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晓立[1]2016年在《我国专利权刑法保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专利权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而创新特别是科技的创新是引领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然而当今侵害专利权行为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在逐步的攀升,之前主要依靠民事和行政手段对专利权人进行救济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
张利兆[1]2007年在《保险诈骗罪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保险诈骗罪是发生在保险领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诈骗犯罪。在我国,这种犯罪原来是作为普通诈骗犯罪予以惩处的,但是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保险诈骗犯罪也快速滋生,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的发展趋势,为了应对日益滋长的保险诈骗...
胡印富[1]2015年在《论刑法中的犯罪人格》文中认为任何刑法理论的研究都摆脱不了主观与客观、规范与事实两对范畴的藩篱,刑法中犯罪人格的研究也落此窠臼。但是刑法中犯罪人格理论建立于刑法客观化观念基础之上,是对刑法精确主义的体现于深化。所谓刑法客观化,是指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刑事制裁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与...
肖松平[1]2002年在《美国环境刑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环境刑法正在成为刑法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这不仅是因为严峻的环境形势和人们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要求对那些严重破坏自然资源、危害环境的行为确定为犯罪,进而动用刑罚手段予以刑事制裁;还因为这属于刑法学的一个新领域,某些传统的刑法理论在此受到挑战,因而催...
蔡道通[1]2002年在《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的刑事法律思想、列宁的刑事法律思想、中国传统刑法文化中的辩证法思想构成了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的基本理论渊源。毛泽东的刑法哲学思想有其发展与成熟的标志和轨迹。刑事法律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是毛泽东刑事法律本体现的核心命题。正义与秩序是毛...
李阳辉[1]2017年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文中认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恐怖活动犯罪气焰嚣张,恐怖组织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威胁,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和发展,各个国家相继出台反恐立法,不遗余力进行围剿,但收效有限。特别是恐怖组织在科技、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之下不断壮大,这不仅体现在恐怖组织在人数上和规...
任继鸿[1]2005年在《贷款犯罪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文共分五篇:基础论、构成论、形态论、个罪论和完善论。对贷款犯罪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递进式的研究与探讨。基础论部分对贷款的概念及其法律性质,贷款的类型,贷款的发放程序以及贷款的监督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对贷款犯罪的现状和特点,贷款犯罪的中外立...
潘荣凯[1]2002年在《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研究》文中指出税收是调节经济发展,调节社会财富再分配,提高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与税收相伴而生的,发生在特定领域、专业性极强、社会危害性极大的危害税收征管犯罪,也日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鉴于此类犯罪在理论上、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笔者深感加强危害税...
朱卿[1]2017年在《近代中国刑事审前程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近代中国刑事审前程序为研究主题。刑事审前程序是刑事审判之前,即刑事案件起诉到法院之前的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程序,它既是为刑事审判活动所做的准备,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阶段性,是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国的刑事审前程序是中国...
李雪媛[1]2017年在《渎职罪认定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古以来,渎职行为就是我国刑法重点规制的对象,这与渎职行为致损性较强以及从严治吏的刑事政策有关。但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生活的风险性日益突出,生产和作业过程一旦失去公权力的监管,往往容易出现违规操作,进而导致重大责任事故,渎职犯罪...
赵志萍[1]2001年在《受贿犯罪刑法适用疑难问题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受贿罪已成为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犯罪之一。修改后刑法对受贿罪作了重新规定。但是也看到97刑法对受贿罪的规定仍较笼统,对受贿罪好多法律问题并未解决,使得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受贿罪产生困难,影响了对受贿罪的打击。本文拟就受贿罪在司法实践中及刑...
袁彦[1]2001年在《哈耶克个人主义哲学释义》文中提出哈耶克作为西方自由主义学派在二十世纪的主要代表,把哲学、法理学、政治学、伦理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熔为一炉,根本目标则是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加以捍卫、整理和阐发,从而融价值观学说、认识论学说和历史观学说于一体,标志着西方近代以来个人...
倪业群,蒋霓[1]2008年在《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二元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期待可能性是指行为人在行为之际的特定情况下,是否能够期待行为人避免犯罪行为而实施符合法律的行为。现行通说的缺漏,呼唤理论日趋成熟。尽管在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并未明确提起期待可能性理论,但这并不能否认在...
郭莹[1]2007年在《论片面共犯的成立和处罚》文中提出片面共犯是大陆法系国家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理论,它是同传统的共同犯罪即全面共犯相对应的概念,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独立价值。对于片面共犯是否成立,各国理论也存在着分歧和争议,我国的刑法理论界对片面共犯问题研究起步比较晚,从刑法上未明确肯定片面...
于鹏飞[1]2012年在《认识与反思:近叁十年劳动教养制度研究史》文中认为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话题,其在政治话语掩盖下已经存活了50多年。当我国在国家层面踏上法治国家征程,将人权保障写入宪法,在刑事法领域确立了罪行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且法律体系日趋完备的背景下,有关劳动教养制度的合理...
于阳[1]2014年在《论刑罚适应性及其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刑罚基本特性包含了刑罚的确定性和刑罚的灵活性,刑罚的适应性可以消解和克服刑罚确定性与刑罚灵活性间的紧张关系。在现代社会,适应性是其核心特性,而刑罚适应性既是刑罚的核心特性,也是现代刑事法治社会的核心特性。虽然刑罚适应性在逻辑思维上强调一种体系...
石磊[1]2004年在《单位犯罪关系论》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刑法学界关于单位犯罪争论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单位犯罪刑事责任问题上。这一问题又可以分为两个子问题:(1)单位是否是独立的刑事责任主体?(2)在单位犯罪双罚制中,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何在?这两个问题的合...
周小伟[1]2004年在《持有型犯罪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持有,是一个很难准确定义的词语,原因在于“持有”这个词语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其内涵的模糊性和表象的静态性,让学人们仅仅从自身心智、经验上来确定持有所具有的内涵。如果我们站在刑法具有目的性的立场来帮助刑法思考它所规制的行为究竟该如何归属时,我们就会发...
胡印富[1]2015年在《论刑法中的犯罪人格》文中研究说明任何刑法理论的研究都摆脱不了主观与客观、规范与事实两对范畴的藩篱,刑法中犯罪人格的研究也落此窠臼。但是刑法中犯罪人格理论建立于刑法客观化观念基础之上,是对刑法精确主义的体现于深化。所谓刑法客观化,是指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刑事制裁等相关内容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