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孙金波[1]2002年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提出前言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其临床病变复杂,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10~20%的病人一年...
  •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研究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研究

    康乃民[1]2002年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自1983年Mirhoseini首次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ransmyocardiallaserrevascularizationTMLR)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以来,世界上已行了200...
  • 高血压时间治疗学的动物实验研究

    高血压时间治疗学的动物实验研究

    邵光方[1]2002年在《高血压时间治疗学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高血压的高发国家,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11.26%。研究证实,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人群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
  • 冠心病病人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冠心病病人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姜忠信[1]2002年在《冠心病病人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病人凝血、纤溶及免疫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凝血系统和免疫功能变化与CHD发病的关系,借以了解其对冠心病的诊断、抗凝及溶栓治疗的监测及判断预后的意义。同时,这些凝血、纤溶及免疫系...
  • 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关系探讨

    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关系探讨

    龙敏[1]2002年在《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关系探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伴/不伴心血管病变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7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hsCRP的水平;用放免法同步测定血浆...
  • 血NO水平与被动吸烟法建立的不同孕期IUGR孕鼠的相关性

    血NO水平与被动吸烟法建立的不同孕期IUGR孕鼠的相关性

    孟斐[1]2002年在《血NO水平与被动吸烟法建立的不同孕期IUGR孕鼠的相关性》文中指出前言宫内生长迟缓(IUGR)是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IUGR的发生率是6%-7%,其死亡率占总围产儿死亡率的40%左右。由于病因复杂,至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建立一个适用的IUGR动物模型...
  • 脑梗死患者红细胞膜脂质的改变

    脑梗死患者红细胞膜脂质的改变

    赵鸿梅[1]2002年在《脑梗死患者红细胞膜脂质的改变》文中研究说明前言磷脂是构成人体和所有动植物细胞膜及膜结构的主要成分。膜磷脂主要包括神经鞘磷脂(sphinyomylines,SM)、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fidylethamlo...
  • 不同程度心肌缺血与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关系的实验研究

    不同程度心肌缺血与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关系的实验研究

    周晓东[1]1992年在《定量心肌缺血的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七十年代后期,随着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的临床应用,由于它能观察左室所有节段和检出局部室壁运动异常(RWMA),在评价心肌缺血方面和梗塞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DE用途广泛,携带方便,是诊断和鉴别冠心病的理想技术之一...
  • 针刺对脑衰老相关基因表达谱影响的实验研究

    针刺对脑衰老相关基因表达谱影响的实验研究

    丁晓蓉[1]2003年在《针刺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10海马、皮层衰老相关基因表达谱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采用cDNAArray技术,以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10)为实验对象,以正常老化小鼠(SAMR1)为对照,观察了8月龄R1皮层海马、P10皮层海马、P10皮层海马“益气调血、扶本...
  • 高血压病辩证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及中药干预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高血压病辩证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及中药干预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郭志华[1]2002年在《高血压病辩证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及中药干预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辨证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阐明高血压病中医病证特点;探讨中医药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及其机理;寻求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方法。方法:1将高血压病患者120例,按中医辨证分...
  • 血管紧张素-(1-7)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血管紧张素-(1-7)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叶自林,何作云,袁发焕,于学军[1]2004年在《血管紧张素-(1-7)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二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建立Ang(17)对高血压大鼠干预模型,光镜下...
  • 高血压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的变化

    高血压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的变化

    邵杰,李尔曼,董志远,陈珺,胡新菊[1]2003年在《高血压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的变化》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分级、危险度分层的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的肺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未经正规治疗的EH患者和63例血压正常者的肺通气功能(用力肺...
  • 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罗康华[1]2002年在《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国产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2-D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伊贝沙坦(每日150-300mg)治疗...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的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的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

    张春妮,李克,季晶[1]2001年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是引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原因。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快速发现新突变及对突变的大规模筛选上,建立了多种新检测方法,发现了许多新突变以及人种或地区常见突变类型,为预防、诊断和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免疫和甲状旁腺功能状态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免疫和甲状旁腺功能状态

    陈光明[1]2002年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免疫和甲状旁腺功能状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患儿易伴发感染,传统观点认为其感染与血液动力学改变和机械因素有关,然而近期的文献显示:CHD可能是Digeorge综合征(Digeorge...
  • 血管内照射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大鼠血浆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血管内照射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大鼠血浆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翟金俊[1]2002年在《血管内照射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大鼠血浆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内照射对血浆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25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血管内照射组,假手术组,各组分别于不同时相点行...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周小春[1]2016年在《心肌肌钙蛋白I,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脑利钠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及脑利钠肽(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进行急性心...
  • 国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国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张喆[1]2002年在《国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MTHFR基因C677T突变可导致血浆Hcy浓度升高,并可能使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增加。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来观察中国北方人群中MTHFR基因C677T突变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微观辩证及益气活血法疗效机理研究

    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微观辩证及益气活血法疗效机理研究

    贺运河[1]2001年在《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微观辩证及益气活血法疗效机理研究》文中指出脑梗死是最常见的一类脑血管疾病,本文从中医文献、临床病证调查、临床疗效研究及动物实验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1.通过对脑梗死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的文献复习表明:脑梗死属中医缺血性中风范畴。中医认识中风病的病...
  • 补肾健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补肾健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郭明冬[1]2007年在《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人类衰老过程中常见的难治性疾病,而中西医均缺乏理想的治疗效果。积极开展对本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治疗该病的补肾益气活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