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昆六论]()
杨瑾[1]2004年在《汪道昆六论》文中认为汪道昆是明代后七子后期的领导人之一,着有诗文集《太函集》、戏曲《大雅堂杂剧》和文论天都外臣《水浒传序》。对其诗文、戏曲,从明清到当代,学者都有论述,但其中仍有值得讨论之处。本文从论述汪道昆对阳明学说的接受和继承入手,分析了阳明学说对其文学观的影响,指出汪道...
![论张籍的歌行诗]()
邓大情[1]2004年在《论张籍的歌行诗》文中指出本文以中唐时期着名诗人张籍的歌行为研究重点。正论部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形制体调特征上对歌行加以界定,并进而分析张籍歌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认为:张籍歌行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其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反映...
![《穆天子传》的成书时间、性质和价值]()
尹兴国[1]2004年在《《穆天子传》的成书时间、性质和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穆天子传》是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涿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时出土,是一部先秦奇书,共有六卷,主要记述周穆王的东西游历。其中,第一卷主要记述游历的准备,包括祭祀、随从、御马等,第二至第四卷主要记述穆王的西游,第五卷记述穆王在...
![《全陈文》编年补正]()
苏健[1]2004年在《《全陈文》编年补正》文中研究指明南朝有陈一代散文,赖清代乾嘉年间学者严可均之力辑成《全陈文》一册,成历来研究陈代文学之必备资料。关于这部分作品的编年情况,严氏及当代学人虽偶有涉及,惜未有系统完整之编年作品问世,而进行深入的文学研究,此乃必行之事。有鉴于此,本文特以严氏《全陈文...
![共同背景下的异质话语——乡土小说中的鲁迅与沈从文]()
马海娟[1]2004年在《共同背景下的异质话语——乡土小说中的鲁迅与沈从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鲁迅和沈从文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大师,在乡土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开中国乡土小说之先河,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优秀的风范,在他的直接影响下,形成了20年代乡土文...
![《全后周文》编年考]()
张鹏[1]2004年在《《全后周文》编年考》文中指出《全后周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叁代秦汉叁国六朝文》之一集,收入文章叁百四十八篇,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一部北周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北周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对《全后周文》的一些篇目及重要作家作品的考证虽已有不少成果...
![《野草》的文体选择与抒情策略]()
从月[1]2004年在《《野草》的文体选择与抒情策略》文中研究说明鲁迅于1924年12月1日——1927年4月26日期间创作的《野草》是其所有文学文本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对于《野草》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彷徨”时期的鲁迅,而且也有利于我们获得更贴近鲁迅本体的鲁迅映象。文学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视角。本...
![论铁凝小说的理性批判精神]()
杨紫薇[1]2004年在《论铁凝小说的理性批判精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凝是当代女作家中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一位,她对美的歌颂和对丑的批判交织贯穿其整个创作过程。本文主要从批判精神的角度切入其作品。铁凝作品的批判精神主要表现在对至善人性的质询、变异人性的勘测及女性命运的审视。在论者看来,铁凝作品中虽...
![张翎小说论]()
张佳[1]2012年在《残缺﹒游离﹒多元》文中研究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家庭为基本生活单位的国家。家庭承担着个体的成长、生活,在国人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怀乡去国的移民,作为双重文化的边缘人,其面对故乡“老”家和海外“新”家,斩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通常是海外华文作家关注的重点。在华文...
![奇情幻彩 寓意人生——《谐铎》研究]()
胡丽娜[1]2004年在《奇情幻彩寓意人生》文中指出《谐铎》为清代沈起凤所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共十二卷,一百二十余篇,笔墨在天上地下、人间鬼府、桃源仙境任意驰骋,活色生香地创造了一个人鬼神怪相交通的世界。谐,有谐谑、谐趣之意,“齐谐”又为神异故事的代称,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俳谐与神怪故事的统一。铎即铃...
![论陆机的诗歌及其评价]()
万志[1]2004年在《论陆机的诗歌及其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作为西晋文学的着名代表,陆机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千载以降,人们对陆诗的理解和接受却分歧颇大:唐代以前的学者对它多有褒赞;宋代以后又批评甚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以前对陆诗的批评,不少学者作过翻案文章。本文试图在全面...
![王元化近40年学术思想研究]()
罗冰[1]2004年在《王元化近40年学术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王元化先生同他那一代学人一样,上承“五四”,而又遭遇历史,命运多蹇。他的治学力求“根底无易其固,而裁断必出于己”,充满了善思求真的精神,在二十世纪后半期近四十年的学术研究中呈现出由探索到反思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学术探索”和“文化反思”两...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与徽商]()
李小荣[1]2004年在《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与徽商》文中认为本文以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作为研究范围,将徽商的历史文化资料与小说文本相结合,以“文学——文化”的双向互动为论文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藉此发掘作品的文化底蕴。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与徽商的经商文化》,从小说对徽商发家过程的揭示,宗族对...
![古典诗学的现代阐释——朱光潜诗学理论的贡献]()
张惠[1]2011年在《“理论旅行”——“新批评”的中国化研究》文中指出“新批评”从20世纪20年代末传入中国,一度影响了中国的文学批评、文学创作和文学教育,在中国现代批评史上占重要一章。但这一西方外来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并未化中国,而是快速被中国化。本文将“新批评”置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语境下进行考...
![轻盈而凝重的飞翔——论毕飞宇的中短篇小说创作]()
艾春明[1]2015年在《毕飞宇小说创作研究》文中认为“60后”作家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绝对主体与中坚力量,是支撑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支柱,他们中间的优秀作家层出不穷。历经时间的历练与考验,他们中间的很多作品开始走向经典化,并且已经表现出可以被经典化的基本文学气质。在“60后”作家群中毕飞宇可能不是最突出...
![张恨水小说的市民文学特征]()
金慧[1]2007年在《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值得研究的作家之一。张恨水作品从二叁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到文学界对他毁誉参半,甚至又是长期的排斥居于主导地位;从解放后被封杀到如今的“张迷”(张恨水的忠实读者群)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从被中国现代文学史列为...
![毕淑敏小说创作论]()
李喜仁[1]2012年在《毕淑敏小说创作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毕淑敏是中国文坛上一位十分独特的作家,她的作品产生过很大的轰动效应,这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丰厚的思想积淀有着密切的联系。毕淑敏曾在西藏阿里工作过多年,先后当过军人、医生、心理师等,这种从军、从医的人生经历使她深深感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因...
![朱文九十年代小说创作论]()
王艳[1]2004年在《朱文九十年代小说创作论》文中认为朱文是从“他们”诗派中走出来的小说家,其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价值立场、精神走向和审美追求均受到了“他们”诗派精神的影响,表现出日常化、个人化、口语化等特征。本文从“他们”诗派的文学观念和立场入手,通过细致的作品解读,对朱文九十年代小说的写作立场、...
![《淮南子》文艺思想论纲]()
尹雪华[1]2004年在《《淮南子》文艺思想论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淮南子》文艺思想,虽在该书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却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分叁部分展开论述:一、道的本体;二、艺术表现论;叁、艺术鉴赏论。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其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淮南子》以道家为主,援儒入道。《淮...
![七子派文学理论与阳明心学关系研究]()
谢旭[1]2004年在《七子派文学理论与阳明心学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七子派的文学理论是明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整个中晚明(甚至清代)的文学理论都受到它的影响。因此,七子派文学理论不仅在明代文学批评史上,乃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是引起争议极大、产生歧义极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