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兰月[1]2004年在《涌浪中的理性审视》文中研究说明流行歌曲,它是生命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它具有无穷的力量和无尽的生命力。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社会需求的表现,亦是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反映。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历来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和推崇。当流行歌曲风靡社会,...
朱京[1]2004年在《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信任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依据现实人际信任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几百名青少年学生的调查,对当前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信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内容涉及青少年网络信任的特点,影响信任的因素,网络信任的各种正负后果,网络人际信任的机制等。本研究认为:其...
陈晶[1]2004年在《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试图探讨国家认同的维度,调查和了解我国11~20岁青少年国家认同的现状及其年龄发展趋势,考察学校、家庭、民族身份等因素对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以及国家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关系。为了探讨以上问题,首先需编制一份国家认同量表(N...
段会平[1]2004年在《英国工党社会保障政策研究》文中指出社会保障问题是现代国家社会经济制度及其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力。英国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也可以说是社会保障的摇篮。英国社会保障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60...
李昊洋[1]2013年在《转型期农村政治文明主体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最主要的内容。因此,对政治文明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是农业大国,政治文明离不开农村政治文明的发展,而政治文明的发展又...
陈维[1]2004年在《科技创新生态化与生态道德教育》文中认为本文从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入手,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和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表明可持续发展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针对传统发展观的生态学缺陷,作者提出进行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向的观点,并试图从生态化价值观的...
胡建华[1]2014年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法理分析与法治保障》文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其中心内容是要加快...
朱成科[1]2003年在《日本青少年道德危机的前提性思考》文中认为本文不是对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的政策性分析,而是对现代日本社会伦理与道德的前提性思考。文章以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市民社会理论为文章架构和分析视角,对日本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形态进行批判性考察,集中在“国家主义”、“新保...
杜文燕[1]2003年在《中国社会志愿者组织的政治功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志愿者组织越来越成为中国非营利组织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不同于政府、企业之外的第叁部门,志愿者组织在国家、社会诸领域发挥了特有的功能。笔者认为,尤其在政治领域,中国志愿者组织发挥的功能具有自身特色,值得研究。从宏观上来说,志愿者...
朱晓宏[1]2003年在《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文中提出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从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就学校教育对学生道德成长的作用进行探讨,并从学校生活的角度关注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主要讨论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产生的不适宜性影响。...
郭瑞敏[1]2003年在《抗战前女性职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社会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职业妇女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早期的职业妇女主要集中于工业、教育业和医药卫生业,就业人数少,就业范围狭窄。至20世纪20年代,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职业妇女...
孙丽苹[1]2003年在《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7年,中国妇女地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对新中国初期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进行探讨,对其社会地位...
朱金卫[1]2003年在《农村选举行为及其与选民性格特征关系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WP=4>政治民主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制度的民主化与人的民主化。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民主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集中地体现在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与对领导人的选举行为过程中。在西方,对选举行为的心...
魏龙华[1]2003年在《上海大学生网络使用调查及网络成瘾个案研究》文中认为“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导致个体明显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这一现象,其实质是一种包含人机交互的非生化(行为)成瘾。现在,大学生活已经离不开因特网,但部分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使用,使其学习、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一现象...
张爱胜[1]2003年在《西北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理性选择理论、政治文化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框架,通过对甘藏沟村的调查,分析了农民政治参与状况、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而探讨了西北民族地区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成的条件。研究发现,西北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特征表现为:(1)...
焦世新[1]2003年在《加拿大自由党:从主导到一党独大》文中研究指明加拿大自由党在加拿大政治生活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现象。这是因为加拿大社会地方主义影响较大、民族矛盾突出,一个政党很难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本文试图找出自由党获得和维持这种地位的原因。作为全面、客观的总体分析,我们也不...
杨奎臣[1]2003年在《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理念与方式创新——社会支持的预防功能及对策构建》文中提出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要求将其发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提上日程。论文基于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事实判断和对国内青少年犯罪理论研究现状的整理总结,提出从社会支持角度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社会学范式的原因探究和对策构...
杨安妮[1]2014年在《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研究(1937年-1945年)》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综合运用了历史研究方法、政治学的生态分析方法、个案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方法,对1937年至1945年的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状况进行研究。为了...
罗法洋[1]2002年在《村民自治法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已经有十多年了,我国村民自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随着村民自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其中很多深层次问题开始出现,成为制约村民自治法制发展的因素,鉴于此,笔者对村民自治法制进行探讨并在探讨中试图寻找村民自治法制发...
刘世界[1]2002年在《当代中国村级治理变迁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模式发生了巨大变迁,以往的国家政权自上而下单向性运用权力对农村社会进行全面控制的管理模式逐渐地为国家权力和农村社区进行合作管理的治理模式所取代。客观而又全面地分析这一变迁在农村社区权力各个层面上的表现及其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