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1]2013年在《宋代文言小说叙事演变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小说史中,宋代文言小说一直不受重视。鲁迅评论:“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以后,研究宋代文言小说的学者更是不多。夹杂在唐五代小说创作高峰期后,同时代又有新兴的“话...
阳雯[1]2003年在《《洛丽塔》——关于小说的小说》文中研究指明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公认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元小说《微暗的火》(1962年)被列入后现代主义经典小说之一,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微暗的火》之前,纳博科夫的《洛丽塔》(1955年)也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洛丽...
王庭波[1]2013年在《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将步入“深水区”,对语文课程改革十余年成效与问题进行理性反思,将会使语文课程改革摆脱理论的困惑与实践的困境,逐渐走向澄明之境。从变革性实践的角度看,当前语文课程改革...
程开成[1]2003年在《论荒诞叙事》文中提出本文着眼于叙事文本中存在的荒诞叙事,从叙事学的角度,把荒诞纳入审美的范畴,对荒诞叙事进行研究。全文分为五部分:前言。扼要介绍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中存在的困难。二十世纪关于荒诞派戏剧的研究,学术界较为关注。但在叙事学领域,还没有人对荒诞叙事进行专门的研究...
魏世民[1]2003年在《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嬗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小说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唐传奇的产生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论文主要阐述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发展演变过程,总结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发展演变规律。论文分叁章进行...
董春风[1]2008年在《李锐小说的生命叙事》文中研究表明李锐是新时期以来的一个重要小说家。他有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文坛上的创作潮流保持着距离,“拒绝合唱”。他二十多年的小说创作走过一条坚实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小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生命叙事是一个新近出现的小说理论术语,它从生命的角度...
池大红[1]2003年在《自我的神话》文中提出贵族意识在威廉·福克纳的创作中无处不在,根深蒂固。贵族意识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自然地流露出的美化贵族、神化贵族,即使是批判也是建立在疗救的希望之上的情感指向。它暗中影响并制约着福克纳的态度、情感、信念、认识和思想体系等因素。鉴于福克纳的贵族意识...
钱光胜[1]2013年在《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研究》文中提出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作为中土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古时期民众生活及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引言对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的相关研究作了综述,综合各家对“冥界”作了定义,指出尽管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相关研究显得较...
张懿红[1]2003年在《跳出手掌心:王小波小说艺术的渊源与创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把王小波狂欢性文体放在90年代大众文化潮流与中西方现代文学背景中,寻找王小波小说艺术渊源与创化的踪迹。论文认为:王小波在大众调侃文化潮流中应运而生,以大众化的姿态实现了批判现实与艺术创新的文学抱负。他自觉运用文...
蔡心轶[1]2003年在《论新闻网站的整体情境编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容易被复制、传输和切割是网络信息的一个巨大优势,但同时也是造成各个网站内容雷同的主要原因。在传统媒体中的信息发布,需要依赖专业技术;传统媒体的新闻编辑,除了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相比之下,网...
王成军[1]2003年在《二十世纪:中西小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中国文艺学构建的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是:小说学的兴起。由于西方文学现念的引进,在中国一向被视为“小道”的小说,获得了“文学正宗”的文化地位。但是,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在取得正宗地位的同时,却是以西方小说观念为参照系的。结果,...
吴丹霞[1]2003年在《论残雪对人性悖谬的探索》文中认为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分析残雪对人性悖谬的探索。残雪在传统文化中浸染很深,在创作中设置了窥视与反窥视、诱惑与反诱惑、抵抗与顺应叁种内含悖理的精神关系对悖谬进行探索;而在评论中对悖谬的探索,残雪是通过解读卡夫卡和博尔赫斯的作品探问了艺术创造的悲剧性:...
田欢[1]2004年在《评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与作为叙述手法的意识流》文中提出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流派的意识流已经过去,但意识流这种小说叙述手法依然存在。文章认为,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是存在的,这是在我国文学久已形成的对心志的探索前提下,吸收了现代因素之后的一种应和。徐晗[2]2006年在...
王瑞迪[1]2018年在《论刘绍棠新时期小说中的地域文化书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刘绍棠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不可忽视的乡土文学作家。在四十八年的创作生涯里,他笔耕经营九点六平方公里的故土,为世人留下了六百余万字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新时期以来,重返文坛的刘绍棠不忘初心,他以极其深厚的语言功力,浓墨...
杨桂婵[1]2003年在《《聊斋志异》与道教神仙信仰论析》文中认为道教,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技以及民风民俗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聊斋志异》这部百科全书式的着作,道教文化在其中也有很多体现。本文选择了《聊斋志异》与...
侯琳[1]2014年在《希区柯克的悬念叙事艺术及其“本土”价值》文中指出心理悬疑电影作为类型电影的重要分支,遵循着类型电影的创作规则。希区柯克之所以被称为悬念大师,是因为他树立了心理悬疑这一类型电影在叙述方式以及题材、主题、语言、风格等各方面的艺术特征,是心理悬疑电影的范式制定者。希区柯克通过强烈的...
王润兰[1]2003年在《对影视画面均衡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影视画面构图是否合理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画面是否均衡,可以说,画面的构图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图的均衡美。为了更好地研究影视画面的均衡问题,笔者选择不同的学生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了大量的影视作品。通过对影视画面均衡的含义、影响...
王传领[1]2017年在《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的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Nolan)是当今全球电影界最引人关注的好莱坞导演之一。这位出生在英国的年轻导演自上世纪末正式进入好莱坞并开始执导电影创作,在迄今为止不足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中,其先后创作的...
朱振武[1]2002年在《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心理美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社会心理学、文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入手,结合心理美学、文学人类学和文艺发生学,对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发生、其隐含形式和内在机制进行心理上的跟踪,对其创作模式进行美学上的探讨,对其作品取得巨大成功的堂奥进行文化上的揭示,从而为更好地理解...
苏加宁[1]2017年在《社会转型与空间叙事》文中研究说明作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美国哥特小说研究理应引起高度重视。虽然美国哥特文学的诞生晚于英国数十年,但自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以华盛顿·欧文,埃德加·爱伦·坡,纳萨内尔·霍桑和赫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