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美学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形态有别于西方美学,它融杂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例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而且大都以...
四十年来儒学复兴的回顾与展望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四十年来,曾在历史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近代以来成为游魂的儒学,一阳来复,走上复兴之路。20世纪7...
“仁”的层次与蕴含——张岱年先生释孔子之“仁”向世陵(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摘要:“仁”作为孔子最重要的思想原则,其含义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张先生以“己...
“体用不二”抑或“中体西用”——熊十力中西会通的思想理路及间架结构析论马亚雄内容提要熊十力以体用问题为纲展开中西哲学比较,其比较贯穿了“体用不二”的思维方式。基于比较,熊十力彻...
玄理在诠释之中——以皇侃《论语义疏》为中心蒋范摘要:儒学与玄学的对立是魏晋玄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提供了理解玄学变迁的思路,也为玄学的产生和瓦解提供了思考的契机。学界在研究...
王充“崇汉颂圣”文化情结评议黄朴民摘要: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一书中留下了诸多“歌颂汉德”、粉饰当时政治现实的文字,有些内容到了几近阿谀奉承的地步,因此而受到后人的鄙视和贬斥。王...
“2019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曹迎春1,韩星2(1.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北衡水053000;2.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