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道之辨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王宏田[1]2003年在《论文道之辨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文中指出文与道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艺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拈出“文道之辨”作为论题,认为这个“辨”字能更好地体现文道之间存在的深刻内涵。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概述了“文道之辨”的基本含义和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对“文道之辨”...
![方回诗歌用韵研究]()
李颖[1]2003年在《方回诗歌用韵研究》文中提出方回,宋末元初着名的诗人和诗歌评论家。他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提倡的“一祖叁宗”说为后人广泛接受。他着有《桐江集》八卷,《桐江续集》叁十六卷,《瀛奎律髓》四十九卷,《文选颜鲍谢诗评》四卷,《续古今考》叁十七卷,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论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游戏精神]()
何家欢[1]2016年在《儿童文学:讲述主体与对象主体》文中指出中国的现代童年想象是伴随着“五四”时期对“人”的发现和对“儿童”的发现而发生的,在此之后,中国儿童文学逐渐走向了创作的自觉。然而,由于受到社会现实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干预,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内,作家对“儿童”的书写意在传达观念,儿童...
![论二十世纪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的母题及其文化渊源关系]()
罗显勇[1]2003年在《论二十世纪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的母题及其文化渊源关系》文中提出全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共同的文化语境中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的崛起与变迁。纵观二十世纪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工业文明、商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日趋逼近,中国稳态的农业社会结构已经开始面临着解体...
![敦煌小说研究]()
钱光胜[1]2013年在《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研究》文中提出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作为中土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古时期民众生活及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引言对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的相关研究作了综述,综合各家对“冥界”作了定义,指出尽管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相关研究显得较...
![欧阳修山水文学作品研究]()
廉红红[1]2003年在《欧阳修山水文学作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欧阳修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不仅成功地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为宋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且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在山水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历来不太被人重视,虽然欧阳修不是以山水文学着称,不过...
![罗隐《谗书》检论]()
王良永[1]2003年在《罗隐《谗书》检论》文中研究说明罗隐是晚唐、整个唐代,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其诗文俱佳,尤以杂文小品的成就为高。代表罗隐创作最高成就的,是他的讽刺小品专集《谗书》。对此的研究,有助于汲取一些经验教训,并由此观察中国文学的发展动向,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罗隐生...
![论袁宏道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观念]()
李艳丽[1]2003年在《论袁宏道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观念》文中研究表明笔者通过研读袁宏道本人的作品及前人的研究论着,把袁宏道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观念大致以万历二十七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哲学思想主要受李贽影响,追求自我与自由,这种人格精神反映到文学领域即为“性灵说”。后期哲学思想主要是对前期哲学思...
![北宋使辽诗研究]()
刘存明[1]2016年在《北宋使北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北宋在与辽金的交往过程中曾互派使者。出使者、迎送对方使臣的陪伴使以及他们亲友们围绕着与“使北”有关的活动,写下了大量的统称为使北诗的诗作。这些诗歌建立在北宋与辽金密切交往的基础之上,与北宋复杂多变的外交局势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
![六朝咏物赋研究]()
鲍恩洋[1]2003年在《六朝咏物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汉中期以后,汉大赋逐渐衰微,抒情咏物小赋代兴。至六朝,题材多样、篇幅短小的咏物小赋已成为赋中大宗。本文分四章对六朝咏物赋进行论述。第一章“六朝咏物赋创作概况”,在比较了赋的传统分类方法后,笔者将六朝咏物赋分为动物、植物、器物叁大类,确定...
![徐渭戏曲浅论]()
曾维芬[1]2003年在《徐渭戏曲浅论》文中研究表明徐渭戏曲标志着南杂剧的形成,奠定了文人剧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引领了一代戏曲新风。本文将从作品出发,接合作者的文艺思想和人生观,系统考察徐渭戏曲创作的特点、建构、效应及成因。徐渭戏曲被誉为“有明奇绝文字之第一”。“奇绝”的特性是作者在本色思想的指导下,...
![宋代俳谐词研究]()
刘艺[1]2008年在《宋代俳谐词的解构主义观照》文中指出很久以来,俳谐词都沉默在一个不为人所重的角落里,无人问津,“小言破义,君子弗尚”。解构主义的批判精神和标榜差异多元的文化走向,为俳谐词的解读带来了新的契机。俳谐词之所以能产生喜剧性的艺术效果,引人发笑,一方面与它极端的游戏精神密切相关,另一方...
![跳出手掌心:王小波小说艺术的渊源与创化]()
张懿红[1]2003年在《跳出手掌心:王小波小说艺术的渊源与创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把王小波狂欢性文体放在90年代大众文化潮流与中西方现代文学背景中,寻找王小波小说艺术渊源与创化的踪迹。论文认为:王小波在大众调侃文化潮流中应运而生,以大众化的姿态实现了批判现实与艺术创新的文学抱负。他自觉运用文...
![魏晋玄言诗研究]()
赵静[1]2016年在《魏晋玄言诗中的“空白”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魏晋“玄言诗”是魏晋时期产生并流行,以玄学思维方式表现玄学主旨及审美风格的一种诗,玄言诗的诗歌类型有多种,总体的特征呈现为虚淡简约。诗歌清虚恬淡、虚淡简约的总体风貌使得魏晋玄言诗作品具有审美余韵,存在艺术“空白”这一独特特性。论文就魏晋...
![《味腴轩诗稿》校注]()
苏铁生[1]2003年在《《味腴轩诗稿》校注》文中研究指明封祝唐(1857-1898年)广西容县人。是清代广西卓有成就的诗人,有人说他是“闵闵其民,恻隐怀国的诗人”(陈湘)。然而由于历史、地域、以及身世低微、早逝等原因,对他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封祝唐至今亦鲜为人知,从现存封祝唐诗文来看,他的创作成...
![张孝祥思想及创作研究]()
陈春霞[1]2003年在《张孝祥思想及创作研究》文中指出张孝祥是两宋豪放词派中介于苏、辛之间的一位词人,在两宋词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尽管他在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绩,但历来的研究者对他的关注不多。现有对张孝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词作,对于他的思想、诗文,则很少涉足。本文试图通过对张孝祥的思...
![迈向“自由”的艰难步履——论“五四”女作家笔下知识女性的情智冲突]()
陈明秀[1]2003年在《迈向“自由”的艰难步履——论“五四”女作家笔下知识女性的情智冲突》文中研究指明妇女解放是“五四”时期民主知识分子倍加关注的一个问题。伴随着“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自由、婚恋自主也成为“五四”时代广大知识女性的自觉要求。但生活于社会新旧转型期的知识女性,她们的追...
![唐五代词调词体研究]()
王昕[1]2003年在《唐五代词调词体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文体意义出发,将词界定为有别于近体诗的、形式更为多样化、细节更为严格化的一种新型格律诗,认为它是当时的歌辞格律化的产物,并对此观点进行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根据这种界定,对唐五代各个词调的不同体式分别做了数量统计和格律考察,据此对中唐、晚唐、五...
![《文学季刊》研究]()
吉崇敏[1]2006年在《《文学季刊》与1930年代文学》文中提出《文学季刊》及其系列期刊作为叁十年代大型的纯文学创作月刊,对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成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套杂志的创刊活跃了北方文坛,促进了南北文坛的了解,消除了南北畛域,它对京派作为一个创作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汇...
![潘岳的思想与文风之形成]()
刘德杰[1]2003年在《潘岳的思想与文风之形成》文中研究表明一、潘岳的思想及其成因。儒家思想是潘岳的主导思想,玄学则是他失意苦闷时的精神安慰。其思想发展可分为叁个阶段:早期:“学优则仕”与田园之思,大致时间在出任河阳令前。国家统一稳定的政治背景,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自身的才颖早誉与士族出身,促使潘...