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党权[1]2001年在《香榧主要栽培品种的RAPD分子鉴别》文中认为香榧(Torreyagrandis)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多用途经济树种,其种子为着名的干果,全身都是宝,经济价值非常高。香榧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经济林树种之一,优良无性系品种越来越多。但由于良种枝条和苗木的缺乏,一些不...
胡江[1]2001年在《野牦牛、家牦牛及其杂交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指出为深入研究野、家牦牛及其杂交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作者对青海大通牛场野牦牛(1岁)、大通牦牛(1~2岁)及甘肃天祝县天祝黑牦牛(1~2岁)的生长及部分血液生理指标、做了为期一年(分叁期)的跟踪测定。同时、亦对...
王爱民,阎冰,叶力,邓凤娇,张锡元[1]2003年在《叁个野生种群马氏珠母贝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野生种群马氏珠母贝(Pimctadamartensii(Dunker.))的遗传结构背景和开展遗传改良育种,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海南叁亚(SW)、广东大亚湾(DW)和广西北海(B...
吴思[1]2001年在《聚类分析及其在农业物种信息自动提取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在“便携式农业专家系统”项目的开发中,为了从农作物信息文本中抽取数据构造数据库,首先得从文本中为各类物种提取信息模板,形成数据库中各个表的字段定义。由于自然语言尤其是中文表示的灵活性,同一类信息的描述就有很多不同的表示,要从...
王林海[1]2006年在《黄淮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小麦遗传资源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基础,对小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搜集、管理和利用,也有利于进行核心种质的研究。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和形态标记对黄淮麦区的13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和表型性状...
朱庆,李亮[1]2003年在《不同地方乌骨鸡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文中提出利用家禽基因组中的10个微卫星标记,对位于不同地区6个乌骨鸡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各群体的遗传杂合度、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遗传距离对这几个乌骨鸡种群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乌骨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
于晓英[1]2001年在《AFLP技术在香牙蕉种质资源鉴别与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香蕉的栽培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00多个,按照法国分类学家克委刚分类,可分为中国矮脚香蕉、大香蕉类和煮食蕉类。我国传统将香蕉品种分为香牙蕉、大蕉和粉蕉(米蕉)叁大类。其中栽培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群是香牙蕉(...
李志辉[1]2001年在《巨桉引种栽培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根据湖南省气候条件和巨桉引种情况,摸索了有效判断巨桉抗寒性的测定方法;研究了巨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分布规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林地营养元素含量的关系;研究了巨桉不同密度的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经济效益的...
程亚欣[1]2016年在《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和细胞色素B基因的江豚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文中认为江豚(Neophocaenasp.)主要分布于印度和西太平洋沿岸狭长的浅水区,从波斯湾到大多数印度-马来西亚(Indo-Malay)地区的沿岸海洋,向北经过中国海域到日本和韩国南部。本研究对窄脊江豚...
张华新[1]1996年在《油松种子园优质高产的遗传和栽培基础》文中研究指明提高油松种子园种子产量和品质是种子园管理的核心,也是当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于1985~1995年在河南卢氏和内蒙古宁城黑里河油松种子园,观测了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光环境对雌雄球花空间分布的影响,探讨...
郝家胜[1]1997年在《鹅的部分品种和有关野雁的分子系统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指出鹅是主要的家禽之一,是由几种野生雁类驯养而来。迄今,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许多具有重要经济性能的优良品种。据《中国家禽品种志》所载,我国家鹅有12个标准品种,国外的家鹅也有二、三十个品种之多。目前,品种大都根据其形态特...
高捍东[1]1999年在《板栗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鉴别及遗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应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研究板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建立了板栗品种RAPD标记的标准程序,以及板栗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为板栗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板栗品种鉴别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标准方法,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板栗营养体...
高立志[1]1999年在《中国部分稻种资源基于水稻遗传图谱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工作基于水稻的SSR遗传图谱、利用60对微卫星引物对57个栽培稻品种和较为广泛地代表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的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颗粒野生稻共117个基因型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关系的初步研究。此外,利用22个等...
王军辉[1]2000年在《桤木遗传变异与选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项研究的材料来源于国家造林项目(09-07)和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主要树种种质资源保存、评价与利用”项目(96-014-03-01)的多点试验林。分析了五地点6年生桤木种源、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生长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研究了木材...
祁学斌[1]2000年在《甘肃牦牛乳蛋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对6个甘肃牦牛、2个普通牛和1个犏牛群体的乳蛋白遗传多样性作了调查,以期探讨甘肃牦牛的群体遗传变异。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到2种α-La基因型(α-LaBB和AB)、6种β-Lg基因型(β-LgAA、AB、AE、...
周伟[1]2008年在《温带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文中认为种质的遗传基础狭窄是我国玉米(ZeamaysL)育种的主要限制因素。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研究和整理,在明确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种质扩增和改良。目前国内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侧...
黄桂华[1]2006年在《短枝木麻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首次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短枝木麻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群体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分布区的生境状况,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影响因素,为短枝木麻黄基因资源引进、评价、保存及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曹少先[1]2000年在《应用RAPD和AFLP分析波尔山羊和江苏本地山羊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关系》文中指出为了充分发挥波尔山羊优秀的肉用性能和江苏本地山羊耐粗放、适应性强的优点,加快我国肉用山羊新品系的培育,本研究应用AFLP和RAPD技术通过分析共116只波尔山羊、徐淮山羊和海门山...
王心宇[1]2000年在《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及指纹图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子标记技术是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立起来的以遗传物质DNA为基础的新型的遗传标记体系,虽然其产生只有十几年时间,但已广泛应用于遗传育种领域,如构建分子遗传图谱、进行...
王建营[1]2000年在《疫霉菌生殖生物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同宗配合疫霉菌恶疫霉和苎麻疫霉为材料,对恶疫霉生物学性状的遗传与变异,苎麻疫霉的群体遗传,化学诱导发生异宗配合变异及变异株异宗配合特性的遗传稳定性,磷脂及相关物质对疫霉菌及相关卵菌有性生殖的刺激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