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1]2004年在《原子和离子激发态的边界半径》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提出了原子和离子激发态边界半径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以电子运动的经典转折点为判据,应用原子中一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定义了原子和离子激发态的边界半径。借助于MELD从头计算程序,同我们自编的程序相结合,在组态相互作用水平下,计算了...
张聪杰[1]2002年在《碳簇结构及其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文中认为碳簇,从几个原子的团簇到C_(60)、C_(70)的微粒以及碳纳米管等,有许多的存在形式,是一类非常重要的体系。近年来,碳簇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并在碳簇的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涉...
张振华[1]2002年在《碳纳米管电子结构及输运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首先对碳纳米管(CNTs)的研究进展—制备与纯化、理化性质、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等进行全面评述,并对CNTs的原子结构、Brillouin区特点及与石墨的渊源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CNT...
夏其英[1]2001年在《沸石与乙烯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文中指出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首次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了乙烯于不同温度(300K、400K、500K、600K、700K)下在沸石H[Al]ZSM-5孔道中的扩散特性。沸石作为分子筛和催化剂在化学化工中应用极其广泛。国内外对沸石合成...
董绍鹏[1]2016年在《狼山山前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习性与古地震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的活动正断层主要发育在鄂尔多斯周边和高喜玛拉雅南部的正断层系这两大区域。高喜玛拉雅南部的正断层系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加上断裂发育地区人烟稀少,现实防震减灾需求不强烈,目前对该系统的研究程度并不高,仅有零星的工作,而且多以...
梁环[1]2001年在《α,β—不饱和羰基氯化锡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及反应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大量的有机锡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尤其是其配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因此近年来对有机锡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有关α,β-不饱和羰基氯化锡的研究很少。为了更好的研究有机锡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探讨构...
银秀菊[1]2001年在《吡啶-2,6-二甲酸、牛磺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吡啶-2,6-二甲酸(简称H_2PC)在生物体内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它的衍生物、配合物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对H_2DPC金属配合物进行了简要综述。严格控制溶液的PH值为6.7,在水-乙醇混合...
何晓梅[1]2001年在《微波辐射下MMA原子转移自由基本体聚合》文中提出本文首次将微波技术应用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采用溶剂回流法控制恒温状态,进行了微波辐照下恒温恒功率的MMA的本体ATRP的研究。合成了有可能作为ATRP引发体系配体的雷(同,(吕吕))形化合物:四苯基卟啉和铜酞...
王旭天[1]2017年在《氮化硼/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征》文中研究表明石墨烯具有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优异的热导率以及极高的机械强度,这些优点使石墨烯在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有着极大的潜力和研究价值。六方氮化硼薄膜为衬底的石墨烯具有远高于硅片上面的载流子迁移率以及氮化硼薄膜本身的热稳定性和深紫外吸收性...
周平[1]2004年在《用ERDA方法对材料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上建立了一套完备而简捷的弹性反冲探测分析(ERDA)系统。该系统利用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高品质的重离子束轰击薄膜或块材靶样品,用△E-E望远镜探测器,在前角区测量了靶材料中各种...
王妍[1]2001年在《含磷有机大分子的电荷分布和能量》文中认为发展准确的、计算上易于实现的方法来探讨大分子体系结构和性质间的内在关系,是当今理论化学界的基本问题之一。含磷生物大分子,尤其核酸体,它们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参与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和表达,从而促成代谢过程及其控制,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
叶子燕[1]2001年在《低能Pt原子及原子团簇与Pt(100)表面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文中提出薄膜生长机制是薄膜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原子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探讨薄膜生长的物理机制,改进薄膜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本论文中,我们用分子动力学系统地研究了低能Pt原子与Pt(...
滕晓云[1]2001年在《SiC生长初期C原子沉积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以Tersoff势作为Si、C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对Si(001)清洁表面构型及SiC生长初期C原子的沉积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通过对荷能C原子与Si(001)相互作用过程的分析,探讨了荷...
余江[1]1989年在《分形聚集生长过程的数值和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和有关的解析方法,详细讨论了在集团—集团和粒子—集团聚集生长过程中的标度性,普适性以及渐进行为。首先,我们提出了一个新型的生长模型,屏蔽Eden模型,并用来模拟各种普适类(包括Eden类和DLA类)的标度行为。计...
庞文宁[1]1995年在《电子动量谱仪的多参数获取系统研制和He原子的电子动量谱测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动量谱学(ElectronMomentumSpectroscopy)是原子分子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前沿课题,是开展原子分子结构研究工作所用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它不仅能得到原子分子的电离能...
张瑞丰[1]2005年在《合金相形成的热力学、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离子束混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过去,利用非平衡手段制备的亚稳合金相显示出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和力学性能等,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生成热为负的二元金属系统,报道的亚稳合金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已较为全面,而对于互不固溶系统,无论是理论研究,...
张法智[1]2000年在《钛硅分子筛的气固相法制备、表征及其丙烯环氧化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钛硅分子筛TS-1是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分子筛,它为研究有机物催化氧化反应和开发环境友好化工工艺提供了新途径。由于经典的水热晶化合成方法存在着合成原料昂贵、反应条件苛刻等缺点,严重地阻碍了钛硅分子筛的工业...
黄(王乐)[1]2000年在《贮氢合金与电极性能的化学模式识别及电子结构研究》文中提出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对贮氢合金氢化物的稳定性、工艺对贮氢电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制备和研究,并通过贮氢合金的电子结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组元对吸氢性能的影响。1、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对过渡金属二元合金氢化物的形成和贮氢性能...
邵作健[1]2000年在《被动型铷原子频标工作参数优化及其相关新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原子频标工作参数的选择对频标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被动型铷原子频标工作参数选择的问题。作者首先综述了原子频率标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然后,对铷原子频标的控制环路特性、环路噪声对输出频率稳定度的影响、量子系统...
王淑芳[1]2000年在《脉冲激光沉积氮化碳薄膜及其生长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本工作利用等离子体辅助的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Si衬底上生长氮化碳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谱(XPS)、俄歇电子能谱(AES)等多种技术手段,对薄膜的形貌、成分、晶体结构、价键状态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