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荣莉[1]2004年在《初一思想政治课差异教学之探讨》文中提出为了提高初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整个教学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一、个体差异和差异教学。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个体差异和差异教学的概念;...
张迎春[1]2004年在《论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文中研究指明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其根本变革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目标是把一系列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生的所学学科和学习活动之中。研究性阅读教学正是研究性学习所包涵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和...
王美兰[1]2004年在《初中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的一项重要能力。作文,不仅能反映一个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能反映其认识能力、审美能力、思想修养等。因此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自身综合素质高下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为了应对时代的...
张娜[1]2014年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中研究指明当今时代,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影视媒体,“读图时代”已然成为时代潮流。影视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成为高中生课余时间学习的重要资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叁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
乌兰托亚[1]2004年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目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自我意识丧失、被动消极地阅读、缺乏自我反思意识的情况,令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堪忧。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在1976年明确提出元认知,即“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
姜俊萍[1]2004年在《论高中语文教学的史学意识》文中研究指明自古“文史不分家”,然而在目前语文教学中史学素养不足,历史教学和语文教学被人为地分隔开来。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丰富而系统的文史知识变得枯燥乏味和支离破碎,导致了基本人文素质失衡;教材的教学内容视野狭隘,且头绪多、密度大,过于学究...
邓峰[1]2007年在《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HBCIM)的构建及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主要着眼于如何将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现行化学新课程,尝试构建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同时对该模式与传统化学模式、化学学习、化学表象、化学思维、化学探究能力的关系作相关探索。研究主要采用定性...
王利峥[1]2004年在《七年级《地理》双语教学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质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是笔者通过一学年的地理双语教学实践研究,认真总结完成的。论文在充分阐述了地理双语教学的背景及国内外地理双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本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实验过程中,笔者通过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状况...
李福[1]2019年在《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初中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与创新,物理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科目,是学生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实验则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应当重视小...
李炯照[1]2012年在《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一直以来由于费时低效的原因,既不被教师重视,又不能给学生的口语水平带来显着的提高。很多学生经过多年的外语学习,面对需要说英语的场合,仍然难以开口表达和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经过多年学习学生仍旧说哑巴英语的现...
李晓玉[1]2016年在《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现如今社会发展迅猛,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建立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进...
金世佩[1]2004年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文中提出本文试图以自己在兰州一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为依托,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教学实践、历史考察等方法,对中学历史课程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性...
张国强[1]2008年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写作能力是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部分,应该得到重视。实施新课程改革后,高考加大了对写作的考查比重,写作在英语教学中显得更加重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更为迫切。基于...
李丹[1]2016年在《初中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复杂性、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学者们对教师知识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开始研...
齐聪[1]2014年在《大学英语不善学者学习策略培训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外语教学法研究停滞不前以及认知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促使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在此背景下,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赫然登上了外语教学研究的历史舞台,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外语学习策略...
郭立昌[1]2000年在《构建中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体系》文中研究指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知道,创新教育不存在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它...
崔小苗[1]2007年在《中学语文阅读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中研究表明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然而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精神生活却走进了空旷的荒原。教育也难以坚守住自己的理想与使命,青少年生命意识越来越淡薄,自杀、杀人、残害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种状况...
谢惠莲[1]2011年在《当代中日中小学活动德育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明确了“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道德教育”之于“教育”,其本质和内核是完全一致的——即塑造更加完善的人。因此,...
毕晓敏[1]2004年在《中学文学读解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阅读的本质是从文本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读解就是读者建构文本意义的阅读过程。文学作品的读解是文本视界和读者视界的融合,因文本的多义性和读者的个人性,文学读解的意义呈现多元化特征。要实现文学读解的多元化,一方面要探索文本意义生成的角度和层面,了解...
韦祥洪[1]2004年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新论》文中提出对语文教师来说,教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长期以来,由于考试的束缚,语文课通常被上成“技能训练课”或“理性分析课”,既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存在知情失衡的现象,又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使学生在长期的灌输式的学习中变得内向、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