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小说发展过程中志怪成份的消长]()
温灿龙[1]2004年在《论唐代小说发展过程中志怪成份的消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唐代小说中怪异描写成份的大体变化趋势,大至可分为叁个时期:初期的传奇作品基本上是承袭六朝时期志怪的创作特色,题材内容多以描写神怪故事为主,但篇幅较魏晋南北朝时期较长,而敍述故事情节发展过程方面也比较详细具体,作家们已逐...
![格非创作心态分析]()
李从云[1]2004年在《格非创作心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代中国先锋小说作家中,格非以构建叙事迷宫着称,评论界在充分肯定其创造性地转化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资源的同时,忽略了对格非“潜在的自我”与文本的关系的阐释。本文试图通过剖析格非的创作心态,全面理解其文本实验与精神探索的矛盾互补关系,并进...
![自己的声音——“70年代出生”作家的生存和书写方式]()
沈杏培[1]2011年在《小说中的“文革”》文中认为论文抓住文革题材小说的叙事演进与流变这一中心论题,考察文革题材小说在叁个不同时期的历时性的发展及其特点,首先,归纳总结出每一阶段文革叙事的叙述内容、叙述方法和叙述重心所呈现出的特点;其次,分析文革叙事在不同阶段间发生流变的影响因素,除了分析每一阶段...
![归宿何在——“五四”文学中“漂泊”的现代精神]()
缑英杰[1]2004年在《归宿何在》文中指出对人的生存命运的探讨是文学中不会衰亡的话题,同样,对人的境遇的关注也是揭示文学现代性内涵的关键所在。在这一写作前提下,文章将漂泊与现代性结合起来,突出漂泊所蕴含的现代意义,即将漂泊与人的生存状态联系起来,认定漂泊不仅仅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现实产物,它还是一种...
![20世纪末个人化写作研究]()
王向军[1]2004年在《20世纪末个人化写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个人化写作指那种坚守个人立场、表达个人经验的写作。中国传统文学中缺少个人化写作的精神传承。从历史上讲,个人化写作遭到了泛道德化批评的压抑与禁痼。但是,到了20世纪末,随着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失落和文学的边缘化,个人化写作渐渐成了作家的自觉...
![蒋春霖《水云楼词》研究]()
苏利海[1]2004年在《蒋春霖《水云楼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清代词人中,蒋春霖的《水云楼词》沉郁哀婉、苍凉慷慨,集婉约与豪放于一体,在清代词坛中独树一帜。许多学者对其推崇备至,吴梅先生甚至认为“有清一代,以水云为冠”。但是,对蒋春霖及其《水云楼词》的研究,近年虽有一些成果,却仍有不少有待拓展的研...
![反抗奴役——王小波小说论]()
李道柏[1]2004年在《反抗奴役》文中研究表明“奴役”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黑暗现象,“奴性”则是国民性中根深蒂固的顽疾。因此,“反抗奴役”便成了上世纪启蒙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命题。但是由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这一命题在当代文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接续,直到王小波的出现。王小波做为一个体制外的自由...
![唐前文学中的庄子阐义]()
刘建明[1]2004年在《唐前文学中的庄子阐义》文中研究说明《庄子》以其多途并进的方式,绵延于唐前文学之中。这些途径在不同历史时段,无论是就其分布呈现出的此消彼长之不均衡态势而言,还是就其各条途径之渐进嬗变过程中凸显出的特异风貌而论,均当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诸如即时思潮之演变、社会政局之动荡、士人心...
![《水浒全传》被动句研究]()
吕思洁[1]2007年在《《水浒全传》“被”字句及“被”字结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现代汉语叁个平面语法观为指导,吸收和借鉴前人有关“被”字句的研究成果,对长篇白话小说《水浒全传》的“被”字句、“吃”字句、“蒙”字句等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汉语“被”字句的全貌,更加明确了《水浒全传...
![论宝卷及其演变]()
傅暮蓉[1]2004年在《论宝卷及其演变》文中研究指明宝卷是一种古老的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相结合的讲唱艺术形式,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对于了解元、明、清时代下层民众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它的说唱艺术形式及整个仪式过程和音乐更是值得学者深入调查与研究。本文以佛教音乐历史的发展为主线,调查...
![魏晋文学团体与友情]()
黄建鹏[1]2004年在《魏晋文学团体与友情》文中指出论文题目:魏晋文学团体与友情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魏晋间叁个主要文学团体和此时期友情,以及友情在文学团体形成、维系、解体中所起的作用。全文共分四章。绪论概述了在汉魏晋社会转型时期,士人的群体自觉导致了文学团体的相继出现。刚出现的文学团体除了政治上的因...
![论中晚唐赋的创作及其价值]()
周兴泰[1]2009年在《唐赋叙事研究》文中提出人类生活处处都离不开“事”,只要有事,就必须叙事。叙事,简而言之,就是讲故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或本领。叙事是人类维持社会生活的必要工具,同时又在社会生活中成长发展。西方学者已建立起一套比较成熟的叙事理论体系,但它却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国文学叙事传统...
![晚清报刊小说研究]()
万文佳[1]2015年在《晚清报刊小说广告与小说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晚清时期,是小说发展极为繁荣的时期。不管是从小说的传播方式上看,还是从小说的创作、销售、出版等方式看,小说的发展较之明清之际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本课题尝试从晚清小说的创作、出版、印刷、销售、阅读等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晚清报刊小说广告对晚清...
![唐湜诗歌创作论]()
李文军[1]2004年在《唐湜诗歌创作论》文中研究表明2003年9月《唐湜诗卷》(上、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录诗人自走上诗坛以来绝大部分诗作,体现了诗人较为全面的创作风貌。从《唐湜诗卷》入手,去研究探讨唐浞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艺术风格、表现手段、美学特征、以及他与九叶派诗人创作的关系,是非常必...
![论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
顾圣琴[1]2013年在《论方成培《雷峰塔传奇》在白蛇故事演变中的意义》文中认为白蛇故事~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故事形态在明代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话本中,得到基本确立。清代乾隆年间,文人和民间艺人们先后对冯本白蛇故事进行了戏剧改编,出现了黄图珌本、梨园抄本~②和方成培本《雷峰塔传奇》。从...
![社会转型语境下世态民生的真实抒写——新写实小说论]()
于沐阳[1]2004年在《社会转型语境下世态民生的真实抒写——新写实小说论》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新写实小说生成、发展的语境——社会转型为切入点,对新写实小说崛起的时代因缘、艺术品位、精神内涵、阅读效应、文学影响等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成功与缺失,并为以后的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更...
![《玉台新咏》论稿]()
张蕾[1]2004年在《《玉台新咏》论稿》文中研究说明《玉台新咏》是六朝时期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它伴随梁代新变文学思潮应运而生,具有成熟的编辑理念。所收诗歌围绕预定主题题材,显豁地映现出“情”在梁代文人语境中的狭隘化含义及其娱悦走向。徐陵也因编纂《玉台》而在文学史上毁誉不一。《玉台新咏》与《文选》选...
![暧昧的女性写作——对“70年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一种解读]()
关建华[1]2016年在《“70后”作家中篇小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70后”作家的创作已走过20余年的历程。其创作实绩有目共睹,并逐渐成为当下文坛的一支重要支撑力量。尤其在中篇小说方面,“70后”作家显示出强大的创作实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篇作品,得到了评论界的...
![讲故事的人——师陀小说的叙事技巧研究]()
倪燕[1]2004年在《讲故事的人——师陀小说的叙事技巧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一位作品风格多样化、叙事技巧的运用繁复多变的作家,师陀在文学史与批评界中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与误读。本文深入探讨了师陀小说作品的创作模式、文本叙述方法和他的小说理论,合理地评价师陀在叙事艺术方面的成果与创新。与同期其他作家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