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1]2002年在《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文中提出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骨干成员,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是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青年马克思的思想、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和弗洛伊德的学说作为理论渊源的。他以这些人的思想为基础,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他批判了物质文明对人性的压抑,...
黄志芳[1]2002年在《中国社会体制转型期的利益矛盾与整合》文中提出社会体制转型期,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人民内部矛盾必将置于新的时代坐标之中,这一矛盾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各种具体的利益矛盾,比...
唐书明[1]2001年在《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与政治现代化进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现代化理论去探索美国进步主义运动时期的政治变动情况,把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政治改革视为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进程,认为引起美国进步主义运动时期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为19世纪晚期美国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并要求实现与之相应的政...
赵华[1]2001年在《二十年代的美国广告与经济、文化的互动》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广告业达到了第一次高潮,对此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当代广告业的迅速发展。本文以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了历史学、广告学、经济学...
杜觉民[1]2001年在《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文中指出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对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变革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回顾和反思这一历史进程,吸取经验教训,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而且对当前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
徐双溪[1]2017年在《马克思的实践认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研究局面。这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由于自身不同的学术背景、学术能力和学术旨趣等诸多原因,其中有继承与发扬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认识论,推进其中国化过程,为解决我国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但也有部...
姜春洁[1]2006年在《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不仅对世界经济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政治及文化关系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研究这些影响,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世界形势,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还有利于我们制定科学、正确的国家发展的...
田锡全[1]2001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试办托拉斯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全面调整时期,采用托拉斯的组织形式管理企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尝试。它是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一次有益实践,也是建国以来首次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的探索。本文从试办托拉...
刘钊[1]2013年在《伦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选择以“伦理视域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为研究题目,是希望能尝试借助伦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尝试思想政治教育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但也绝非仅限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学两者“是否存在交叉部分”、“何...
周敬青[1]2001年在《关于林彪集团问题的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71年爆发的被一些人视为“中国政治之谜”、“亚洲最大谜团之一”的“九一叁”事件,再过几个月就是整整30年了。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这一历史之谜。应该说,批林的文件和资料,特别是“两案”审判(指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己经基本...
周劲松[1]2001年在《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与政治因素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传统的大学生“统包统分”就业模式已被“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所取代。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给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无穷的压力。如...
张谦[1]2000年在《国际战略大背景下“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实施“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有关世界政治、国家学说和外交战略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中有关国际战略和“一国两制”论述为指导,对国际战略大背景下“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过程...
黄洪斌[1]2012年在《试论网络媒体对传统报纸发展的影响》文中指出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要想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体甚至取代旧的媒体,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反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决出胜负。一方面,传统报纸将借助网络传播融合到信息化社会的主流媒体当中;另方面,由于传统报纸仍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可替...
范氏周红(PHAM,THI,CHAU,HONG)[1]2017年在《中越两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越南都开启了改革之路。在理论上,两国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实践上,两国都坚持以市场化为手段,坚持走适合本国特点的道路。...
郑平[1]2000年在《IMF的金融危机救援机制》文中研究说明金融危机是生产和金融部门的各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集中爆发的结果,对当事国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带来重大的破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更容易发生,程度也更严重,常常超出了危机国家的解决能力;而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的各国之间的经济...
尚绪芝[1]2006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经济决定政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政治领域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引致的政治领域的诸多新变化中有关国家主权的争论就成为一个特别容易触及且分歧较大的论题。本文分五个部分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就“...
秦伟江[1]2010年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与完善受到其制度空间的支持和约束。从制度空间的角度来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发展与完善的基本规律,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制度空间的多元参与主体,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制度空间的不同存在形态,以及不同形态制度空间...
马银琴[1]2000年在《西周诗史》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是时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尽管《史记》关於孔子删定《诗》文本的说法在诗经学史上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诗经》作品产生的时代、诗文本的形成历史等问题的探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诗经》作品的产生放在西周礼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