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清[1]2002年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社会发展阶段。青年作为独立的社会变革力量,参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改革开放使当代青年的思想更加活跃,他们不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青...
魏毅敏[1]2002年在《村民自治和中国现代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村民自治出现至今,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现代化这个总的社会进程和历史背景下,村民自治呈现出多种特征,本文以现代化为背景,一方面讨论在中国农村基层社会展开村民自治对中国现代化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剖析了村民自治在可持续发展上面临...
卢善女[1]2002年在《90年代日本朝野政党政策的转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冷战结束后,日本为了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强国而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政局右倾化的步伐也就进一步加快了。从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各政党在政策上发生的转变——日本政党政治日趋保守化。即,在冷战格局结束的国际环境以及...
周贤日[1]2002年在《中国村民自治法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推行村民自治过程中,如何解决国家权力与村民自治权的冲突,如何在国家控制管理农村社会和村民自治的张力中达致平衡,是当今法学和社会理论中关于国家和社会关系问题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不断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客观地审视现行村民自治立法的得失,确立村民...
姜全忠[1]2002年在《中国乡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政管理体制是整个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内涵深刻、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很多,本文将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以我国乡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其所处的大...
穆惠涛[1]2002年在《互联网世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形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现代科技的发明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种种挑战。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加强网上青少年的思想...
门献敏[1]2002年在《论我国村民自治价值取向与存在问题的经济原因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80年代初,在国家与农民的双重推动下,农民创造了自己管理自己的村民自治的组织形式,中国村民自治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本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村民自治的价值取向一即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合理性加以论证...
刘蔚[1]2002年在《青少年教育需求与意识问题的比较研究及启示》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通讯媒体的网络化、国家国民意识的变更,特别是国际社会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使各国青少年的教育模式、范畴、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革,以此为基础展开的青少年教育需求与教育...
曹胜[1]2013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证明,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历来是关系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科学制定和实施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走出了一条具...
任俊英[1]2001年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取向》文中研究说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对社会主义发展既带来了一些有利条件,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此,社会主义国家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必须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注意把握好一些重要原则,并采取有效措施。王明清...
吉青[1]2005年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成为研究的宏观背景。社会转型和政治参与是相互影响的,伴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政治参与不断增多,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亦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本文以社会...
孙翠菊[1]2008年在《论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文中指出近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扩展与不断深入,科学技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以及综合国力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在不断的扩大与深入。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叁步走的宏伟目标,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霖[1]2001年在《村民自治与中国民主化进程》文中认为村民自治自出现至今,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政治学专业的学生,笔者更侧重于探讨村民自治对中国政治发展造成了何种影响。本文以中国民主化进程为背景,一方面肯定了村民自治带来的积极成效,另一方面也指出其存在的实际问...
胡凯[1]2007年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近年来理论界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因脱离生活而导致教条化、形式化等的弊端提出的一个教育理念。它强调应充分认识到生活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性地位,以生活为基点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所有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引领...
杨晋川[1]1994年在《戈尔巴乔夫与苏联演变和解体》文中认为全文包括一个引子、五章正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系统地研究苏联演变和解体的发生、发展过程,探讨和总结苏联演变和解体的原因和教训。引子,简要地交代了执政前戈尔巴乔夫的主要经历、思想的塑造过程,目的在于说明执政前戈尔巴乔夫的基本状况和思想...
高新民[1]1998年在《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文中认为二十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转变为现实社会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及时地回答社会主义实践所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
张文卿[1]2016年在《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重视培育青年的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当代青年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加强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确立科学的培育目标,创新思路与方法,建立长效机制,是培育和践行...
邓明辉[1]2000年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青年观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青年观的比较,着重研究其内在的继承发展关系,为我国当前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必然具有其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本质特征,即承前启后的社会过渡性,沿袭人类文明的社会...
马武玲[1]2000年在《略论陕西学生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基本经验》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学生运动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群众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国一样,这个时期陕西青年学生运动在陕西革命史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陕西人民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这个在陕西革命史上做出...
石国庆[1]2000年在《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热点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问题意义重大,从大的方面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从小的方面说,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另一方面,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