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云[1]2012年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全球经济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世界经济竞争激烈,为了在世界竞争中寻求并保持优势地位,国际直接投资愈演愈烈,其中跨国并购是国际直接投资最为重要的方式。跨国并购是企业国内并购的延伸,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国家的企业的股份或资...
王逸辉[1]2003年在《养老基金的若干问题及其法律规范》文中提出近年来,世界一些国家为了应付人口老年化的挑战,纷纷建立叁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即第一支柱为政府基本养老保险(有时候又称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私营养老保险或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叁支柱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其中,第一支柱养老保险计...
刘莹[1]2003年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的跨国公司因素》文中指出二战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深刻而又明显的作用。1965年才建国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加坡,从经济启动到经济腾飞,再到现在的成熟发展,无不与跨国公司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论述跨国公司对新加坡经济...
周英[1]2003年在《论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文中认为在新时代考虑国内外形势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当大有作为。认识到该议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后,作者选取了这一题目。本文共分五部分,包括论文主体的叁章以及绪论和后记。本文的主体部分紧紧地围绕主题展开逻辑论证,大体框架是:必...
王荣[1]2010年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内生的高风险,阻碍着现有投融资体制下常规投资的涉足;作为金融制度创新的风险投资,凭借其风险分担机制和管理增值服务可以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现。探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问题,不仅有助于农业科技与现代金融的有...
杨玉华[1]2007年在《国际贸易的就业影响》文中指出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经贸结构调整、人口结构转型加剧,经贸增长方式、就业-人力资源结构问题日益突出。21世纪是我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借助于“新国际化”的...
王燕[1]2003年在《攀西地区优质稻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65%以上的人口都以它为主食,是种植面积最广、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对农业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都要求稻米质量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攀西地区比较优势,大力...
杭艳秀[1]2003年在《中国企业绿色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绿色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是企业面向二十一世纪强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实现自身可持续成长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实施绿色管理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西方发达国家在饱受环境污染之苦后,纷纷开展了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主线的清洁生产,全...
王峰[1]2009年在《电信业重组后吉林移动公司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技术的产生,通信行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一轮电信重组拉开帷幕,国内电信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整个电信业市场和吉林移动通信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新竞争环境下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的研究就十分迫切...
王贤[1]2007年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精简机构、调整网点、化解不良资产、加强市场拓展、培育和引进人才等方面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大的改革动作。而中小商业银行的兴起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更是凭借其历史包袱较轻,体制、机制较为灵活的优势,...
周光林[1]2003年在《嘉陵集团多品牌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品牌营销战略是企业选择的一种品牌战略,它是指企业对同类产品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不同的品牌可以定位于不同的细分市场,从而可以使企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它可以给低品牌忠诚度的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从而可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它可以使企业...
张润清[1]2005年在《江汉平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位于中国中部腹地的江汉平原是中国十二大商品粮基地,曾经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江汉平原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部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
杲明智[1]2003年在《中石化中型乙烯企业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石化集团所属的几家中型乙烯企业都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各企业开工投产以来,经营情况还都比较正常,但由于装置非经济规模,产品结构不合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几家中型乙烯企业,经过了第一轮改造,基本都从14万吨/年扩建到20万吨/年...
吴雪翊[1]2003年在《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化工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不仅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整体规模及产品产量更是突飞猛进,由此造成国内化工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逐步打破以及进口配额、许可证取消,进口的各类化工产品纷纷...
徐元康[1]2003年在《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论我国外贸发展的战略转变》文中指出18-19世纪,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立比较优势理论,后经赫克歇尔-俄林的完善及里昂惕夫的扩展,形成主流国际贸易学说。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然而,随着知...
谢景[1]2003年在《北京当代集团房地产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北京当代集团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企业集团,开发有以当代万国城为代表的多个房地产项目,目前正处于房地产业务的高速发展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北京房地产市场上,采用何种竞争战略来抢占并保持绝对优势,是摆在当代集团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在大...
陈鹭[1]2003年在《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行为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对外投资动机、区位选择条件、投资形式等都同发达国家不同,这就向传统上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提出了挑战。台湾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颇具...
孙中和[1]2003年在《辽宁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产业和产品的竞争。中国的“入世”。必将大大加速包括广大农产品在内的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本文以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分别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单位成本系数以及国内资源成本等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对辽宁不同农...
宋志果[1]2003年在《德州联通CDMA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联通在有庞大的GSM移动网络的条件下,再建CDMA移动网络,本文论述的是处于挑战者地位的中国联通德州分公司(以下简称“德州联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营销战略实现两网同时发展,并实现与竞争对手旗鼓相当的局面。...
杨太伦[1]2007年在《我国国际物流现状分析与核心竞争力探讨》文中提出在国际上,物流被认为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第叁利润源泉”。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迅速成为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商业领域最为核心的问题。国际物流是物流领域在地域上的延伸和扩展,随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