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世纪变迁”_梁启超论文]()
中国文学的“世纪之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文学论文,之变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日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论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视角_儒家论文]()
谈谈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视角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史研究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DOI:10....
![北宋新学与文学]()
方笑一[1]2004年在《北宋新学与文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不是对北宋新学的学术理论、学派构成和发展历史的全面研究,而是始终以新学核心人物、兼具学者与文学家双重身份的王安石为中心,从若干角度探讨了北宋新学与文学的关系。全文共包括八章二十八节。作为关系研究的基础,论文首章先对北宋“新学”名称的来...
![五四激进主义的缘起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
岳凯华[1]2004年在《五四激进主义的缘起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文中指出五四是中国思想史上千载难逢的黄金时代。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激进性姿态和现代性冲动,几乎成为五四激进文人共同的主导性价值趋向和文化选择,它掀起了那个时代浩浩荡荡的激进主义文化潮流。五四激进主义立足于西方文化尺度构筑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清代格调论诗学研究]()
王顺贵[1]2004年在《清代格调论诗学研究》文中认为清代格调论是格调论诗学的集成和总结。相较于明代格调论,清代格调论的研究尤显单薄与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对清代格调论发展衍变的历史轨迹作出较为系统的学术梳理,以见出清代格调论是如何在克服明代格调论的弊病并吸收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的。《导言...
![论庾信作品的多元美学追求]()
吉定[1]2006年在《庾信及其文学作品研究》文中指出庾信是我国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又是唐格律诗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庾信的作品精炼纯熟,纵横恣肆,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梁朝一代的兴亡和南北朝时期统治阶层和下层人民的生活画面。他把南朝文学的华美绮艳与北朝文学的刚健清新融铸为...
![论姜夔词的“人工”雅化]()
张爽[1]2004年在《论姜夔词的“人工”雅化》文中研究表明姜夔是南宋中后期的一位重要词人,他的词在婉约、豪放之外,另开清空骚雅一派,对宋末元初的张炎、王沂孙、周密、陈允平、仇远等人都有很大影响。到了清代,以朱彝尊、厉鹗为代表的浙派词人,对姜夔更是推崇备至。姜夔词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意在探究...
![论谢脁五言诗的审美个性]()
曾洁[1]2012年在《谢脁山水诗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谢脁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山水诗人。他的山水诗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创作,同时又开启了唐代山水诗,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谢脁山水诗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谢脁其人、其诗,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力求更为深入地探讨谢脁山水诗的...
![《左传》中家臣形象的分析及文学表现]()
王玲[1]2013年在《《左传》鲁人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前贤研究《左传》人物,多局限在郑庄公、春秋五霸和少数女性等人身上,对鲁国的国君、卿大夫形象鲜有涉及,鲁国的女性形象更是从未有人关注。人是文化最细微的载体,鲁人共同的思想情感积淀为一个个的文化符号,深入到后人的血脉中,成为世代传承的文化精神。本...
![关于郑孝胥的诗艺追求及其与同光派之关系]()
纪映云[1]2004年在《关于郑孝胥的诗艺追求及其与同光派之关系》文中研究表明郑孝胥是晚清同光派的领袖人物,其卓绝诗歌造诣值得我们充分肯定。本文从探究郑氏诗歌渊源入手,进而深入诗歌内部,分析其中蕴涵的主要艺术特质,追索从中折射的诗人心态特征。在对郑的诗艺追求有一个大致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再往外围扩展,...
![佛教与宋前小说中的轮回主题]()
黄艳燕[1]2004年在《佛教与宋前小说中的轮回主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佛教基本思想之一的轮回理论,其内容涵盖了生与死的世界,其影响的范围囊括了社会各个阶层。然而佛教真正意义上所说的“轮回”,不仅仅是传统理解中的由人到人的转生,而是把人在“六道”中的转变都包括在内。在“六道轮回”理论的基础上,...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艳”化趋向]()
王秀鹏[1]2004年在《魏晋南北朝辞赋的“艳”化趋向》文中提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女性及与其情感生活相关的各种题材的赋作数量,和先秦、两汉时代相比,有较大幅度地增多。本文从文学史的角度,拟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女性及与其情感生活相关的各种题材为内容的辞赋创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着眼点在于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艳”...
![论方方小说的悲剧内涵]()
卢娜[1]2008年在《论方方作品中的家庭伦理悲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方方被关注最多的是其新写实风格,诸如“零度写作”、“自然主义”、“世俗生活”等等。但是,透过方方小说中看似原生态的凡俗表象,在貌似轻松平实的故事中,我们却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弥漫于作品中一成不变的悲凉氛围,以及在这悲凉背后所呈现出的...
![视角的创造: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像——解读当代女性历史小说的女性形象]()
梁晓华[1]2004年在《视角的创造: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像》文中研究表明当代女性历史小说指的是当代女作家从女性立场出发来反观历史女性的命运,并在创作中表达当下的女性主义观念的历史题材小说。新历史小说创作往往用现代人的思维和叙述方式来把握和表现历史故事,消解原有的教化意义。当历史被描述为欲望的必然性和命...
![就里滋味别——“历史地表”下的元代女性世界]()
张红霞[1]2004年在《就里滋味别》文中指出元代文学对有元一代女性的存在状况有颇多的描述。元曲,特别是元杂剧对女性地位的提高、礼教枷锁的宽释有比较多的揭示,这一部分也是最引人注目、受人关注最多的,而其他文学类型,如正统文人的诗文、女性作家的作品等,其中的女性研究似乎受到了冷落。本文试图从元杂剧、正...
![《碧岩录》研究]()
魏建中[1]2010年在《圆悟克勤禅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圆悟克勤是宋代中期的一位禅门宗师,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很大贡献。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尤其是他的《碧岩录》、《圆悟心要》和《圆悟克勤禅师语录》叁部着作,把中国的禅文化推向了辉煌的顶峰。可以说,圆悟不仅是一位证悟自性、心灵自由的禅僧,也...
![赋体文与小说文体之形成]()
王景龙[1]2004年在《赋体文与小说文体之形成》文中指出小说是人类成年的艺术,中国古代小说在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过其他各种早出文体的影响。关于中国小说与其他各种早出文体如史传、子书及杂史、杂传的关系,已为众多学者所关注。至于小说与赋体文的关系,虽亦有不少学者注意到,但目前尚未见详细的论述。本文认为,对...
![中国当代小说的空间形式及其结构手法与审美特征——以先锋小说为例]()
邹璟菲[1]2004年在《中国当代小说的空间形式及其结构手法与审美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相对于小说的“时间”而言,国内学界对小说“空间”的关注明显不足;相对于文本内容的空间而言,对文本形式空间的研究更是缺乏。本文借用西方批评家提出的“空间形式”这一关于小说结构的概念,着重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先锋小说为...
![明代戏曲本色说考论]()
敬晓庆[1]2004年在《明代戏曲本色说考论》文中研究指明戏曲“本色”说在我国古典文学批评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范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本色”源自诗文理论而盛行于戏曲批评,在明代、尤其是明代中后期成为曲论家普遍探讨和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对戏曲本色的追求,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审美理想在戏曲...
![吴镇诗词研究]()
冉耀斌[1]2004年在《吴镇诗词研究》文中指出吴镇是清代中期甘肃着名诗人,也是当时关中诗坛的领袖人物。他与刘绍攽、胡(金弋)、杨鸾被称为“关中四杰”,备受推崇。吴镇的诗词深受时人和后人的好评,袁枚、王鸣盛、牛运震、杨芳灿、况周颐、徐世昌等人都给予很高的赞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吴镇研究一直没有受到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