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集体参观科技类博物馆的学习效果研究①李秀菊②【摘要】以色列的两位学者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设计了调查内容与方法,对4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学生集体参观学习的过程、活动形式、交流互动和...
论信息化在智慧科技馆中的几种角色王黎明钟琦①【摘要】针对未来科技馆应该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的问题,本文提出将智慧科技馆定位为科技馆通过信息化发展而形成的某种理想形态,在技术、运...
从继承到创新: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的中国道路何薇*(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回顾中国30年公民科学素质从概念到指标、从理论到实践、从学...
公民的科技态度正成为新时代科学文化的重要表征——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分析任磊*张超何薇(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本文以2018年第十次中国公民科...
我国社区科普工作探析朱洪启摘要社区科普是我国科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区科普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阶段,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不平衡性。当前我国社区科普...
市场机制视域下科普信息化可持续推进的对策分析冉兴萍1,胡俊平2,冉欢1(1.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44;2.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100031)摘要:市场机制在资源...
37年前相聚北戴河——忆“全国科普创作研究计划会议”卞毓麟1981年10月1日,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1987年更名为中国科普研究所,简称科普所)启用印章,正式开张。当时它与中国...
加强科普产业发展研究推动科普工作社会化赵东平1,2赵立新3周丽娟1,2(1.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3.中国科协创...
学会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中国声学学会为例赵东平1蒋德军2周丽娟1(1.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声学学会,北京100083)[摘要]专职人员少、科...
应高度重视科学文化的建设和传播郑念(中国科普研究所)我觉得100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更像是中国的科学启蒙开端,但这个启蒙过程没有持续,也没有完成,刚开始就被中断了。当然是迫于形势,...
科学文化与传播科学文艺作品中科学元素的想象性姚利芬(中国科普研究所)摘要:当一部科学文艺作品描摹出的世界不符合科学理论向我们展现的世界时,这个作品是否还能被称为科学文艺作品?本...
中国科协所属学会联盟建设调查报告赵东平1,2周丽娟1,2(1.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摘要]为了解科协所属学会联...
科普场馆教育工作者的科学本质观调查研究李秀菊1邵慧2刘晟2*(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100081)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2[摘要]以科技馆和科技类博物馆为代表的校外...
马来西亚公众意识视域下的科技创新及其启示胡俊平王玉平(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科技创新政策在马来西亚国家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公众意识引导体现在营造...
新时代农村科普初探朱洪启摘要新时代农村科普服务于农民美好生活的任务更加艰巨。农村科普应全方位融入农村生活域,全方位参与新时代农村建设。农村科普不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普及、生产与生...
关于农村科普美育的思考朱洪启摘要科普不仅仅是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普及的不仅仅是逻辑与理性,科普也需传播科学美。通过科学美的展示与传播,来培育公众的科学态度、科学审美,培育...
关于社区科普美育的思考朱洪启摘要新时代,社区科普面临着新的转型,即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社区文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社区科普美育可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社区科普美育,社区科普工作应...
【新闻传播学研究】科学公共空间中“理”的争夺与断裂——对方舟子、崔永元转基因微博论争的反思张丕万1,邹贞2(1.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127;2.中国科普研究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