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合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氨氯地平干预]()
李景荣[1]2001年在《一氧化氮合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氨氯地平干预》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一氧化氮(NO)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课题在建立大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基础上,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变化,应用氨氯地平进行干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心肌I/R...
![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异常的初步研究]()
杨中汉,赵迎社,冯建生[1]2001年在《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异常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脂蛋白脂酶(LPL)是脂代谢的关键酶,是脂肪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乳腺细胞、巨嗜细胞等实质细胞台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60KD,含3~8%的糖,存在于血清中.LPL基因长为30kb,位于8号染色体...
![基因与疾病不关联条件研究]()
王雪丽[1]2001年在《基因与疾病不关联条件研究》文中提出针对Simpson悖论,本文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医学遗传学统计中的标记物基因与疾病关联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来研究群体不分层与分层情况下基因与疾病不关联的条件。本文将所讨论的群体分为患病(case)和非患病(control)两组,比较这...
![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对感染柯萨奇B3病毒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
申成华[1]2001年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对感染柯萨奇B_3病毒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目前国内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较满意。本文探讨了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液Ⅰ、Ⅱ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影响。实验取新生SD大鼠心室肌制备搏动心肌...
![高血压靶器官(脑、心)损害基因表达变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王先梅[1]2001年在《高血压靶器官(脑、心)损害基因表达变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与高发病,其发病机理仍未完全阐明,目前多认为由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在我国,冬季心脑血管疾病急症也明显增加。另外。在盐敏感性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敏感者过多的钠盐摄入可使血...
![正常与急慢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通道的研究]()
王俊华[1]2001年在《正常与急慢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通道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组织通道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通道:脑组织通道和脑组织液流动是一个未经系统研究的领域,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正常大鼠脑组织通道的5个问题:①脑组织液的形成特点;②脑组织通道的形态和对物质传递的功能特点;③脑组...
![巯甲丙脯酸在高血压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杨玉玲[1]1999年在《巯甲丙脯酸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心肌病的治疗受到临床上广泛重视,我院自95年至98年用巯甲丙脯酸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诊断标准排除诊断是主要的,如冠心病、风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我国三个膳食结构不同的人群血尿氨基酸水平与血压的关系]()
张新华[1]1990年在《我国三个膳食结构不同的人群血尿氨基酸水平与血压的关系》文中提出在已知的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的外环境因素中,多数与膳食因素有关,除高钠、低钙、高饱和脂肪酸及高热量引起的肥胖与血压的关系外人们也从动物实验和现场流行病学的角度研究了膳食中蛋白质的量和质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为进...
![先心病法乐氏四联症综合超声诊断及评价的系列研究]()
李守平,刘汉英,刘玉清,杨浣宜,戴汝平[1]1994年在《先心病法乐氏四联症超声诊断及评价的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系先心病四联症综合超声诊断及评价的系列研究,从1988年至1992年,历时四年研究,共研究四联症病例174例,均经右心导管、造影,手术结果证实,备有详细的录像和计算机数据处理库拷贝...
![三种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血管活性激素对血管的作用]()
单婕[1]1993年在《三种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血管活性激素对血管的作用》文中提出本论文在整体动物、离体组织以及细胞水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照比较了三种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血管活性激素的作用。这三种激素包括肽类加压素(AVP)及甲状旁腺素(PTH),固醇类包括雌激素(estrogen),2种双羟基维生素...
![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中血小板功能及前列腺素等的研究]()
刘海波[1]1994年在《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中血小板功能及前列腺素等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血小板与血管壁之间相互作用可能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冠状循环中血小板功能及前列腺素等的变化,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它们在冠心病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及抗血小板药物等对它们的影响。一、...
![高血压时阻力血管平滑肌钙激活钾通道的特性及调节]()
王国勇[1]1994年在《高血压时阻力血管平滑肌钙激活钾通道的特性及调节》文中提出高血压的主要表现是血管张力持续升高,血管对加压物质的反应性增高,形成外周阻力的异常增高。因此,近年来对于高血压发病的血管机制的研究受到高度的重视。血管张力持续升高乃是血管舒缩活动异常所致。阻力血管的舒缩在形成外周阻力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肾脏影响]()
黄宇静,伍锦泉,陈玉平,黄力,傅壁峰[1]2012年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糖尿病肾病患者200例,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转...
![高血压的遗传易感性及其分子基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董艳彬[1]1995年在《高血压的遗传易感性及其分子基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因子,其本身又是多基因多因素疾病,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目前国内的遗传流行病研究尚处于受累人群或不完整的家系分析。遗传的基础是基因,只有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高血压才能真正揭示其发病机理。本文从...
![超重在我国中年人群的流行趋势及与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武阳丰[1]1995年在《超重在我国中年人群的流行趋势及与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文中认为本研究作为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低发区的危险因素及其流行趋势的对比研究”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1.了解超重或肥胖这一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当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社会经济背...
![大鼠血管的增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
王淑霞[1]1997年在《大鼠血管的增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文中研究指明心血管系统随增龄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为重要。研究表明,与增龄相关的动脉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动脉壁肥厚和硬度增加,而动脉壁的增厚主要是VSMC随增龄活跃增殖所致,这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导...
![心室辅助新型插管和拔管方法的实验研究]()
唐跃[1]1997年在《心室辅助新型插管和拔管方法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背景:机械性心室辅助是治疗心脏外科术后严重低心排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暂时性支持手段。许多研究表明,无论是左心辅助、右心辅助、还是双心辅助,要想提高幸存率最关键的是应尽早使用相应的辅助方式。然而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做出正确选择,其中...
![动态起搏心电图分析方法的研究]()
阔永红[1]1997年在《动态起搏心电图分析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起搏心电图的分析是评价起搏系统工作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而起搏器功能的增强使得起搏心电图的表现非常复杂。当前起搏心电图的自动分析,特别是双腔起搏心电图的自动分析一直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其中缺少信号源的支持是阻碍起搏心电图自动分析水...
![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关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郝术安[1]2016年在《原发性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压及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血压、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呼吸...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
万鑫[1]2013年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尿酸的相关性及一氧化氮合成通路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文中认为脑卒中是我国人口中首位的致死和致残病因,发病率约为170.3/10000,其中缺血性卒中(IschemicStroke,IS)约占其中的75%。依据TOAST病因分型,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病因包括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