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淑琴[1]2002年在《间歇旋转式递纸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递纸机构作为单张纸印刷机中最为关键的机构之一,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印刷品质量和印刷机速度的提高程度。采用间歇旋转式递纸机构的胶印机(如RAPIDA—SRⅢ型),在保证印品质量的前提下,印刷速度可达15000张...
周松盛[1]2009年在《汽车双前桥转向系统的分析、建模仿真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多轴转向汽车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日趋显着,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相关的研究较少,不够深入和完善。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对双前桥转向车辆的转向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本文研究覆盖了双前桥转向的转向理论、转向系统结构模型及优...
高磊[1]2002年在《机械系统运动学分布式仿真》文中指出本文在大量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针对平面机械系统,采用分布式对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体仿真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建立了基于CORBA的机械系统运动学分布式分析、仿真软件环境和应用软件,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机械系统分布式分析、仿真方面进行了有...
陈亮[1]2017年在《优秀青年速滑运动员韩梅入弯技术运动学和表面肌电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运用运动生物力学中的运动学与表面肌电同步技术对我国优秀青年女子速滑运动员、全国青年纪录保持者韩梅的入弯技术进行测量,针对运动员韩梅的入弯技术动作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结论:1通过分析运动员韩梅...
宋兴国[1]2015年在《轮式机器人的移动系统建模及基于模型学习的跟踪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机器人被赋予的任务需求及其接触环境的多样性不断增加,使其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所面临的随机因素变得越来越多。轮式移动机器人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动态系统的高精度建模,对外界环...
周一群[1]2017年在《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奇异特性及路径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器人既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关键,也是改善人类生活的重要装置。我国工信部大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制定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相对于串联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具有刚度大、精度高、...
袁合[1]2013年在《折臂式高空作业车轨迹规划与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高空作业车是将人及附属设备运送到指定位置作业的工程机械设备,它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对劳动安全更加重视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提高高空作业车作业效率,实现高空作业车自动化控制的问题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肖郑进[1]2002年在《SCARA平面关节式装配机器人设计与精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由于装配机器人的广泛应用,精度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精度是装配机器人主要技术指标,实际上是指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能准确到达预先指定位姿的能力,它包括位姿重复性和位姿精确性等。本文推导了机器人工作空间位姿变换矩阵,建...
韩先国[1]2002年在《并联机床相关理论及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并联机床是90年代中期问世的新型数控加工设备,同传统结构形式的数控机床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但是由于并联机床的出现才不过几年的时间,还有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有待攻克。本文紧密围绕并联机床的设计,对并联机床的相关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
孟昭华[1]2001年在《重型宽幅织机运动学分析与设计》文中认为本论文主要进行了宽幅织机打纬机构、投梭机构的设计和运动学分析,验证了织机各机构的运动规律。论文首先进行了织机的总体设计,作为文中设计和分析的依据。随后,进行了四连杆打纬机构的设计和运动分析,文中从降低机构压力角的观点出发,进行了打纬机构...
高金刚[1]2014年在《切削加工机器人综合误差解耦补偿及运动规划》文中研究说明工业机器人具有成本低,良好的灵活性,较高的柔性等特点,在切削加工领域与变位机结合使用能够有效地对各种复杂曲面进行切削。尽管工业机器人存在关节及臂杆刚性不足等缺点,但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补偿措施,以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目前,...
郑添来[1]2001年在《全自动插动静簧机的研究和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内继电器生产中大多采用劳动密集型,继电器簧片的插入力大小不均匀,影响接触电阻,所以产品质量人为因素很重,稳定性差。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继电器生产的簧片插入工序是雇佣大量的工人进行操作,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全自动插动静簧机”实...
刘贤喜[1]2001年在《机械系统虚拟样机仿真软件的实用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械系统虚拟样机技术是一门综合多学科的新技术,该技术以机械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为核心。借助于这项技术,工程师们可以在计算机上建立机械系统的模型,伴之以有效的数值算法、成熟的叁维可视化技术以及标准的图形用户界面,模拟...
杨正[1]2000年在《考虑接触运动的机器人协调操作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在前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旋量理论和微分几何等新概念、新方法,建立具有接触相对运动的双臂协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将其与硬点接触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介绍螺旋理论的预备知识并应用旋量理论描述刚体运动分别在空间坐标系和物体...
崔文[1]2016年在《多连杆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动力学与控制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许多行业对机器人的控制精度与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实验与研究表明,关节柔性是制约机器人高精度控制的关键因素,而精确的动力学模型是实现机器人高精度控制的基础。因此,研究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动力学...
张爱丽[1]2003年在《基于MATLAB的人体上肢运动分析及仿真》文中研究指明七自由度人体上肢模型自由度较多,接近人体上肢的动作机能,但由于每增加一个自由度都需配备相关的驱动装置,使机构的复杂度和成本成倍地增加。当为残疾人设计仿生上肢时,仅需考虑使用者能完成最基本的日常活动,故可以对七自由度上肢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