罪作为紧密型复行为犯,其实行行为由虚构保险理赔原因的欺诈行为即虚构保险事故行为和骗取保险金行为构成。基于须表露行为人主观犯意,并符合形式客观说与实质客观说对实行行为的着手形成的综合客观说的判断标准,保险诈骗罪实行的着手始于保险金的索赔和请求...
  • 片面共犯研究

    片面共犯研究

    郭莹[1]2007年在《论片面共犯的成立和处罚》文中提出片面共犯是大陆法系国家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理论,它是同传统的共同犯罪即全面共犯相对应的概念,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独立价值。对于片面共犯是否成立,各国理论也存在着分歧和争议,我国的刑法理论界对片面共犯问题研究起步比较晚,从刑法上未明确肯定片面...
  • 论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论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陈正云,张汝杰[1]1998年在《论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文中研究指明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是指行为人为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减少、避免损失,违反有关证券法规,利用其资金、信息或持股票等优势,或者滥用权利,实施操纵证券市场,影响证券市场正常价格,制造证券市场价格假象,诱导或者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
  • 挪用公款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挪用公款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程兰兰[1]2009年在《挪用型犯罪研究》文中认为法始终是关注行为的规范体系。在“无行为就无犯罪”的格言意义上,实行行为是构成一切犯罪的基底,刑法评价功能都是围绕着实行行为而展开。作为犯罪构成理论视野中的行为,在规范层面上,行为是抽象的类型性的存在,其抽象性和类型化是立法的必然结果,它注定是模式化的...
  • 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田海涛[1]2008年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意义上的环境犯罪,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污染环境犯罪的认识只是近二十几年的事情,而真正反映在刑事立法上是1997年《刑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专节规定中。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作为环境犯罪的一种,在“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无疑具有...
  • 论没收财产刑

    论没收财产刑

    冀瑞燕[1]2018年在《论没收财产刑的废除》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刑法中的没收财产刑自始是以重刑为存在形式的附加刑,与罚金刑同属于财产刑。它的适用具有重刑的表征和作用,这一点从理论、刑罚体系、个罪的刑罚配置及适用理由等方面都充分得以表现。作为一种重刑的刑罚方式发展至今,值得考究的是,它在司法实践中却并非...
  • 亲告罪问题研究

    亲告罪问题研究

    徐方桥[1]2007年在《亲告罪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亲告罪,同非亲告罪相对应,是依据追诉形式对犯罪所做的一个基本分类,具有重要的立法价值。亲告罪在许多国家的刑事立法中都有较为完备的规定,但我国的相关规定却过于简约,且相关理论研究不足,以致不能充分发挥该类犯罪设立的功效。其实,代表公权力的刑法与代表...
  • 论侵占罪

    论侵占罪

    刘俊峰[1]2008年在《论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盗窃罪和侵占罪是侵犯财产罪中两种不同的犯罪形式,司法实践中有时很难作出清楚、确切的界定。盗窃罪的基本特征,是违反被害人的意志,使用秘密窃取的方式,将他人占有的财物占为己有。而侵占个人财物罪的基本特征,是变合法占有为非法所有。侵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