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研究]()
周惠[1]2016年在《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语篇评价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围绕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学界涌现出了诸多针对其语类特征、语篇结构、词汇语法偏误、培养模式与质量标准的研究。同时,由于国际上以英语作为媒介发表学术论文、开展学术交流的情况日益普遍,国外很多学者开始研究英语作为二语/外语的...
![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
郑敏惠[1]2003年在《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叁个平面”理论和“大叁角”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对福州方言“有+vP”句式进行全方位考察。论文首先探讨福州方言“有+VP”句式的句法特征、语义价值和语用功能,在此基础上与普通话中“有+VP”句式进行平面比较,接着探寻古汉语中...
![动词的形式特征]()
孙思[1]2009年在《现代汉语动趋式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首先对近百年来动趋式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深入的述评,这不仅整理了研究硕果,道出了研究中的缺陷,也提出了今后动趋式研究的方向,同时更为本文的研究作了有力的铺垫。后文正是在述评的基础上,分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对动趋式进行探究。研究以共时平面为主,历时平面...
![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
苏亚迪[1]2016年在《致使义形谓句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语言研究的逐步深入和自然语言信息处理需求的不断加大,句法一语义接口研究已经成为当今语言学界的热点问题。句子作为日常语言交际的最基本单位,对应了不同类型的句型。以往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往往基于某些典型义场,从句法和语义的对应关系等...
![现代汉语补语研究]()
杨春雍[1]2005年在《越南学生汉语补语习得偏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越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越南学生在补语学习上存在很多偏误。有的有规律,有的没有规律,因而引发了研究的兴趣。经过文献检索,发现对汉语学习偏误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欧美学生,亚洲也主要集中在日、韩等国学生,而对于越南学生汉语学习...
![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句法语义接口研究]()
王葆华[1]2003年在《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运用词汇语义学理论对汉语部分动词的语义和论元配置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试图揭示出汉语部分动词在论元配置变化中表现出的语义因素。本文认为,动词句法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论元配置变化与动词意义的变化密切相关。一个动词的某一语义因素不会在...
![程度副词“更”句法灵活性之考察]()
朱德琳[1]2003年在《程度副词“更”句法灵活性之考察》文中研究指明人们对一部分副词具有位置灵活的印象,但是,对副词的句法位置在什么情况下具有灵活性,灵活到什么程度,受到那些因素的制约,还没有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鉴于以往研究的不足,本文以程度副词“更”为例,考察“更”在带“得”的动补结构、“使”字...
![语境语法教学]()
滕梓宇[1]2017年在《基于语境理论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法教学在我国中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以我国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评价依据,不少高中的英语语法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教师依旧使用脱离语境的传统语法教学方法授课,忽视语境对语法的限制和解释功...
![关于“V着AP”]()
石兴慧[1]2003年在《关于“V着AP”》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着”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很重要的虚词,几十年来,很多学者都对“着”进行过研究,但对于“V着AP”这个格式研究却不多,因此我们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V着AP”这一特殊格式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讨论叁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从否定副词“不...
![定中式[A单+N]中“形名组合”的选择性研究]()
祁峰[1]2003年在《定中式[A单+N]中“形名组合”的选择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在结合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角度对单音节形容词和名词的组合中的选择性关系进行描写和解释,旨在为第二语言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提供语言学理论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
![《儒林外史》所体现的江淮方言语法和词汇现象]()
姜蕾[1]2003年在《《儒林外史》所体现的江淮方言语法和词汇现象》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旨在研究《儒林外史》的语言特点,主要从语法入手,同时兼顾词汇,从反复问句、“动+了+趋”式结构、后缀“子”的结构、动词“得”和助词“得”的用法、表示概数的“把”和作为动词的“把”的用法、一部分量词的用法等六个方面,选...
![宁乡偕乐桥话介词初探]()
陶伏平[1]2002年在《宁乡偕乐桥话介词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宁乡偕乐桥话介词进行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宁乡偕乐桥话有特色的介词,通过与北京话介词的比较,总结出偕乐桥话介词的一些特点。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简要介绍宁乡方言,描写偕乐桥话音系。第二部分“偕乐桥话与北京话介词...
![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
朱斌[1]2002年在《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现代汉语“是”字句联结为事实基础,以“小句中枢说”为理论依据,以“表—里—值”小叁角为研究思路和方法,对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进行定量定性的动态研究。绪论部分,评述“是”字句研究现状,归纳“是”字句基本类型,提出事...
![汉语常用同义介词比较研究——兼论对外汉语介词教学]()
吉庆波[1]2007年在《介词“对/向”+O+V的替换研究》文中提出从《马氏文通》起,汉语语法学界就开始了对汉语介词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范围涉及介词的句法功能、句法特征、语义功能、语用功能及介词语法化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介词研究逐渐趋于细致,但是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仍会...
![以语料为基础的写作错误分析]()
周祥云[1]2012年在《高中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英语写作技能是最难的一项技能,在英语教学中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与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不A不B”格式及其相关问题]()
鲁美晨[1]2017年在《“不A不B”格式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现代汉语“不A不B”格式为研究对象,从语言事实出发,在立足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分别从“不A不B”格式的构成基础、语义类型、语义制约因素等角度进行研究,并将它与“没A没B”、“无A无B”这两个近类格式逐一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这叁个近类格式在语义...
![“除”字句的排除类型及语义识别]()
郭婷婷[1]2002年在《“除”字句的排除类型及语义识别》文中指出本文讨论的“除”字句,即通常所说的“除”字短语充当状语的句子,这种句子一般可分为“除”字短语A和非“除”字短语B两段。它作为一种特殊句式,历来为语言研究者所关注。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对“除”字句排除项的性质、基本类型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描...
![《醒世姻缘传》中的趋向动词研究]()
岳立静[1]2006年在《《醒世姻缘传》助词研究》文中认为《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带有山东中西部方言语法特色的文献材料,对其助词系统进行详细描写和深入分析、比较研究,具有汉语语法史研究意义和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价值。就语法研究来说,汉语史与方言的结合研究是当前的一个趋势。然而,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剑这...
![名词化现象与英语书面语体正式程度关系之功能解析]()
王志芳[1]2002年在《名词化现象与英语书面语体正式程度关系之功能解析》文中提出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不仅为隐喻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语言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许多西方语言学家都对该理论给予了极大重视,并把它运用到诸多领域。然而,在中国,对语法隐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对语法隐喻...
![“X+的+VP”结构考察]()
徐韶龙[1]2008年在《现代汉语“NP的VP”结构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汉语当中存在“长城的伟大”、“意思的表达”、“这本书的出版”、“他的笑”一类“NP+的+VP”结构(其中VP为动词、形容词或谓词性结构体)。本文从两个方面展开对“NP的VP”结构的研究,即“NP的VP”的外部整体功能和内部构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