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回:意识无意识——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及周作人

    轮回:意识无意识——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及周作人

    曾锋[1]2001年在《轮回:意识无意识》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矛盾重重。为反抗人文领域内左、右翼的霸权话语,周作人坚持人文科学没有绝对的是非;为了利用科学的权威,他又宣称自己的历史叙述是科学的,没有虚构。为了对抗左、右翼装饰着国家、民族、道德徽号的文学功利论,他主张文学无用;从他自己的个...
  • 试论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

    试论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

    于宏[1]2001年在《试论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文中提出1986年钦·艾特玛托夫的长篇小说《断头台》的发表是80年代苏联文学界的一件大事。这部小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兴趣,并且也成为文学家和评论家热烈讨论的对象。考虑到我国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不多的现实,本论文试图从多样化的人物性格、作家的审美...
  • 电视叙事理论刍议

    电视叙事理论刍议

    周颖[1]2001年在《电视叙事理论刍议》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传播范围最广泛的大众媒介之一,电视自出现至今已逾7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深刻地介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给人们带来信息与娱乐,而且引起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近年来围绕电视所展开的理论研究已成为学界热点,不少学者从不同...
  • “革命+恋爱”小说论

    “革命+恋爱”小说论

    胡昌平[1]2001年在《“革命+恋爱”小说论》文中认为“革命+恋爱”小说虽然在艺术上的成就不是十分突出,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辉煌一时,这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本文从文本的结构形态分析了“革命+恋爱”小说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探讨了它对人性的揭示和丰富。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结构:革命...
  • 王小波小说的叙事学分析

    王小波小说的叙事学分析

    唐星光[1]2018年在《王小波小说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白银时代》是一部具有先锋性的哲理小说。其碎片化的元叙事策略与充满戏谑反讽的修辞格调,以及近似闲聊又兼具思辨的梦呓般的叙事语言,塑造了一批符号化的人物,共同构筑了一个充满专制而无个人自由的未来世界,从而表达了王小波一贯奉行的反乌托邦主题。整体...
  • 论《聊斋志异》的女性世界

    论《聊斋志异》的女性世界

    孙倩倩[1]2016年在《“聊斋”影视剧女性形象研究》文中提出《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空前绝后之作”,书中很多故事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广泛流传。随着影视媒介的不断发展,“聊斋”故事更是以其独特奇幻的故事内容被多次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作品热播荧屏。要对以狐鬼花精着称的“聊斋”故事进行成功改编...
  • 纪录片观念与风格的演变

    纪录片观念与风格的演变

    林建平[1]1997年在《纪录片观念与风格的演变》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电影艺术家族中一个最古老的类型片种,纪录片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它在再现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的同时,其自身也在不断形成新的观念和新的风格,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找新的价值定位。纪录片在其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四种最具代表性的再现模式...
  • 20世纪女性文本的话语方式

    20世纪女性文本的话语方式

    孙桂芝[1]2014年在《罗宾·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罗宾·沃霍尔与苏珊·兰瑟率先尝试将叙事学理论引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构建及批评实践中,她们被公认为女性主义叙事学创始人。1986年苏珊·兰瑟发表具有宣言意义的论文...
  • 中国口传鬼故事研究

    中国口传鬼故事研究

    孙世家[1]2016年在《《夷坚志》口传故事主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夷坚志》的故事来源分口述和文献摘抄两种形式。其中来源于记录他人口述的故事简称为“口传故事”,共有2022则。本文试图从传播者的角度,对《夷坚志》口传故事进行解读。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夷坚志》口传故事的基本情况。首先对口述者...
  • 论转型期审美文化走向及建构

    论转型期审美文化走向及建构

    孙红[1]2000年在《论转型期审美文化走向及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崛起,也带来了文化的空前繁荣。当下人类生活的巨大转型,彻底改变了以艺术为中心的审美观念,当代审美意识也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它由一维走向多维,由平面走向立体,由艺术本位走向多元渗透,由规范、限...
  • 《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的继承与发展

    《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的继承与发展

    赵青[1]2003年在《《聊斋志异》在题材内容上对唐传奇的继承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聊斋志异》对唐人传奇作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在题材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婚姻爱情由唐传奇的偏重世俗更多地倾向神界鬼域;吸纳唐传奇的仕途官场故事并向公案故事延拓;由唐传奇的痛击官场仕途到集中火力于科场举试;对唐传奇中...
  • 激情年代的古典守望

    激情年代的古典守望

    刘波[1]2010年在《“第三代”诗歌论》文中指出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第三代”诗歌运动(1984—1989)是继朦胧诗运动之后的又一次先锋诗潮。从1984至1989年,正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阶段,政治上“溽热”、“潮湿”,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思想文化上达到了“文革”之后一个自由发展的鼎盛时期。在...
  • 生命的悲苦歌吟

    生命的悲苦歌吟

    季雅群[1]2000年在《生命的悲苦歌吟》文中认为王西彦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步入文坛的,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他一方面受到左翼文学的影响,其作品带有一定的宣传鼓动性;另一方面他又始终坚持从生命的角度、人性的视点来审视他笔下的人物。笔者认为,王西彦的作品主要展示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贫穷的重压、传统文化...
  • 当代都市小说的审美流变(85-)

    当代都市小说的审美流变(85-)

    赵庆超[1]2010年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研究》文中提出在大众传媒不断扩展文学传播途径的当下时代里,关于文学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走向的思考在不断加深。学界中与“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相伴而生的是“文学性”泛化的问题,在后现代社会“文学性”向其他学科蔓延的理论背景下,以传统印刷媒介为依凭的文学作...
  • 结构与喜剧性——以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为例

    结构与喜剧性——以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为例

    林惠娜[1]2000年在《结构与喜剧性——以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为文本,对中国古典喜剧的结构形态及其审美价值进行探讨和总结。文章主要思考、分析了古典喜剧的结构因素在作品中的表现及其功能,力图把握它们之间与喜剧性创造的关系,以揭示中国古典喜剧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
  • 明代“剪灯”系列小说研究

    明代“剪灯”系列小说研究

    乔光辉[1]2000年在《明代“剪灯”系列小说研究》文中提出分类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级U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源[2]2016年在《“剪灯三话”与明...
  • 《红楼梦》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的重复及其意义

    《红楼梦》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的重复及其意义

    李丽霞[1]2013年在《《红楼梦》岁时节令文学功能研究》文中指出从时间角度切入小说文本,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经典方法。岁时节令作为日常生活的特殊时间节点,往往备受小说家的青睐。明清世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等,均对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岁时节令民俗活动进行了着力描写,特别是被誉为“封...
  • 中国当代城市小说论

    中国当代城市小说论

    冒建华[1]2007年在《从城市欲望到精神救赎—当代城市小说欲望与审美关系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选取当代城市小说的欲望与审美之关系作为研究视角,分时期进行论述:20世纪50—70年代是欲望的政治化与审美贫困化的时期。这部分主要从乡村审美经验围困城市欲望、意识形态化抑制城市人性欲望、集体意志的强...
  • 论冰心的小说创作

    论冰心的小说创作

    周甜甜[1]2011年在《家庭伦理视野下的冰心小说创作》文中研究表明冰心是以创作小说起步的现代作家,自从被“五四”的雷声震上了文坛之后,她便开始了长达近八十载的文学之路,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在小说方而又主要以短篇为主,目前有《往事》、《超人》、《去国》等小说集,加上1980年之后的创作,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